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桌派文字精华】如何寻求同伴支持? || 渡过

渡过作者群落 渡过 2022-06-06

参加“渡过”北京营的孩子们在长城上奔跑。(张进/图)


很多家庭存在亲子无法沟通的问题;也有家长说:孩子和我们沟通没问题,就是没有同伴,不愿意走出去。


孩子缺乏沟通渠道,不和同伴交流,缺乏同伴支持,不接触社会,也是让家长非常担心的问题。


家长不仅要改善亲子沟通,也要帮助孩子走出去寻找同伴支持。12月20日的圆桌派,我们请来“渡过”线下青少年营讲师袁萌、乔瑞峰,辅导员青曼,学员王博城,线下营组织工作人员马龙,一起聊聊相关的话题。





同伴支持的重要性


  
 

马龙:
今年渡过苏州营,有一位脾气比较暴躁,动不动就和父母发飙的孩子。辅导员在接触过程中了解到,孩子觉得自己的内心很孤独;还有几位独自参营的小伙伴,辅导员介绍他们互相认识,几天后发现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很多。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同伴支持的重要性。

青少年同伴支持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亲子关系碰壁时,可以尝试从同伴支持开始。同时亲子关系改善后,一定要有同伴支持,和同龄人交往,否则孩子会无法步入社会。


袁萌:
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和同伴进行交往、互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叫“爱与归属”的阶段,这种归属感是需要孩子在与同伴中获得的。孩子在与同伴的互动和沟通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采择别人观点的能力;孩子在平辈之间进行互动,甚至产生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好的“社会化”的机会。
每个个体成长的最终目标,其实就是更好地“社会化”,走入社会时能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和表达。而就是在亲子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孩子“社会化”能力的发展。
上次青岛营的一个活动中,一位孩子倾诉自己和妈妈沟通不好转学问题的烦恼,另外两个小伙伴把孩子的妈妈请到了活动的现场,帮助孩子和妈妈进行沟通。所以,当孩子遇到自己的同龄人时,会表现出很强大的力量。




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认识不靠谱的人怎么办?


  
 

袁萌:
这是需要家长把关的地方。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对大局观的判断没有那么准确,所以我们在提供给孩子体验的机会时,也要做出一些筛选。
 

王博城: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有通过我的高中同学或者初中同学去接触到一些他们所认识的社会上的人,然后我会自己判断这个人的品行。我会经常去问他身边的人,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他平常做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我觉得家长也可以这样教自己的孩子,教他们如何去辨别人好还是不好,而不是仅仅怕和担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青曼:
家长在教导孩子如何交友,引导孩子的价值观之前,更需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确保和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家长如果总是说教,不许孩子做这做那,可能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私自行事,更会发生危险。
如果孩子能够随时跟家长沟通,聊聊自己最近交了什么朋友,家长帮孩子一起分析,这样更有助于帮助孩子成长。


袁萌:
家长了解孩子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孩子愿意跟家长分享自己最近的经历和体验,沟通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前提。沟通的前提是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支持,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乔瑞峰:
渡过亲子营中就有很多典型的同伴关系的例子,很多孩子在亲子营认识,回去以后到对方的城市去做客,或者约好去哪个城市旅游,一起参加活动。有一些联系会越来越紧密;有些联系会中断,回归到自己的学校或者生活环境中去。如果家长担心孩子认识不靠谱的朋友,渡过亲子营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马龙:
渡过亲子营的课程设计是由一个专门的专家组完成的,包括有抑郁康复专家、体能专家,大家会根据孩子的体能、情绪等做出合理的安排,比如说整体的课程框架中,娱乐占多少,互动占多少,动态表达占多少,静态表达占多少等。
我们每一个环节都会考虑到,所以说家长不用担心,我们已经把好关了。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走出去?


  
 

乔瑞峰:
得了抑郁症的孩子,会有没劲儿,不想出门,或者特别恐惧的时候,但也会有特别有能量,想要出去玩的时候,只不过很多家长提供的机会不是孩子想要的。比如说亲子营里的一些活动,没有家长想的那么有意义,但确实是以孩子们交友和玩耍为核心的,这是孩子提出来的需求。
家长总是倾向于让孩子从中学到一些什么,改变孩子的认知,或者获得成长,这个其实是大人的需求,不是孩子的需求。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家长带着这样的想法催促孩子出门,孩子反而更不愿意出去了。
  

邹峰: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他们的体验感。他们在原来的生活环境中即使听到很多道理,但得到的体验不够,切身感受到的东西不多。当孩子获得了新的体验,很多认知上的问题是可以靠孩子自己调整过来的。
  

青曼:
渡过的活动中,提供给孩子的可能更多是轻松,愉悦,能给孩子带来交友机会和体验的活动。
很多家长会觉得这个没什么用,但是我们作为青少年的辅导员,经常为这个问题讨论和争执,我们也会思考,孩子们的活动应该更轻松一些,还是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很多孩子在原来的生活环境里,他们的感受是没有被表达出来的,家长没有给他们表达的出口和机会,但这对于孩子来是很重要的。我家里也有正在休学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的很多社会功能都是完好的,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能够接纳他们的环境,所以我觉得线下营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提供给孩子们一个轻松的,不需要取悦别人的环境。





该不该让孩子打游戏


  
  

袁萌:
家长提到孩子在家痴迷于玩游戏,那么孩子为什么在家里喜欢玩游戏呢?因为游戏好玩,因为游戏就是比别的事情好玩有趣又有意思。那游戏为什么好玩呢?为什么没有可以替代它的东西呢?如果孩子不玩游戏,他会去做什么呢?
其实,孩子只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游戏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平等,又能和其他同龄人相处的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不用考虑太多限制。而且,孩子在这个阶段会选择去找同伴,是因为孩子在家里获得不了自己需要的支持,自然就回去借助外力,这个外力很多时候是同伴可以提供的。
如果我们也能在生活中特供给孩子这样的环境,学习也好,活动也好,替代掉游戏这个部分,也会是一个解决的办法,比说教和批评有效得多。
  

王博城:
通过我玩的几款游戏来讲,我觉得玩游戏也不算是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游戏也能教给我们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说历史之类的。时下比较热门的“王者荣耀”,其实就是讲合作的,打赢一场游戏,不仅仅需要你一个人的技术,需要每个人一起用力,才能获得胜利。
孩子痴迷打游戏,家长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孩子在家里不停打游戏,肯定是游戏给他带来了家长或者这个环境所给不了他的东西:我觉得游戏最能带给人的两种力量,一个是成就感,一个就是这种显而易见的能力的提升。
 
 

袁萌:
这个可以用正强化理论来进行解释。我在这个事情里得到更多正强化,我自然而然会提高自己做这件事的频率。如果有其他事情能够代替这件事带给我的正强化,我自然而然就会去做别的事情。
个理论运用到生活中也特别有效,我们应该要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强化和反馈。
  

青曼:
游戏还能给人带来非常强烈的同伴支持的感觉。有些孩子不愿意出门,可能就是因为网络世界是他唯一能够跟同龄人交流的媒介,他会在网上寻求同龄人的互动。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非常需要同伴的,需要有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人可以沟通彼此的爱好。
如果孩子沉迷网络沉迷游戏,家长应该观察孩子是不是对同伴支持有需求。在渡过的线下营,我亲自见证孩子们通过线下的互动建立紧密的关系。
 

邹峰:
玩游戏的过程是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过程,如果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孩子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孩子就会过早地卷入到纯粹的竞争关系中。
现在有一个词叫“内卷”,你五点钟起来学习,我就四点钟爬起来做作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的竞争水平提高了,结果就是给孩子带来了恐惧。因为孩子身边没有合作关系,没有地方可以倾诉。
  

马龙:
今年我们的国庆苏州营中,开了一个“荣耀王者营”,很多家长不理解,说孩子在家里痴迷于打游戏,出来参加活动还要打游戏,是不是不太合适。后来我们的带领人写了一篇文章,专门向大家介绍了桌游,开营之后,桌游也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大家的情绪也很高涨。这次珠海营我们也会有桌游的课程。
  

青曼:
上次我们在北京营,除了给大家设定好的桌游活动之外,还有很多孩子会在课余时间约在一起玩他们感兴趣的桌游。
 

王博城:
北京营的时候,我们一般就是晚上九点回去各自房间收拾一下,然后约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玩桌游。基本是我们这边固定有四个人主持,然后平时各种拉人,一天中刚好碰到的,或者是新来的,青年营的或者是成长营的,都会问问他们今天晚上要不要来。 
 

袁萌:
桌游还可以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在放松的环境下,孩子才会更愿意去自由地表达。




该不该让孩子了解“死亡”?


  


马龙:
苏州营的时候,有家长对我们一门叫“生命的轮回”的课程很不满,家长说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死亡这么可怕的概念呢?


王博城: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问过自己的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自然有生,自然有灭,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没有必要去害怕。因为无论你怎么担心,怎么害怕,它始终是会来的。




有的孩子现在还在坚持上学,家长想带孩子参加活动,又担心孩子看见别的孩子休学了,自己也不想上学了怎么办?


  


乔瑞峰:
我们都希望,包括孩子自己也希望去上学。得抑郁症的孩子没有一个是不想上学的。很多家长把这个前提给否定了,觉得孩子就是在家里待着可开心了,没心没肺,不愿意去上学了。如果家长做出了这样的假设,等于跑到了孩子的对立面,这才是对孩子继续上学的一个非常不利的内因。
这里面还有一个误解,就是所谓的认知调节。家长总是认为孩子不想上学,要把孩子“不想上学”的认知调节成“想上学”,那就相当于在前期就否定了孩子。我不太觉得孩子的认知需要调节,很多时候孩子内心的动力是更强大的,只需要激发出来,或者给他一个比较友好的环境,让他能够更主动,更没有压力地去上学。
家长每天担心孩子能不能继续上学,另一个原因是家长认为孩子不上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将来活不好。但这件事情只是家长优先考虑的事情,孩子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是自己的情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情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先考虑上不上学的问题,相当于跳过了第一第二个问题,先去解决第三个。
孩子不光是要活下来,最起码还得活得开心,能感受温暖。跟孩子讨论二十岁以后做什么,三十岁以后做什么,孩子一句“我不想活到那会儿”就把家长堵了回去。 


马龙:
渡过亲子营已经举办了十三期,据我所知,没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因为参加了渡过亲子营,回家之后反而休学了。很多家长在网上了解的信息参差不齐,所以有这样的疑问。


袁萌:
家长发现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情绪出现了问题,想带孩子参加活动,这是家长的初衷。但最后评判效果的标准却很单一:我的孩子上学了还是退学了。其实家长带孩子来参加线下营的初衷,并不是说要劝孩子去上学。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有时家长抱着为对孩子好的态度,却用另一套标准去评判事情的结果,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王博城:
我觉得不上学,在家呆着也挺痛苦的。没有任务和其他东西填满我的生活,自己也挺担心的,也会想我还能歇多久呢?所以我不觉得不上学是一件好事,或者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


袁萌:
家长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孩子想不想上学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家长需要关心的是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孩子到底为什么不想上学?他/她内心是不是有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不是有些苦闷没有排解?这个才是家长真正要担心的地方。
 

青曼:
我们刚刚说到的很多话题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家长听起来可能会觉得不那么悦耳。我虽然年龄不大,其实也算一个抑郁症孩子的家长,是一个侄女,我是她的姑姑。感觉很多时候,家长道理都知道,但看到孩子每天不上学,心里是非常焦虑的,会尝试所有能想到的办法,或好或坏、或软或硬的方法都试过。家长其实也很无助。
所以,在线下营参加活动,或者去寻求一些心理支持,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借助外力的方法。很多家长都已经做过很多尝试,已经很无奈很无助,现在有一个新的途径可以去尝试,家长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机会。
 



如何看待有些家长觉得营地可以不用条件太好,成本就可以降低一些,但很多孩子更倾向于住在更好的环境里?


  


马龙:
我自己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比较痛苦的时候,对环境是特别敏感的。如果处于特别嘈杂的环境,心情会变成差,就不想参加活动。
 

袁萌:
家长和孩子对环境的选择差别很大,这个问题看似和亲子沟通之间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其实背后反映了家长和孩子关注焦点不同的现象。家长的关注点更多偏向于实在的诉求,比如参加线下营课程本身取得的收获,尽快改善状态,直至复学,等等,对环境的需求没有那么高;孩子的需求则主要是一些精神需求或者心理需求。关注点不同,必然也会导致两个人在沟通上存在不顺畅。
能看到,博城和马老师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孩子的需求,这是因为,同伴之间有相似的需求;同伴和有相似经历的人之间,也能很快理解到对方的需求。 
 



最后总结


  
 
青曼:
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好怎么跟孩子更好地沟通,做到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一个良性的互动,同时也支持、鼓励孩子去寻求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会合作,学会如何找到自己的社会资源。这些都是家长在未来的路上,要让孩子亲自去做的。



乔瑞峰:
去年四月我和莹子在苏州营认识,她是苏州营里病得最重的孩子,现在在一所医科大学读大一。去年疫情之前我们就相约珠海,后来因为疫情等原因未能成行。我觉得同伴还是要线下能见面好一点。考虑到成本问题,亲子营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靠谱的选择。有很多这样的孩子,通过亲子营变成了同伴关系。
   

王博城:
在亲子沟通方面,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最希望的不是说家长一定要理解我们,而是最起码要做到尊重,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对于同伴支持,能够面对面交流是最好的,做不到面对面就先在线上,一步一步来,不能说一下子就要求能交到多少朋友,或者在社会上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这个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的。
   

马龙:
我作为抑郁症患者,作为和很多孩子接触过的马龙叔叔,想说一句话:我们每一个抑郁症患者,每个孩子都很努力地活着,很努力地学习。家长或者外人看到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已经经历了千万种努力,实在没有力气,没有精力了。
所以每一个抑郁症的孩子,都不会说因为参加了渡过营,看到这个环境很舒适,就放弃了自己努力学习,放弃了为自己的人生做规划的机会。
  
 本文整理自“渡过”圆桌派第38期《亲子沟通与同伴支持》
:袁萌、乔瑞峰、青曼、王博城、马龙
主持人:邹峰  整理:钰婷

扫描下图二维码,收看“渡过”圆桌派内容合集。






“渡过”第十四期线下营(珠海营)

心心相连 跨年同欢

时间:12月31-1月6日

告别跌跌撞撞的2020年
我们在祖国南海边迎接2021年
元旦假日第14期渡过线下营在珠海开启
点击图片或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详情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