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经验 全球视野 ——多家知名学术期刊主编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创新”

新闻大学 2023-03-28

2022年12月11日,作为“数字中国·全球沟通”复旦论坛重要的分论坛之一,本次“主编论坛”以“中国经验、全球视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11家知名学术期刊的主编与会。与以往“主编论坛”多来自同一学科不同,本次主编论坛打破了学科畛域,来自新闻传播学与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多位主编,基于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学术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以及学术期刊实践的极富洞察力的思考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围绕“中国经验、全球视野”这一主题,从“学术期刊迭代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学术期刊与学术创新、学科建设” “学术期刊与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层面作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包括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在内的学术期刊创新与中国现代化展开、中国学术自主性知识体系的打造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学术期刊迭代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以及当下中国学术研究和中国社会实践的新情况对学术期刊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术期刊也必须在这些新情境之中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使命和担当。


胡正荣


对于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期刊而言,如何既能面向学术研究,同时又能对业界实践给予关照,就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胡正荣教授认为,新闻传播期刊是新闻传播知识生产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当下的学术期刊面临迭代升级的问题。他从知识平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作用等四个方面,对此作了剖析:首先,从知识平台角度看,作为知识平台的学术期刊,应该既有学术型期刊,也有行业型期刊,应该保持多样性。其次,从知识生产角度看,新闻传播期刊的选题既应有学术性选题,也应有行业性选题。再次,从知识传播层面看,除纸质之外,还应在更多的平台和渠道上做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最后,知识的作用——谁评价、怎么评、评价如何使用等。期刊的评价系统,应加上学者的评价和期刊文章使用者的评价,评价论文,既要看到引用等“可见”的评价因素,也应看到“不可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姜佑福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姜佑福研究员结合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探讨了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他认为,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在思想性上要求更高一些,其学术价值应该更具普遍性,要具有跨学科的启发。在学术层面,要建立真正的牢固的学术基础,在学术性上要不输于专业学术期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建立自我的学术主张,还要建立自主的知识体系,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存在与此历史背景有关。建设高质量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超学科的学科。第二,期刊也要展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平衡好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关系、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关系。第三,要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尤其是支持青年学术人才的成长,为他们成才提供更多的机会、付出更多的精力。



学术期刊与学术创新、学科建设


学术期刊与学术创新、学科建设之间关系密切,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新闻传播学术期刊的创新直接关系到新闻传播学术的创新。


隋岩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现代传播》主编隋岩教授以自身的学术经历切入,论及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学术期刊会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人,而这些学人则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特别是值得一提的是,期刊可以为青年学者的成长助力,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使得学科建设有了后备力量。具体来看,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可能会演变成学者的一堂课,系列论文,则有可能累积成一门课,当论文演变成课程的时候,就与学科建设有了关联。期刊的论文发表可以培养一代学人,一代学人聚集成集体,则会成就一个学科。新闻传播学动态性更强、演化更快,学术期刊在学科建设层面的作用也更加突出。此外,学术期刊对整个学科的学术方向和社会实践还会起到突出的引领作用。


刘鹏


《新闻记者》主编、高级编辑刘鹏认为,新闻学传播学已经走过了自我质疑、合法性质疑的阶段,新闻传播学术创新应落实到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这个支点上。具体来看,首先要将作为指导思想、价值体系的马新观渗透到整体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中,而不能只将它看作一个研究领域,特别是要避免降低学术水平的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次,是中国文化与中国问题,涉及我们到底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命题的逻辑。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对象、研究资料应来源于中国,同时也要重视长期的传统文化的积淀,研究中还需充分考量由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运作逻辑带来的独特性。最后,要有更强的学术对话意识,避免画地自封,自说自话。为此,坚持和推进以及规范同行评审就尤为必要。


刘永红


《新华文摘·读书与传媒》栏目主编、编审刘永红认为,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创新需要考虑如下四方面:首先,选题策划要有政治敏锐性、学术敏锐性,要服务国家战略。其次,除紧密跟踪新闻传播、学术研究,新闻传播学术期刊还要及时掌握学术期刊出版的相关规定和宣传口径。再次,新闻传播学术期刊需加大专题策划力度。专题要集中反映新闻传播学界或者是新闻传播业界最近或一段时期以内必须要关注或者说应当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专题论文的策划,更多要通过约稿而不是“等米下锅”;专题论文的作者最好选择相关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最后,新闻传播学术期刊需要一个联盟性的组织,促进学术交流和业务探讨。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主编蔡雯从传媒学术研究的具体议题入手,分析了主流媒体在中国式新闻传播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探索。她首先分析了传统的主流媒体到底应该怎么办这个关键问题,认为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的主流媒体的转变,对新闻传播学科要建立新的知识体系非常重要。其次,是新闻传播的现代化,这体现出技术驱动下全球信息相通相融的特性。深度媒介化社会环境的出现与此密切相关。再次,主流媒体如何以资源的配置来驱动传播体系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新闻媒体全面接入互联网以后,技术市场、政治经济手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这些媒体会走过一段自我革新的道路。最后,她还从传媒内部、自主平台的建设、国家和媒体的关系等三个层面,探讨了主流媒体在目前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应对之策。


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从新闻学术期刊定位、理论引进、学术对话等方面分析了期刊与学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当前的学术期刊有综合性和专业性之分,即使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也有综合与专业之分。“四大刊”既有新闻又传播,作者既有业界也有学界的,实际上是综合刊物。刊物其实是一个学术共同体的展现,学术共同体发展到什么程度,刊物就是有相应的样貌,这其实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学术研究而言,新的理论引进很多,给人眼花缭乱感觉。但另一方面,引进的理论很难支撑我们的问题,新理论引进后,介绍完就结束了,引进本身不是为了解决我们的问题,研究者成了旁观者。还有学术对话问题。学术本身应该有对话性,这不仅体现在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界还应该与行业对话,尤为重要的,新闻传播研究中的诸多话题也和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与公众对话也就变得不可或缺。



学术期刊与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学术期刊与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与会主编关注的重要议题。大家一致认为,学术期刊对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张涛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新闻大学》主编张涛甫认为,当下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有一个难得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这样一个实践非常丰富,而且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现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不能对国外理论生搬硬套,直接挪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对于我们自己问题的解决是无济于事的,这恰恰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创造了条件。对新闻传播学科来讲,学术期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它背后实际上是整体的学术场景,有一个融合学术生产、学术传播宏观面上的学术生态。学术期刊和这个学术生态之间,应该有一个良性的互动,期刊有助于营造一个好的学术环境。现在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离不开学术期刊和学术场域之间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中国这样的具体场景。现在有些研究,将一些理论搬运来,再用我们的经验材料去验证,看上去经验资料是中国的,但理论和框架都是别人的,是为了验证别人的理论,这不利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创新,我们需要的是从中国的问题本身去抽象出基于中国问题的理论与概念。


金福林


《学术月刊》总编辑金福林从如下方面探讨了学术期刊如何服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他认为,中国自己的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最后还是要落到把它上升为普遍的理论,这个普遍的理论要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同,不然对话交流沟通就会有问题有困难。学术期刊的功能主要还是服务于学术界,思考如何去做好服务,如何遴选高水平学术成果。为此,要提高我们的专业编辑能力建设。现在,国家有继续教育制度,对培养编辑能力有帮助,此外,综合性学术期刊有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特点,今年《学术月刊》和《探索与争鸣》联合做了一个学术专业编辑能力建设的公益讲座,对有针对性地提升编辑专业能力提供了助力。编辑有了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就能够和优秀的专家学者进行高水平的学术对话和学术沟通,进而可以推动学术期刊主动设置相关的研究议题,提升学术期刊的专业水平。


冯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栏目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冯建华以“学术期刊的时代之问”为题,首先从学术期刊的角色、使命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期刊与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构建新闻传播学的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应有一个时代方位,发挥一些引领作用,能撑起一个新的学科,甚至也能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次,他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学术期刊如何呼应时代之问:第一坚持坚持人民至上。从学术期刊来讲,人民就是学者,学术期刊要面向要服务于学者和学术发展的需要。第二个坚持自信自立。自信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自立就是推动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和理论学术体系。第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坚持三个方向: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创新主要是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第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第五坚持系统管理。第六坚持胸怀天下。我们不仅创造自己中国本土的一种理论学术,更多的还要跟国际对话,这是彰显一个国家的一种学术能力、学术水平、大国形象的综合体现。


叶祝弟


《探索与争鸣》主编、编审叶祝弟结合《探索与争鸣》丰富多彩的编辑策划与编辑实践,探讨了如何理解新文科、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机遇与期刊未来发展的方向等问题。他认为,新文科这个词具有很好的统摄力,在一个恰当的时间表达了一个时代的集体情绪,团结学界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这对新文科提出了一个新的时代要求。因此,新文科应保持强大的内驱力,增强文化辐射的使命感;不仅需要他信,更需要自信,其根本不在于外在形式和结构的重组,而在于思想的创造和思维的更新,积极发挥人文价值和文学性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致力于新文科建设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正在各显神通,求新求变。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综合性学术期刊恰恰显示它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也是其转型的好时机。对今天的学术界来说,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路径和理论路径,以更加开放谦虚的姿态吸纳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推进对当代中国的整全性、复杂性且面向未来的研究,进而提倡一种以中国为方法,以人类为目的的办刊的方法论,可能是新文科建设中综合性学术期刊可行的一条道路。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

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刊物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首批来源期刊



新闻大学


电话:021-65641289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440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内

邮箱:xwdx@fudan.edu.cn

微信号:Fudan_xwdx

在线投稿系统网址:

http://devjava.odb.sh.cn/fudanNews/client/contribute.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