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社会的边角料”吗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4-06-23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我就是社会的边角料,存在就存在,不存在对社会也没啥影响”“我相貌平平,天资平平,收入平平,在茫茫人海中是那么不起眼,不仅在社会上是边角料,连在家里也是边角料”……


社交平台上这些带着心酸的自嘲,引发了当下不少人的共鸣。“这说的不正是我吗?上学时发现不是读书的料,工作后发现不是上班的料,现在终于明白,原来我就是那块边角料”。


看到网上的相关讨论,或许很多人会忍不住问问自己:我是“社会的边角料”吗?


图源:视觉中国




网友代入“社会的边角料”这个梗,有一定现实原因。


有人联想到自己的日常,觉得自己与“边角料”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一年365天,每天都是“两点一线”,“996”的工作模式、平淡无奇的生活,一眼就望得到头。上班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总是做一些端茶倒水、打杂跑腿的活,找不到成就感。为生活和工作累得气喘吁吁,却又没有挣到几个钱。有人感慨,“我拿的大概不是工资,而是窝囊费”。


再看看别人,似乎一个个都混得风生水起,觉得身边的同龄人都比自己成功。打开社交媒体,更是满屏高薪资、高品质的精致生活,尤其是一些经常被刷到的“网红”以及所谓社会精英人士,他们的生活令人十分羡慕。前不久,有“网红”晒图自曝工作两年多总收入超717万,平均月入27万。一些网友表示越看越沮丧、越比越消沉,大概“我生来就是牛马”。


循环往复的日子、没有波澜的生活,让内心想改变的愿望变得迫切。但每次都是“晚上想想千条路,一觉醒来走老路”。在时光的消磨和社会的捶打下,曾经壮志凌云的理想、意气风发的模样早已不见了踪影,觉得自己活成了“社会的边角料”。


这种时候,内心是很渴望自己被看见、被理解、被关心的。然而,有时现实却很扎心,并不是谁都能得到眷顾。近日,某公司高管的一番话,就戳中了不少“打工人”的痛处,“这不是我作为主管该关心的事情,我不是你婆婆,我也不是你妈,我只关心这个结果,我们的关系就只是雇佣关系而已”。这样的凉薄,让人愤懑之余也陷入深思。


社交平台上,网友关于“社会的边角料”的看法




对“社会的边角料”自嘲产生共情,个体的境遇固然是直接诱因,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传导。


有人说,“社会的边角料”是“卷”出来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随着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压力与焦虑随之而来。自嘲为“社会的边角料”的群体,有不少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之后产生了这种情绪。


有的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打拼,没有基础、没有依靠,但又不甘心放弃;有的寄希望于考公考编,却迟迟上不了岸,海投简历又石沉大海,不得不“向下兼容”;有的面对职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难以平衡,每天疲于奔命;有的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陷入“鸡娃”焦虑……


还有更多人感觉头顶上悬着一把不知何时会落下的剑——担忧行业红利已经结束,担忧“学历贬值”,担忧自己的工作会被AI取代,担忧自己不再被这个社会需要,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何处,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要看到,“内卷”与“内耗”相伴而生,彼此传导放大。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过多陷入自责、懊悔、急躁和迷茫等情绪,影响了自我价值感的实现,进而产生对“社会的边角料”热梗的强烈共鸣。像近年来颇受一些年轻人信奉的“发疯文学”“淡淡综合征”,底层逻辑都是对自身处境的一种表达,试图消解无谓的“内耗”。


其实,在大时代的风云激荡下,总会有人遇见繁华,也有人身处一隅;有人咬牙坚持,也有人遗憾退场;有人乘风而起,也有人拥抱平凡......这些都不可避免。所谓“社会的边角料”的境遇与失落,并非哪个时代、哪个人独有。有句话叫“精装的朋友圈、毛坯的人生”,人们肉眼看到的与实际情况总是有差别的,但是绝大多数普通人都差不多,我们完全没必要自我怀疑和否定。


图源:视觉中国




每个人情况不同、社会分工不同,但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无法被替代的。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社会的边角料”这个梗,更多是网友的一种自嘲、一种情绪释放,其实并无妨。但不能过度自我预设、陷入伤感。有个心理学现象叫“自证预言”,指人们会不自觉地按照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后使预言成真。简单来说,你越相信什么,就越会成为什么。


成功没有固定标准,谁都有自己的小骄傲。升官发财、衣锦还乡曾是一些人眼中“成功”的标准。然而时代在变迁、风口在沉淀,成功的标准早已不再如此单一。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不能装水的葫芦可以做成腰舟浮游江海,不中绳墨的樗树可以好好活着供人乘凉,各有各的用处。


不管承担怎样的分工,历史或许没有记下我们的姓名,但我们也在时光里留下了痕迹。相信那些自嘲“社畜”“牛马”的人,并不真的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有人跪下双膝,在陷落的高速上;有人弯下脊梁,为一切崇高的灵魂。这些拥有欲望而不失去原则、曾经失望而依然守望的人,从来不是什么“社会的边角料”,他们是堂堂正正的劳动者、怀着赤子之心的中国人,即便默默无闻,也同样千金不换、顶天立地,拥有自己的小骄傲。


得失从来不在一时,你只管笃定从容地往前走。在这个仿佛开了倍速的时代里,不少人都行色匆匆。但步履匆忙,不一定就能更快抵达终点;慢了一步,也不一定就会落后一生。静下心来想想,我们之所以会在“卷”与“躺”之间“仰卧起坐”,不过是在追求自我理想与满足外界期待之间左右摇摆,在“从心”的幸福感与“从众”的安全感之间举棋不定。


与其被裹挟着稀里糊涂度过一生,不如跟随自己的内心,笃定自己的路,一步一步往前走,逐渐积累起内心的踏实感和获得感。审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打破“社会时钟”,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就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个人自然要多努力,努力的人也期待有舞台。“社会的边角料”的调侃,隐含着年轻一代的痛苦、焦虑和迷茫。但正如有人所说,痛苦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焦虑来源于自己成长得太慢。调侃的背后是期待,每一个自称是“边角料”的人,或许都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梦。


梦想固然需要自己付出努力去点亮,也需要社会的友好对待和大力加持。小到一个工作部门,大到一个地方,都不应该视谁为“边角料”,而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实现价值、劳有所得。在这个时代,成长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期待所有的奋斗都会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让每一滴汗水都不被辜负。


不管困境如何,只要生活在继续,我们就要认真地活着。只要认真地活着,谁都不会是“社会的边角料”。




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以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将获赠《话由心生》一套。您怎么看待“社会的边角料”这一说法?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