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深蓝的向往不能被辜负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4-06-25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诗人王家新在《在山的那边》里写道,“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对很多人来说,大海遥远、浩渺,令人心向往之。


其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只在诗中。近年来,山东日照、浙江舟山等地的亲海空间频频受到关注。特别是入夏后,亲海玩海成为受到人们欢迎的“消夏”方式。


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有的海域海水浑浊,海滩上垃圾散落,滨海公园空间狭小,等等,这使亲海空间的魅力值骤减。


为何亲海空间会变得“待人不亲”?又怎样让那些黄金海岸线更靓更美?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们来聊聊。


舟山东海百里文廊沿线的马目风车营,人们在露营休闲 图源:“舟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阳光、海岸、绿道……每一片与汪洋大海相邻的亲海空间,对沿海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


亲海空间是大海与人类温柔相拥的地方。亲海空间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也提供了一个让大家逃离喧嚣、放松身心的理想场地。在蓝天大海相映、天空飞鸟翔集、水中鱼儿欢游的美好景象中,人们或沐浴日光,或嬉戏逐浪,将一切烦忧都抛之脑后。每一次脚踏细沙,每一次海风轻抚,都是在感受着来自大海的深情呼唤。


亲海空间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缩影。亲海空间的健康与美丽,直接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一个清洁、安全、充满生机的亲海空间,紧密关联着沿海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比如,近海的渔业、海洋旅游业等是老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据统计,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耕种的1000倍,而渔业更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片空间里,还藏着珍贵的海洋生物基因库。研究显示,海岸带以全球海洋7%的面积,提供了25%的海洋初级生产力、86%的海洋渔获量、50%的蓝色碳汇。在这里,数不清的海洋生物繁衍生息,构筑起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多样的海洋生物种群又使得海洋生态系统更具韧性,维系着陆海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近日,温州鹿西鸟岛上演“万鸥齐飞”景观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人们对海的向往,让这抹蔚蓝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为亲海空间的打造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由于一些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淡漠及部分短视行为,导致一片片碧海银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与海的关系失去了和谐的“音符”。


比如,肆意侵占空间。滨海旅游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诸多海滨城市都迎来了旅游需求快速上升的红利。但一些地方因此出现违法搭建等肆意侵占亲海空间的现象。诚然,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好的亲海体验,休憩、娱乐等场地和设施必不可少,但是如果选址不当、规划不妥,不仅有损海滩的原始风貌,还可能对脆弱的海洋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污染与破坏。


比如,非法排放污染。沿海地区往往经济较为发达,在少数地方,工业生产、人类生活等所产生的污染物偷排入近海,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小的破坏。前不久,日本福岛核污染水第六次排海结束,共排放约7800吨。污水入海,直接影响远近海域的水质和生态。


比如,随意丢弃垃圾。不少沿海地区都有一个烦恼,那就是几乎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垃圾随潮水涌到岸边,积聚于海滩的塑料袋、朽木、破渔网等,让一些地方的亲海空间几乎成了“垃圾场”,令人望而远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首次“海洋大会”上提到,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能超过鱼类。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也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雨季,大量垃圾被冲到印尼巴厘岛的海岸线上。图为一男子在捡垃圾 图源:视觉中国




唯有让大海保持碧波荡漾的景象,才能真正满足人们观赏、休闲、赶海、戏水的亲海需求。那么,如何让更多亲海空间“待人亲”,谱写一曲人与海和谐共处的诗意之歌?笔者结合浙江沿海城市的做法,总结了以下三种路径。


让海“清”起来。有学者指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必须严格控制污水和垃圾入海。应当善于用“陆海统筹思维”,建立健全治理长效机制,治理近岸海域海漂垃圾、海水污染,让大海回归湛蓝。


海水治理是主要“突破点”之一。比如,严格执行排放标准,让每一滴流入海洋的水都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水质清澈;比如,加强海洋污染控制,对船舶港口等污染源进行有效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而针对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台州推出的“蓝色循环”新模式,就是很好的做法。这一目前全国单体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量最大的项目,于2023年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修复后的温州洞头东岙沙滩,游客络绎不绝 图源:“洞头发布”微信公众号


让岸“绿”起来。尝试用绿色的笔触勾勒出海岸线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推进岸线保护和修复工程,为海岸线披上绿色的“外衣”,让植被在岸边繁衍生息,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生态屏障。比如,宁波、温州、舟山等地通过海堤生态化重建、岸线整治修复等方式打造“生态岸线”,让蓝色港湾可亲可近、绿意盈盈。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完善海岸配套公共设施,让“踏浪而来”的游客都能享有环境优美的绿色亲海岸线。


让湾“美”起来。如何让海岸线成为市民游客偏爱的亲海“幸福线”?可以打造生态宜居的休闲带,规划设计更具海洋文化的景观,雕琢出一个个有风景、有文韵的美丽海湾。


像浙江舟山就建立了“海上环卫”机制,对渔港、沿海河道、海滩景区等实施常态化治理,小有成效。每逢夏日来临,在沈家门渔港小镇的十里滨海走廊上,市民游客三五成群,或行或立,眺望着远方白浪接天、茫茫碧海,惬意十足。


亲海空间是沿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承托着人们对一抹深蓝的无限向往。“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愿景,也凝聚着人们的共同期盼。海容纳万物,人善待大海,筑就一个美丽富饶的亲海家园,这份向往不能被辜负。





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以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将获赠《话由心生》一套。您怎样理解亲海空间?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