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哲学所党委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认真传达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哲学研究所 哲学中国 2022-09-09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也引起了哲学所专家学者的热议和思考。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9月3日上午,哲学所党委在931会议室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和研讨。所党委书记王立胜主持会议并讲话。哲学所党委委员、哲学所领导班子成员、哲学所的全国政协委员、哲学所的院学部委员、哲学所全体处室以上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

王立胜带领与会同志进一步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进行系统、深入地学习后,谈了四点个人体会: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新论断,认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判断,实际上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首先,阐明了新发展阶段总体的基本内涵;其次,阐明了新发展阶段的辩证法,即变与不变的内涵和关系;最后,要以辩证法来看待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握好畅通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必须把握好社会活力与良好秩序的关系,必须把握好对外开放和国家安全的关系。二、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社会领域所提出的“七个新”,即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格局、新发展动能、新发展活力、新优势、新局面,既是对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诠释,也是对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更是给哲学社会工作者提出的重大研究任务。三、提出了构建发展新格局的论断,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把握国内外大势,着眼高质量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在危机中看到机遇,在变局中开拓新局面的制胜之道。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虽然说的是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但也同样适用于哲学。我们的哲学研究要有中国自己的哲学体系的主体性,要处理好哲学与时代,哲学与现实,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随后,院学部委员、研究员赵汀阳发表了个人观点。他认为,经济内循环肯定很重要,哲学对此问题是外行。如果内循环的问题具体到哲学领域,与我们的工作密切相关的就是学术内循环。如果没有学术内循环,我国学术就无法自立。目前,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还是西方哲学,每个研究者和西方的某个哲学家单线对接,但是各研究者之间缺乏足够的合作推进,因此,国内关于西方哲学的研究尚未形成自主发展的线索和系统,仍然是分散的代理型研究,即各人各代理西方哲学的推介。其实国内的西方哲学研究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有初步能力形成内循环了。关于中国哲学的研究在内循环上情况好一些,但也远远不足,主要是古代思想的内循环,很少形成古今思想之间的内循环。另外,大多数针对国内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论更多地表现为负面批判,比如找鸡毛蒜皮的硬伤,试图由此否定对方,或者是以意识形态为准的批评,缺乏学理依据。总体上看,对国内研究成就很少有正面评论,好像学术研究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西方理论或反对本地当代学者的理论。事实上很少有人研究国内学者的成果,这是一种学术不自信,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论文中提到西方观点,一定会写出作者名字,而提到中国学者的观点,很多时候不提名字而写成“有的学者认为”。总之,我国现阶段的学术内循环非常薄弱,有待开展和优化。

所长、研究员张志强谈到,习总书记的讲话既有忧患意识,又充满对中国今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以辩证思维谋划战略大局,深刻展示了“两个大局,一张卷子”的政治自信。习总书记的讲话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大局指示了新方向,对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把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是对两大奇迹相互关联认识的深化,中国的发展奇迹更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避免和克服了经济高速发展一般会引起社会震荡的常规现象,而取得这样奇迹的原因就在于党的坚强领导。政治上稳定有力的领导是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根本前提。其次,在讲话中,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重要性,这说明对于中国奇迹的认识和阐释,不能就经济谈经济,就社会谈社会,而是要看到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联,看到经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关联,只有采取一种综合性、总体性的理论视野,才能对中国奇迹进行符合其实际和真相的解释。这样一种综合性、总体性的理论视野,亟需哲学反思的突破,亟需转换认识论视角,这是我们哲学学科应该从讲话中认领的使命。第三,习总书记在讲话特别强调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这既是应对逆全球化潮流的调整,但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逻辑的必然。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中国所主导的全球化,已经不是比较优势下依附于全球资本主义中心的全球化,而是超越比较优势形成全面优势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新全球化。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心所主导的全球化,是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全面优势的全球化,这是今天遭遇美国遏制围堵的实质。国际环境的变化,恰恰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独立、政治独立和文化独立的重要性。中国道路的世界史意义也正是在这种看似危机的时势下才彰显其真正的价值。 

副所长冯颜利研究员发言的题目是“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讲了三点,一是“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重大战略判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二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三是如何在新发展阶段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冯颜利认为,新发展阶段是对时代的新判断,也就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重点不是速度,而是高质量。高质量发展首先依赖的是科技,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学工作者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新发展阶段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判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这一判断对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带来了契机,这是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是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是党和国家作出科学规划和政策调整的契机和依据。机遇和挑战是一体的,机遇中有挑战,挑战中有机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连在一起的。

离休党支部书记、研究员张浩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都要向前推进。经济上要反左,防止“国进民退”。同时,政治上要坚决反腐。腐败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障碍,一些地方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加强党纪,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

退休党支部书记、编审吴尚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8月24日的讲话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对当今世界形势作出了总体判断,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分析。随后,他谈到两点个人认识:一、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提出了把握两势、统筹两局的重要论断。两个大势,一个是国际大势,一个是国内大势。统筹两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二、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社会领域专家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同时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按照党中央对中国社科院“三个定位”的要求,将阵地建设、学术殿堂和智库功能,统一于哲学所的定位与功能,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扎实的学理支持。

副所长于晓丹同志畅谈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加深对“新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局面”的理解和认识。她认为“四新”包括三个递进层次,一是新发展与新机遇;二是新机遇与新挑战;三是新挑战与新局面。我们要以新发展格局,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发展新局面,并且联系院、所“十四五”规划,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哲学所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我们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要坚持以科研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科研服务,为我所科研和“十四五”规划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智能与逻辑实验室负责人、研究员杜国平认为,关于双循环的战略决策,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内循环和闭关锁国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指导思想不同,追求目标不同,内在驱动力不同,战略布局不同,现实可能性不同,哲学依据不同。因此,我们一定要更加充分地认识内循环的重要性,认识内循环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根本性的、决定性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陈霞研究员谈了她对于“创新”的体会。她认为理论创新是创新理念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产物,它带来了人类思想方法的创新、话语体系的创新和社会制度的创新。理论创新,首先要认识到事物一直在变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对事物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出与事物的变化发展相适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今天我们应重温马克思主义,找到理论创新的源泉。

伦理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甘绍平针对讲话中总书记两次提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探讨了相关的市场经济的道德性问题。人们一般认为市场与道德是矛盾的,所谓亚当•斯密问题就是这种矛盾性的体现。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市场经济是人造的机制,本身无所谓道德与否。其次,市场经济能带来极大满足民众需求之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具有合道德性,市场经济和启蒙运动、现代性思潮、工业与科技革命一起,构成了人类非常重大的道德事件。最后,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中能够反映出某些伦理道德原则,比如自由、平等、诚信,特别是契约意识。当然,市场经济本身,也需要有充满伦理道德意蕴的框架性约束条件,才能避免从自由走向自毁的命运。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道德问题会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故需要引起更为深入的探讨。

最后,王立胜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大家的讨论聚集了五个问题:第一,新阶段应当如何理解;第二,内循环不是封闭保守,而是鉴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而进行的内循环;第三,科技发展的路径问题;第四,学术界的内循环与外循环问题;第五,由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引发的对于哲学研究的启示。他指出,本次讨论虽然是初步的,但非常有价值和意义,今后还要继续组织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