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绝藏于洞

金轩 浙江宣传 2024-06-23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想必许多人都不陌生。自1980年1月首次入选语文课本以来,这篇课文现在还收录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


双龙洞不大,但从古至今都很“出圈”。“北山四先生”中的王柏、金履祥,明代探险家徐霞客,近现代的郁达夫、郭沫若等人都曾到访探秘。


双龙洞里有什么,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


浙江金华双龙洞 图源:视觉中国




双龙洞位于金华城北郊的金华山南坡,其得名因洞口两侧的钟乳石形似两个龙头。


双龙洞的出名,与金华山有关。历史上,金华山不是一座无名孤峰。近2000年前,东汉《越绝书》就曾提及此山。当然,双龙洞本身也有堪称“奇妙”之处。比如其独特的进洞方式,古往今来多少人慕名而来,就是为那神奇的体验。


双龙洞分为外洞和内洞,外洞宽敞空旷,内洞与外洞之间有一堵高大的石壁挡住去路。石壁不是直插入泥底,而是巧夺天工般地预留出一道蛤蟆嘴状的孔隙。一条汩汩而流的清泉,从孔隙里流出,水面与洞穴顶壁相距近二尺,刚好容得下一条小船。


“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舠仰卧入回溪。”这是由古至今的游客们达成的默契与共识。叶圣陶是“仰卧”着进洞的,他在书上这样描述道——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当然,也有独树一帜的,比如徐霞客。1636年,这位洞穴探险家西游途经兰溪时,突然转道金华城,“俱为金华三洞游”。他在《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里,用4000多字记录此行。


那一次,徐霞客先是和好友静闻在金华山迷路了,第二天才在山上僧人的引路下找到了双龙洞。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他便向附近的潘老太太借了一只浴桶,“赤身伏水推盆而进隘”。


游金华山时正值十月初,天寒水冷。为了一探双龙洞的究竟,50多岁的徐霞客也是够拼的。


双龙洞分内外两洞,进入内洞需仰卧小舟而入 图源:“浙江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仰卧”进了内洞,里面别有洞天。


“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宋代诗人叶芳感叹这里藏着大世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双龙洞展现得淋漓尽致。


怪石嶙峋。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对可溶性岩石来说,水就像一位魔法师,把平日里坚硬不屈的石块变换成了各种形态。你看,这一块石头变成了石笋,这一块变成了石柱,那垂下来的变成了石钟乳,还有高挂空中的那一片变成了石幔。再加上水流在上面刻画、浸润出的纹路,让每一个“作品”都独一无二。


想象万千。双龙洞的怪石经“魔法”加持和岁月沉积后,逐渐有了自己的模样,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知晓这个理,那么对古人的这些奇怪描述就不足为奇了。宋代学者方凤说,这里有象鼻、龟甲,有蹲立的海角虎、三足的蟾蜍、悬挂的钟和宝盖,还有仙池、仙田、仙人帽,这不就是仙人的洞府吗?他还抛出了更劲爆的观点,双龙洞的“双龙”不是在洞外,而是在洞内,因为这一片纹路造型更像嘛。


飞瀑冰花。双龙洞的尽头便是冰壶洞,两者自1991年起打通相连。金华三洞,上为朝真,中为冰壶,下为双龙。朝真洞是地下峡谷式溶洞,双龙洞是水平厅堂式,而冰壶洞是竖井式,常发育有飞瀑。


站在冰壶洞的底部往上看,黑暗中的瀑布像一条“白练”闪着夺目的光彩,冲出岩石扑面而来。面对如此壮阔的美景,也难怪金履祥称冰壶洞“天镵鬼凿匪人间,涌雪轰雷震地寒。石上双龙盖形似,更深须有老龙蟠”,郁达夫则把瀑布称为“天下的奇观”“绝景”,郭沫若发出“银河倒泻入冰壶,道是龙宫信是诬”的感叹。


双龙风景区 图源:“诗画浙江文旅资讯”微信公众号




溶洞的形成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可能得持续数万年、上亿年、亿万年。所以,别看双龙洞不是很大,其实浓缩着地球亿万年的时光。


1987年,金华双龙风景管理处工作人员在疏浚双龙洞至冰壶洞的地下暗河时发现了几块不同寻常的石头。经鉴定,这些是哺乳动物化石。此后几年,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的马安成和汤虎良实地勘察后在当年发表的论文中确定,双龙洞内有脊椎动物化石9目24科48种,其中爬行类1种、哺乳类47种。后来数据进一步更新至52种。


都有哪些动物的化石?如鼩鼱,形似长嘴的老鼠,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大熊猫巴氏亚种,一种大熊猫已灭绝的亚种;东方剑齿象,继恐龙之后的“巨无霸”;华南巨貘,块头大得堪比一头水牛。此外,还有菊头蝠、金丝猴、中华猪尾鼠、双角犀、爪哇豺、西藏黑熊、苏门羚……经测定,这个动物群距今10000年至7000年前。


除了化石,双龙洞还曾出土过一对玉璧及一件青铜器(小青龙)。玉璧为良渚时期的文物,青铜器为青铜器时代的文物。由此可见,在5000多年前,即有先民生活在双龙洞一带。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那些神奇的生物早已远去,我们只能通过化石拼凑它们当年的模样。但好在时间似乎在溶洞身上凝固,数万年才有一丝变化,或许我们偶然的一瞥,目光聚焦的地方恰巧也是远古生物注视之处。


双龙洞里究竟有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于世代生活在金华山庇佑下的人们来说,双龙洞是逃离城市喧嚣与热浪的最佳选择之一。每年盛夏,四方游客一早会带上提前预备好的便当,在洞前消磨一天的时光。


神韵寄于山,奇绝藏于洞。双龙洞是大自然的瑰宝,也是金华人的生活。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