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要青春干什么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4-05-07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网上有一段短视频引人深思,大意是,如果你一天到晚宅在家里玩手机,做着那些80岁以后都能干的事,你要青春干什么呢?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青春是什么?你要青春干什么?需要我们认真想一想。


图源:视觉中国




“青春”,最早被用来形容明媚的春天,如屈原《楚辞·大招》中的“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意指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后来,“青春”一词成为青年的代称。王维《洛阳女儿行》里写道,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何谓青春?有很多答案。


青春是诗和远方。古往今来,青春都是美好的代名词。“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春元气满满,落笔有无限可能。李白的“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是青春的锐意朝气;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是青春的纯真。辛弃疾感慨“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杜秋娘直言“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刘过喟叹“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青春更在于精神。1900年内忧外患之际,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他坚信,人类的老与少、一国与一人都有精神状态。2021年央视网络春晚现场,当平均年龄74岁的老人们唱起“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人们不禁为之动容。可见,青春从来不止于少年。它可以是一种心态,满怀好奇心、求知欲,努力探究每一个“为什么”和“怎么办”;也可以是一种姿态,无畏前行、全力奔跑;还可以是一种状态,饱含“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热的感情”。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绽放芳华。觉醒年代,毛泽东慷慨激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毅然走上为救国救民而上下求索的道路。李大钊写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发出救亡图存的青年之声。改革开放春潮滚滚,青年一代投身大潮中流击水。随着中国加入WTO、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青年们主动拥抱时代、自信地走出去。如今,互联网的原住民们在全球化多元选择中寻找答案、引领潮流。从“观察世界”到“融入世界”,从“平视世界”到“影响世界”,一代代青年接力“长江后浪推前浪”。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图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行至人生的关键期,青春是溪流激荡入河的“转弯处”,既有风光迤逦,也常伴随湍流甚至险滩。当理想与现实两难、主义和问题碰撞、利己与利他冲突、小我与大我交织、民族与世界叠加,青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难题和困惑。


比如,既挥霍青春又感到伤感。青春原本是用来恣意挥洒的,一些年轻人感到“再不疯狂就老了”,于是肆意挥霍时光。有的被消费主义绑架,盲目追逐物质享乐,在“伪精致”和虚荣心中透支意义;有的及时行乐、随波逐流,有的患上“间歇性努力症”,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摸鱼”“划水”。对此种种现象,英国作家萧伯纳早有回答,“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在时光虚掷后自怨自艾,在年华虚度后捶胸顿足,成为不少人的现状。


比如,既身体疲惫又内心脆弱。前段时间,网上有句流行语叫“脆皮青年”,概括描述一些人年纪轻轻毛病却不少。一项调查显示,63.0%的受访青年自感处于亚健康状态。“熬最深的夜,贴最贵的面膜”“一坐不起,机不离手”“三餐外卖,奶茶常有”,作息不调、饮食不良和运动不足,带来的是身体的弱不禁风。这种脆弱也体现在精神状态的“玻璃心”,比如抗挫折能力低、惧怕挑战、自我否定等。


再如,既“躺不平”又“卷不赢”。一些年轻人面对单位的频繁加班和成长通道的受限,想要选择“躺平”,说“只要我躺得够快,资本就剥削不到我”“社会险恶,先躺为敬”。事实上,这些话只是大多人的调侃而已,更像是宣泄情绪的表达。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很多年轻人担心不充电、不上进就会落后、出局,所以愿意付出百般努力,在多个方面“卷”起来,可是距离预期目标始终存在差距,和身边人一比较又觉得自己还不够出色,就经常感到纠结、焦灼。


反思这些现象,既有社会节奏加速、竞争趋于激烈等客观原因,也有认知、心态、行动等主观原因,既需要社会各方的宽容和帮助,也需要年轻人直面作答“要青春干什么”这一问题。


不少年轻人会在工作之余选择上夜校,图为浙江省文化馆全民艺术学堂春季公益课程的唢呐班 图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季羡林先生说: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你要青春干什么”,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行动课题。


人生如寄,志高者未来可期。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漂荡不定,又如无衔之马,奔逸绝尘。因此,“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很重要。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即使颠簸流离也坚持游说列国,纵使迭遭困厄却也百折不回;司马迁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乃有历经千辛万苦、浸透毕生心血的《史记》;在写给长子孝威的家书里,左宗棠说“读书作人,先要立志”“大一岁须立一岁志气”,而他本人在23岁时就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后来面对晚清四面楚歌之困境,他挺身而出,创下了收复新疆的壮举。他的那句“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被后人奉为至理名言。


有理想有担当,前行才有方向,青春才会闪光。明晰时代方位、锚定奔跑方向,跳出“小小的悲欢”,在火热生活中淬炼担当,定能不断超越自我,最终成就人生。


千思万想,不如为自己赢一次。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有人问篮球明星科比什么使他成功,他回答:“你可曾像我一样,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


当下,从“佛系”“躺平”再到“摆烂”,网络流行语更迭,一时的发泄或自嘲当然可以,但如果真的陷入“努力无用论”的“话语泥淖”则不可取。毕竟,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奋斗,不是为了跟人比成就,而是为了给青春一个交代,给自己一次成全。就像电影《热辣滚烫》里的乐莹,只为自己赢一次,在这场生命的单向赛道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


无谓成败,沿途所见皆是风景。青年是常为新的,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创新创造免不了试错、失败,而青春最大的财富,就是有试错的机会。


时下,知识更新和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机会层出不穷,关键看谁能抓住。与其做过客、当看客,不如做创客、当主角;与其原地打转,不如大胆向前。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那些与困难角力、与阻力对垒的经历,都将化为成长的动力,成为“落子无悔”的青春回忆。


“你要青春干什么?”年轻人主答的同时,社会也应同时作答“为青年人创造什么、提供什么”,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营造更加公平公正、温暖宽容的环境,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去年年底杭州推出“春雨计划”、大学生来杭找工作免费住7天等举措就广受好评。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青年马克思的思考,他用一生作答。而我们年轻一代,也会给出各自的人生答案。





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以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将获赠《话由心生》一套。您觉得青春应该如何度过?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