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小刚:时代的影迹|《上城士》24小时030

上城士 上城士 2023-06-12


见到冯小刚的时候,他看起来目光炯炯。他在电影《忠犬八公》首映活动和大量的采访工作之间游刃有余,四两拨千斤地应对抛来的复杂问题,气定神闲地将现场的节奏握在自己手中。


这或许是一个资深导演多年积攒下来的现场把控能力,经年累月,成为一种本能。


这份从容止于首映现场出现的小狗。狗狗一来,冯小刚的目光几乎没有办法从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的身上移开。


《忠犬八公》里冯小刚饰演陈敬修,接演这个角色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他收养的小狗丢丢,而就在《忠犬八公》定档之前,这只陪伴了他16年的狗离开了他。冯小刚说,“感觉这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


作为演员,他在电影里完成了一次新的自我表达,而作为导演,他在65岁,原本计划要退休的年纪之后的第6年,开始筹备新的电影作品,给当年屡创票房奇迹的《非诚勿扰》系列拍摄第三部。在不同类型里突围了许多年之后,冯小刚又回到了熟悉的喜剧领域里,也像是一场轮回。



在《忠犬八公》的路演现场,当聊到时下热门的“狗塑”话题时,冯小刚戏言自己是“一条老狗”,带着观众熟悉的冯氏幽默以及阅尽千帆的从容坦然。


电影首映那天他说,“挺开心的,我这些年经历的这些事太多了,感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他声音低沉、语调平和,在镜头面前显得波澜不惊。


不过,宣传的工作他仍然按部就班地完成,65岁的冯小刚作为《忠犬八公》的主演兢兢业业地跑路演。场地大到高校里上千人的场馆,面对精力旺盛踊跃发言的大学生们;小到三、四十人的影厅里,站在幕布下甚至看得清每个观众的表情反馈。

他游刃有余地接梗造梗,当观众说,“终于见到活着的小刚老师了,能跟您合个影吗?”他答,“当然可以,趁我还活着。”他也对作品与观众报以绝对的真诚,站起来提问的观众泣不成声,他打断主持人想要活跃气氛的话头,“我觉得一个人真实地流泪,其实是非常令人尊重的一件事。”


他很久都没有这样为作品奔波了,上一部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上映,还是在2019年的《只有芸知道》。这像是他一部横生出来的作品,它平淡、真实、催泪、温情,和观众印象里的冯小刚大相径庭,这样的他却在《忠犬八公》里被延续了下来。


冯小刚是双鱼座,他坦陈道,“星座对人的性格的表述我觉得还是有些准确度的,反正别的星座我也不是特了解,我认为双鱼座是比较感性、真性情的,而且他干不出什么狠事来,所以我比较愿意和双鱼座的人打交道。”

进入耳顺之年后,曾经的“小钢炮”显而易见地变得柔和了。


虽然不是第一次做电影主演,但是所有人都很关心他为什么要出演这部电影。他很耐心地答,因为自己很喜欢狗,收养过流浪狗,因为导演徐昂的信任,因为剧本很扎实且有温度,也因为陈冲的魅力。


对于一个演员而言,这些理由似乎都可以成立,但对于冯小刚来说,即使拿过了金马影帝,他依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会演戏的专业演员。他很清楚,作为导演指导演员表演,与真正去塑造角色,是完全不同的工作。


“像我们去演戏,只是导演说我和剧本里这个人物的气质差不多,就演自己就行了。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他们是有塑造能力的,他们很愿意挑战和他们本人差距很大的角色,但如果你让我去塑造和我有距离的人物,我可能就完全无法胜任了。”


冯小刚在演的,似乎始终是某一个时刻、某一面的自己。


相比八年前《老炮儿》里的六爷,陈敬修这个角色更加沉静和内敛。如果前者在书写时代洪流下坚守旧时道义的慷慨悲歌,那么后者就是在旷日持久的沉默里以温情去消解那些与时代和环境的格格不入。


这一年的冯小刚,收起了锋芒,关闭了向外表达的大部分渠道,继续纯粹地向内求索。


陈敬修年轻时背井离乡跟随妻子在重庆落地生根,为家人妥协着吃不惯的辣椒、打不会的麻将、受不住的炎热夏天。年纪上来以后,他却在遇见八筒这只流浪小狗时“雄起”了一回,想要“活在自己的喜欢里”。


就像是冯小刚说,“其实前10年我拍电影时是考虑市场多一点,后10年我更多的还是顺心而为。”


冯小刚的工作室里,悬挂着他不少作品的海报,一一细数过来,都是2000年以后的作品。他回忆起十多年前的一次意外,工作室遭遇了火灾,此前的作品海报也都丢失了。


二十余年来,有源源不断的作品填上空缺,到了现在,工作室也一直在为新的作品运转。冯小刚习惯每天都到工作室看一看,《忠犬八公》的宣传工作后,工作重点转移到了《非诚勿扰3》的筹备。


喜剧对于冯小刚来说驾轻就熟,让他觉得有趣的部分,是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批观众,会如何看待这个作品。


“从35到60多岁的这一拨人,应该是《非诚勿扰3》这部片子的观众。”他举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如果2008年的时候观众二十五、六岁,正在谈恋爱或者相亲的过程中,他去看了《非诚勿扰》,等到两年以后《非诚勿扰2》上映,观众可能已经结婚了。而到了现在这个观众已经四十多岁,孩子可能都已经十多岁了。


在这十年里,《一九四二》的豆瓣评分从上映时的6分,上涨到了8.1分。市场在变化,观众对于电影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冯小刚就像过去一样,用作品在时间的维度上画下极具代表性的刻度,试图完成一代人精神世界的搭建。


经历过烈火油烹的商业奇迹,经历过转型过程的阵痛,也经历过坚持自我表达后外界的质疑与争议,对于冯小刚来说,眼下的得失已经很难影响到他。检验好作品最佳的标尺是时间,于观众是如此,于导演本人也是一样。回望三十余年的导演经历,冯小刚说,“《我不是潘金莲》是我拍过最优秀的喜剧。”


电影里极具典型特色的人际世情与尖锐讽刺的幽默,在观众年龄更大一点、具备更多阅历的时候再回头去看,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冯小刚也看了许多上映的新作品。


看完《保你平安》,他很高兴有像大鹏这样的新生代导演,作品兼顾娱乐与内涵,将二者平衡得很好。还有《脐带》和《不止不休》,他说,“这两部戏都是导演的处女作,拍得其实都很不错。”


年轻时的冯小刚渴望被看到、被认可,甚至害怕不被需要。这成为了驱动他拼命工作的原动力。如今,那股被焦虑所催动的工作热情已经不再滚烫灼热,现在他一年里一大半的时间都用来纯粹地生活,与自己相处。 “我觉得我现在就是半退休状态。”

“比如说现在很多演员他们是一部戏拍完了紧接着就拍下一部戏,都没有休息的时间,一年可能拍四部。一年365天,在剧组吃了360天盒饭。这个我不行,我觉得这一年大部分时间我要享受生活,然后我可以有不超过三个月的时间在第一线去工作。因为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就是保持在两个半月到三个月以内,如果超过这时间工作我就会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了,影片的质量一定会受影响,你就会将就和对付。”


工作对于他而言是调剂生活的趣味,在他看来,如果一年到头“全天候地玩”,也显得有点无聊,两三个月的忙碌工作其实是很好的调节。


“其实我这年龄,我觉得就是活着怎么自在怎么来。”他说。


导演这个工作提供了最大程度的自由, 他没有必须要退休的时间节点,也不必每年都要拿出新的作品。“当你觉得有想表达的,有值得拍的东西,你就可以去不慌不忙、从容地去做一部电影。”


可以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那样,在93岁的高龄执导自己的第40部电影。

正在筹备新作品的冯小刚,需要面对的是愈加年轻化的观众。他主动悦纳着当下年轻人热衷的文化潮流。自己手机上没有装几个APP,也并不妨碍他在聊天时讨论小红书、B站的风格与运作模式,他被科普大数据下年轻人的喜好,也追问剧本杀到底好玩在哪儿……


其中也有他不理解的部分,比如打在屏幕上的弹幕和搅碎台词节奏的倍速播放。他向着年轻的导演发问,是否真的愿意自己的作品被倍速播放,或者飞满了弹幕?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响亮而尖锐,而是带着真诚的困惑。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导演能够解答的问题。


作为仍然在一线执导筒的导演,冯小刚坚持着对于视听语言的敏感度。当摄像机对准他时,他本能地关心镜头、关心灯光,关心功能革新的摄像设备和云台。他眼里有不加掩饰的好奇,带着年轻时的光芒。


“一代导演服务一代观众。”冯小刚在很多访谈里都这样说过,以一种接纳的姿态。于过去,嬉笑怒骂,落子无悔;于将来,浪潮奔涌,滚滚向前。




上城士24小时|冯小刚|纪录片






出品:伦思博

监制、策划:张翔宇

撰文:魏侨

导演、制作:JiN字徐

摄像:时彬洪

设计:王若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