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息|《睡虎地西汉简牍·质日》 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隆重举行

武大简帛 2024-01-10


《睡虎地西汉简牍·质日》

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隆重举行


1月6日上午,《睡虎地西汉简牍》第一卷《质日》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武汉大学行政楼一会议室隆重举行。发掘、整理、出版团队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韩国首尔大学的同行专家聚集一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媒体与会。武汉大学视频号、抖音、百家号等平台进行全程直播,海内外近10万人在线观看。

近50年来,云梦睡虎地秦汉墓地,先后发掘了数十座秦汉墓葬。1975年发掘的11号秦墓,2006年清理的77号汉墓,南北相距70米,均出土大批重要简册,堪称中国考古学史上传奇式的发现。《睡虎地西汉简牍》以多卷本形式,收录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的以简牍为主的全部资料。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简牍整理与研究”的成果。整理工作得到“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支持。出版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并列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持的“简牍高质量整理出版工程”重点项目。

《质日》为《睡虎地西汉简牍》首卷,著录从西汉文帝前元十年(前170)至后元七年(前157)越人记写的14个年分的《质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合作编著,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陈伟教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熊北生研究员共同主编,蔡丹、雷海龙、黄浩波、李静合撰,中西书局2023年10月出版。

书影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卿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教授代表睡虎地西汉简牍整理单位致辞。他指出《睡虎地西汉简牍》首卷的发布是武汉大学深刻领会“两个结合”,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交出的又一份答卷,也是2024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布的创新之举。武汉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加强文化研究,多出精品力作,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官信先生代表睡虎地西汉简牍发掘单位致辞。他表示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文物资源大省,简牍资源大省,湖北省正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考古机构和建设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和武汉大学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湖北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熊北生研究员是睡虎地77号汉墓的发掘领队,结合多张珍贵的发掘现场照片和竹简清理照片,回顾了M77的意外发现和惊心动魄的抢救发掘过程,以及科学保护、清理简牍资料的详细历程。清理时尽可能保存简册出土时的原始状态,绘制示意图,为后期的缀合、编联和分篇提供了科学依据。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以《睡虎地汉简〈质日〉中的历史记忆》为题,用三个“一”,生动地介绍了《质日》卷的主要内容和价值:“一部连续十四年的汉代‘日记’”,介绍质日的含义、形制、格式、年代、缀合与复原;“一位名叫‘越人’的基层吏员”,介绍质日中的记事内容、质日的记写者和墓主就是越人的论证、越人的职掌等;“一些重新激活的历史记忆”,介绍质日与汉初历法、户算与汉代经济制度、安陆县长与秩级等。

中西书局秦志华社长回顾了《睡虎地西汉简牍》自出版工作计划启动以来的工作历程。2016年11月,出版方案提交。2017年4月,解决传统胶片的电分精度问题,确定图版体例和色调等。2022年10月,《质日》定稿提交。2023年5月,完成释文注释的三审和一校样的排版,8月底基本改定。书稿最后定稿阶段,整理团队成员专程赶赴上海,在出版社连续工作四天,改定图版排版相关问题。整理团队的全程全力支持,保证了出版报告的质量。

莅临发布会的同行专家纷纷致辞,对《质日》卷的整理与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教授指出,《质日》的发布将会对简牍学的研究、对西汉早期历史文化的研究带来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睡虎地M77的发现是偶然的,发掘是惊险的,成果是令人惊喜的。《质日》的整理工作,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对十四个年分的编排和考订,非常有说服力,非常可信。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凤瀚教授认为,睡虎地77号墓《质日》的重要价值在于突破了过去的许多认识,例如质日不仅记有公务,还记写私事;又如记写者同样会写自己的名字。《质日》卷数量大,价值大,记录一个基层公务员十四年的情况,是一个很难得的材料,对历法研究、秦汉史研究特别是西汉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史料。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王子今教授指出,《质日》这种文献形式体现了当时人对时间的认识、控制、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种秩序,也是与行政效率有关的知识与行为,特别值得注意。秦汉史学界看到这份材料应该都会感到兴奋,作相应的研究工作。陈伟教授和他带领的团队做的工作是一个具有世界级意义的学术主题,是一个世界瞩目的工作。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研究员表示,睡虎地西汉简牍的整理成果离不开三个方面的支持:一是发掘团队的科学工作,二是荆州文保中心团队的精心保护,三是陈伟教授团队以“寸简寸心”的精神开展整理工作。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合作。

韩国首尔大学历史学部部长、韩国东洋史学会会长、韩国木简学会会长金秉骏教授认为,《质日》卷中关于伏日、腊日的记录对西汉历法研究有重要价值。“质日”的记录与官吏的个人功劳相关。《质日》中记载的吏徭非常多,对吏员生活的研究值得期待。

发掘整理出版团队和同行专家回应了媒体记者提出的多个问题,如“越人”名字的含义、睡虎地西汉简牍的保护与保存情况、简牍研究中的数字化状况、连续十四年《质日》内容更多价值发掘等。

湖北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简牍2000多枚,书写时间从文帝五年(前175)到后元七年(前157),内容有质日、文书、簿籍、律典、算术、书籍和日书,为研究西汉早期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和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中连续14个年分的《质日》、保存完好的《算术》和律典、关于黄河漕运的司法文书,为汉代简牍所仅见,尤其珍贵。《睡虎地西汉简牍》计划以八卷本形式,收录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的以简牍为主的全部资料。

沈壮海教授致辞

《睡虎地西汉简牍》首卷成果《质日》是武汉大学深刻领会“两个结合”,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交出的又一份答卷,也是2024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布的开篇之作。

官信先生致辞

湖北文物事业任重道远,离不开各位专家的支持,离不开武汉大学等高校的支持,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湖北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熊北生研究员报告

清理时重点优先,主次兼顾,合理把握极为有限的时间窗口期,取得现有条件下的最好结果。

陈伟教授报告

残片的正确缀合与定位,可以获得更加丰富、有效的信息,推进文本复原和解读。我们用“寸简寸心”相激励,孜孜以求,一点一点地推进。

秦志华社长报告

《质日》卷文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编辑们的案头工作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黄德宽教授致辞

这批重要材料的发布、出版,将会对简牍学的研究、对西汉早期历史文化的研究带来重要的深远的影响,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朱凤瀚教授致辞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效率非常高,非常的务实,成果非常的扎实,出了很多成果,受到一致的好评。

方勤研究员致辞

陈伟教授说“寸简寸心”。视学术为生命,以负责的精神工作。加上各方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金秉骏教授致辞

《质日》资料的公布,对韩国研究者来说是非常值得高兴的消息。期待将来有更多的研究涌现。


编辑 | 张志鹏

审核 | 鲁家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