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芝加哥》:诡异的黑撞上浮华的红,碰撞出纸醉金迷的荒唐

阿茅Sailing 2022-03-15
《芝加哥》故事里充满了凶杀,贪婪,腐败,暴力,自私,外遇,背叛--所有的我们天天看到听到的东西。它是一部滑稽剧,因为里面的情节荒诞不经而又引人发笑,它也是一部讽刺剧,剧里对法律界和对演艺界的嘲笑真实得令人发指。当然,最终它不过是一部音乐剧,而且是场面丰富奢华,人物美丽耀眼,歌曲舞蹈穿插,让人忘记烦恼忧愁的音乐剧。 


看到音乐剧《芝加哥》时,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这句话,毕竟,艺术总是相通的。“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当浓郁诡异的黑撞上狂放浮华的红,碰撞出纸醉金迷的荒唐。音乐剧《芝加哥》从1926年开始演出之后,极强的舞台操控力和视觉冲击力,赋予了百老汇音乐剧更加深刻而又独特的内涵,开创了芝加哥式的音乐剧时代。
《芝加哥》是百老汇历史上最为经典的音乐剧之一,甚至有人说,如果一部音乐剧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的话,那一定会是《芝加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剧《芝加哥》是当时世界最为繁华的大都市芝加哥的众生缩影,甚至可以说是战后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




《芝加哥》讲述了两个经历相似的女犯人洛克茜·哈特和维尔玛·凯利杀人入狱之后,在巧舌如簧的律师比利·弗林的帮助下,最终逃脱死刑走出监狱,并且成为当红女明星的故事。


洛克茜渴望出名,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出卖自己的身体,只要有人可以让她登上舞台,她可以接受一切的“潜规则”,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与野心,可是命运弄人,越想要得到什么,就会越得不到什么。洛克茜惨遭欺骗,愤怒之下,她杀死了自己的情人,被逮捕入狱。


维尔玛是一个夜总会舞女,美艳热烈,但是名气并不大,她在发觉到丈夫与妹妹偷情之后,个性高傲的维尔玛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愤怒之下直接将二人枪杀。



故事在光与影的交织与狂放之中演绎,暖色调的灯光诡异的透出芝加哥时代的黑暗与冰冷。两名杀人犯这个时候遇到了道貌岸然却又深谙人性的律师比利,比利虽然是一个律师,但是他的身上明显的带着商人的气质,他一眼就看出来了两个女杀人犯身上的商业价值。


法庭上律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激烈的辩论在踢踏舞极富节奏感疯狂敲击中结束,精明的商人律师比利大获全胜,在光与影的包装,在媒体黑白颠倒的巨大魔力之下,昔日的阶下囚摇身一变成为舞台上光鲜亮丽的女明星。




光影,金钱,欲望,法律,娱乐,这些不相干的词汇荒唐而又合理地交织在一起,在故事的浮华之下,掩藏着属于一个时代的黑色幽默。这样夸张而又戏剧的情节按理来说只是应该出现在某位荒诞派大师的笔下,然后被搬上舞台或者荧幕。


然而,事实却与无数人想的大相径庭,浮华时代,舞台上的疯狂演绎灵感居然来自于真实发生的案件。
案件激发了沃金斯极大的创作灵感,最后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他的文章引起了音乐剧编辑的注意。1926年,以这两件事情为创作原型的音乐剧《芝加哥》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


《芝加哥》的成功其实也与美国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脱不开关系,时代的躁动与浮华催生了文艺的“黑色时代”。战争没有让美国社会遭到重创,反而发了战争财,“柯立芝繁荣时代”繁华的表象之下,社会的内里却是一片荒芜与虚伪。
个性的解放与精神的空虚让他们急于需要一些东西来充斥自己的生活,至于这些东西有没有意义,其实没有多重要,整个社会的风气就是金钱与欲望的躁动,荒唐与虚伪的狂欢。
权钱交易,娱乐明星,这些新鲜而又明显带着负面情绪的新闻刺激着大众的感官,有钱又有闲的美国大众对于政治与经济其实不大关心的,他们热衷于追逐这些乱七八糟却又新鲜刺激的事物。
媒体自然也是乐的挖掘这些东西,为了迎合普通大众,更是为了赚取商业利益,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被抛之脑后,金钱至上的理念让媒体毫不疲倦地向大众输送着这些消极的腐朽文化,娱乐狂欢成为当时的时代主流,喧嚣与浮华成为时代的主题。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下,《芝加哥》的诞生就显得十分的合情合理了。当然,《芝加哥》之所以成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脱不了关系,但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电影带着深刻的黑色幽默和超越时代的讽刺意义。
在那样一个黑色的时代,普通大众只能用娱乐至死的疯狂理念来面对一个时代的冰冷和虚伪。用华丽的舞台,激烈的节奏,爵士舞的狂放,色彩的交织迷幻构建一个浮华中的芝加哥时代,带给看客现实与虚幻交织中的视听盛宴。但是这样的华丽背后,却是将当时社会的金钱与欲望的内核血淋淋而又毫无顾忌的解剖,撕碎给人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