查看原文
其他

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

倪刃 黑噪音
2024-09-08
2018年9月29日,任正非在公共关系战略纲要汇报会上的内部讲话《从人类文明的结晶中,找到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注意:
我们要解决在西方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西方的价值观,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公共关系纲要主要是要解决与西方的沟通问题。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很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日韩也还好一点,欧美很难。如果我们和西方价值观不一样,怎么进得去西方?那他们就会认为我们是在进攻,他们一定会把墙越筑越厚、越筑越高,我们的困难就越来越大。实事求是讲他们几千年形成的文明,不是我们小小的公司改造得了的,蚍蜉撼树谈何易。

我们这些年,都是采取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的格局、去揣测西方的意图。要对世界有充分的了解,必须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
这段话,虽然发表于2018年,然而到了6年后的今天,任正非的提醒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问题还更严重了。
首先需要正视的一点是,今日的世界是由西方塑造和主导的,任正非的讲话也正是基于这个前提。无论你是否承认,它都是一个客观事实,不会因为不承认就不存在。

华为已经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了,但任正非还认为是“蚍蜉撼树”,可见人的认知层面越高,才会越虚心、客观。

然而在今天的舆论环境中,光承认这一点的人,都常常被污名化为汉奸、洋奴,也可以见舆论氛围之狭隘。

西方文明塑造今日之世界,起因是西方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出来之后,重商主义的传统和基督教的宗教改革,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同一个大时代内轮替发生,导致西方的整个社会结构、经济结构都发生了高速的“进化”,迅速领先于保守封闭的东亚儒教文化圈。

然而现在的舆论氛围,总是将西方的法治、公民权利、市场经济、极小的贫富差距等等内在的文明优势,都污名化或者抹杀了。于是,“我们凭什么要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就成了一种流行的想法。

只有正视西方在社会文明方面的领先,才能理解任正非的意思,即中国想要真正融入世界,其实主要指的就是融入西方。

然而融入西方没有那么简单,仅靠加入世界贸易体系这种器物层面是不够的,更指的是在观念上、思维方式上融入西方。

这种融入并不是要抛弃自己原有的文化。举个例子,日本就在观念上融入西方的同时,保留了非常完整而浓厚的传统文化,日本也因为保留了团结、勤俭等传统价值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东亚的发达经济体,普遍都有着这样的特征。

任正非这个讲话主要是关于企业和政府层面的对外交往。他为什么认为中国人还在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世界呢?

这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在各种谈判中。比如在面临一些重大分歧的时候,中式思维是“和气生财”,因为中式思维更强调先建立一种模糊的友好关系、友好氛围,然后事情自然而然就谈成了。

这是因为中国式思维尚停留在古代的关系、人情社会阶段。在中国人看来,关系的融洽远大于一切具体的利益分歧,因为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特征就是要在表面上维护好一切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家庭内部关系、宗族内的亲戚关系,还有一些好友关系、江湖兄弟关系之类。

这种传统文化就导致中国式的谈判,更多的是专注于先营造和谐的气氛,拉近双方的距离,建立一种亲热的状态(尽管这种亲热常常只是假装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判。因为在吃饭的时候人最轻松,饭中饮酒微醺就会更加轻松,等到双方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时候,生意自然也就谈成了。

甚至还有的人喜欢去洗浴中心谈生意——双方赤裸相见,也就意味着放下了架子、毫无距离感,也就更有利于合作。
然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一切完全是不可思议的。西方人眼中的谈判,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大家严肃地坐下来,就合同条款进行务实而激烈的辩论。

吃饭,对于西方人来说也可以是一种社交场合,比如晚宴和鸡尾酒会之类,但吃饭的时候也只是用来活跃气氛和建立人脉,绝非在那里谈论具体的合作和合同。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西方人不会因为你在饭桌上跟我氛围很好,谈判中的合同就能做让步,这两点是完全分开的。
中国式思维喜欢将情绪和事务混淆、整体看待。比如关系好就约等于能合作,说几句客气话就意味着还“有得谈”,翻脸就意味着彻底分道扬镳甚至敌对。因为中国人重视“和谐”。

但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条理式的。

尽管在谈判桌上跟你吵得面红耳赤,但谈判结束就能立刻跟你谈笑风生、觥筹交错——因为对事不对人。或者反过来,在吃饭的时候跟你冷脸相对,“不给你面子”,但在谈判桌上却突然对你说,我们可以合作,我接受你的条件。

这一点可能是中国人最无法理解的:你明明一点面子都不给我,怎么又要合作了?

因为西方人判断是否能合作,只取决于利益和条件本身,而不是跟你的私交与和谐程度。

不要以为只有民间、商界才存在这种思维差异,在国家层面其实是一样的,因为大家都是那个文化中出来的,还是在沿袭自己的思维方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边在外交中总是主张“坐下来谈”,只要大家和和气气坐下来,营造一些友好的氛围,就总是还有得谈。

但西方人则是一贯的耿直:你到底接受不接受我的条件?不接受条件,坐下来谈什么呢?

这边反应则是:你不坐下来,我怎么跟你谈条件? 

究其原因,西方在商业契约社会、法治社会的熏陶下,形成了“线性思维”,即跟你的关系是一条线,契约和原则是另一条线,两条线互不冲突。

看似冷酷,但这才是西方脱离了人情社会痼疾的原因。

我们也能看到,还停留在人情社会的,一般发展都不太行。印度就是一个例子,印度人情社会也比较严重,所以商业规则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迟迟无法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经济体制。

以上也只是“中国理解西方”的思维模式之一种,在其他方面,还有很多我们很难察觉的思维差异,但正是这些阻碍着中国融入世界。

正如我开篇所说,正视、理解和改善这些思维差异,并不意味着丢弃自己传统中优秀的价值。

刘慈欣在《三体》中有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句话放在当下来看,意义深远。

·END·欢迎加入我的讨论社群,现在已经有300位读者在里面与我进行你问我答、宏观经济动态和知识交流、独家专栏文章分享、时事动态探讨、好书推荐、内部文稿和资料分享等等。

这不是微信群,是“知识星球”app旗下的付费社群,费用88/年。欢迎扫码加入:

更多详情了解请点击以下链接:欢迎加入我的交流社群
写作题材敏感,有封禁风险,防失联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原创不易,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请点赞,在看,分享到朋友圈支持一下吧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黑噪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