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研讨丨韩松科幻作品的神话形象与空间意识

李琳奕 科幻异托邦 2023-09-01


「青年研讨」是专为初入科幻研究的青年学者所设立的专栏平台。他们或许是作为本科生第一次提笔进行文学评论写作,或许是作为研究生在科幻领域摸索前行、小有心得。「青年研讨」专栏能为他们提供思考、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引导更多人对科幻文化产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力。


我们相信,在不断地交流、学习和创新中,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更加丰富、多元、有趣的科幻文化圈。它将继续为初入科幻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欢迎更多有志于此的人士加入其中。


本次我们带来南京师范大学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李琳奕同学的作品《韩松科幻作品的神话形象与空间意识》。






叙事涉及到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但在传统叙事研究中,对时间维度的关注要远远超越空间维度,文学被视为时间的艺术。“空间”常被视作为叙事要素中的“地点”充当故事发生和发展的场地,或营造某一情境氛围,或映射社会现实,是展示事件过程和人物形象的平台,而空间本身的意义价值却被忽视了。20世纪以来,西方理论界出现了以哲学为依托,包括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内的“空间转向”,叙事作品中的空间也开始受到关注。叙事空间被视为是以文字为媒介,照应社会现实,但是又不同于现实空间的想象性空间,因此具有虚构性、模糊性、断裂性



01空间叙事着力于时空的相互转化融合

卡里·纳尔逊说:“纯粹的空间性是一种作为文学所渴望的、但永远实现不了的状态。”空间叙事学虽然强调空间,但这不意味着它分裂空间和时间,着力于空间与时间的相互转化融合,因为“空间性时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是写出伟大小说的条件,才是未来小说发展的康庄大道。”韩松的科幻小说用层层叠叠覆盖真相阐释的叙述方式,在空间上形成层层递推的同心圆结构,时空并置、渗透为情节的发展构建起一个神秘混沌、具有神话色彩的文本空间。《红色海洋》通过建构海底空间讲述了一个后灾难的寓言故事——地球的生态已经被破坏,陆地上的资源早已耗尽,世界大战即将打响,陆地空间遍地火海,森林充满辐射,已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因而海洋成为人们眼中“文明的避难所”。《红色海洋》塑造出具有封闭性的海洋空间,却剥夺了“水栖人”的时间观念,“在海洋中,我们永远分不清过去和现在,也分不清自己是死是活。”直到一对兄妹在被遗弃的古堡中发现了能够看到陆地世界的圆筒,改变了水栖人对世界的认知,新的空间概念产生了,原来还有另一个世界,时间观念也随之诞生,“时间,就是与我们的命运融为一体的东西,在不知生死的无为之海中,时间在以前并不曾存在过,时间一旦产生便要代表一种流逝。它十分遥远,又近在咫尺,看不见,摸不着,在海洋之中,又在海洋之外。是陈旧腐烂的过去,是难以掌握的现在,也是未来的神秘宿命。”




02神话赋予空间观念审美和神圣化的认知

神话是基于互文记忆与想象的原生空间,仅通过关键故事片段的截取、复刻唤起大众的神话记忆,借助他们自身的想象迅速勾勒出远古神话图景,为现代空间的建构夯实神话根基。“人们头脑中想象的空间往往通过某种独特的精神标志来进行表意与传达。”中国古典神话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神话空间的建立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基底。《海底山峦》尽管对经典神话进行了颠覆性重构,但保留了故事中“既是特定地域或民族对文化本土性的自我指涉,又是全球性文化或其他地域、民族对某一地域与民族文化特性的差异性认知与指认”,促使神话故事与时代交错相生。远古空间观念是一种审美化的空间认知模式,“它把人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认知与主观经验结合,从而使自然人文化,使人居世界的外部环境成为审美和文化价值的载体”。这种早期空间观念中的审美化认知往往也赋予了认知对象以神话情感和神话生命,并使之神圣化。《海底山峦》对空间观念的建构也是一种对时空秩序的主观想象和神话认知。“大海正在阳光下极其缓慢地翻卷。海面光焰灿烂,映亮了半个天空。蛇颈龙的歌声震耳欲聋。海平线虚实不定,若有若无。千万朵彩云从头顶上方飞流而过。”“天”“地”“海”既是一种神话空间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空间观念。这种审美意识除了体现在对其本身神秘和神圣的赞叹之外,更体现为以深层文化为基础的生殖崇拜观念和与之相关的神话观念,因为这种审美意识主要源自一种对神秘而神圣的生殖力量的敬畏。又如《深渊——十万年后我们的真实生活》中人们把大海叫做原汤,“这原汤中的一切事物就这样熊熊燃烧着。除了这摧毁形体、感官和岁月的大火,便是那难以言说的千钧压力。它作用在水栖人柔弱而单薄的身躯上,使我们感知到生存的不易。”在这里,人类不停地生育、死亡,存活的仅是少数人。人们将海洋视作女性、母亲,这种神秘观念其实就是以神话思维为基础而形成的神话观念。


03空间是神话想象的基础

空间是神话想象的基础。中国神话的异时空演绎在回溯与重构中不断被注入活力,不再受制于原生空间,打破了古典神话封闭的叙事时空和单一的叙事形式。《海底山峦》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未知的未来,却暗含中国远古神话图景:“青藏高原重新沉入海中。洋面像一块大布般舒展地蠕动着,谁也看不出其下竟埋葬着本星球的最高峰。蛇颈龙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主人。它们群起出没,嬉水长歌。”神话元素是古典神话空间核心、直观的构成,指向对古老文明和远古时空的回望与想象。韩松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出现多重视角,而是抽象层面的多层叙事空间。“当他试图对当下中国的现实进行发声的时候,科幻往往成为一个强大的话语资源,供其进行反思和批判”,韩松对现实的关照和批判是以科幻小说的方式表达的。“空间”概念是韩松科幻书写中的重要内容,或基于当下的历史地理观念重构人们对于现有空间的认知;或干脆超越现实创造出全新的地理文化空间。韩松所观察到的中国是立体的空间,是“一个两面的中国”。韩松在写作中放大了这种两面性,并在写作中遵循了空间的秩序,使小说包括了显性与隐性的双重指向。





【参考文献】

【1】[德]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刘伟伟. 韩松科幻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D].辽宁大学,2021

【3】汪晓慧.改造·重构·追问——论韩松科幻小说中的空间书写[J].中国比较文学,2020(02):50-63






END



文字/李琳奕

图片/网络

编辑/封淼

审核/张菱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