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约车订单抽成50%引众怒!自作自受

古原 古老板 2024-04-09

据上观新闻报道,一位记者发现,现在部分网约车平台抽成超过了四成:

近日,记者调查网约车行业抽佣现象,结算车费时与司机手机上的收款界面核对,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记者通过高德地图下单,系统显示订单被派发给方舟行平台的司机。单程共计11.77公里,用时35分钟,共支付车费40.2元,司机实收金额仅23元。也就是说,4成以上的费用都被平台收取。

政府为了平息舆论,还针对这一行业进行了价格管制。在相关政府部门的行动下,计价规则形成30%这一隐形抽佣上限。

但是聚合打车平台的出现,导致一笔打车订单,往往要经过多个业务渠道,这就形成了多层抽佣。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会长顾大松晒出的账单截图显示,一位乘客打车,订单结束实付98.11元。但蹊跷的是,同一段行程,司机端却显示乘客付费为71.46元,司机实收52.17元。中间凭空消失了26.65元,超过司机实收的一半。

追问下去,发现这个订单系第三方订单:也就是说,乘客所下单平台并非司机接单平台。乘客下单平台接到订单后,将订单转卖。

转卖订单的平台收取费用为26.65元,承运平台抽佣为19.29元,最后司机实收仅为乘客支付金额的53%。

这位上观新闻的记者,又一次呼吁神龙出手,你来管一管吧,价格都乱套了,司机兄弟被剥削了。

他不明白的是,就是他这种呼吁,才导致这个结果。

网约车抽佣越来越高,原因非常简单,就是网约车市场被严重干预的结果,导致这个行业严重分散化,小型化,效率变低了。

我们来看最近各部门又在整治货运平台企业,要求他们的中介费降低,这种整治就是来自于司机们的控诉:

你平台干了什么,凭什么抽这么多钱?

然而司机们却忽略了一个他们非常清楚的事实,那就是通过小货运中介找来的业务抽佣远高于平台。2000块的单,他们放出来可能只有1000。

特别是货车司机都在抢单的时候,他们的差价越高。你不接一千,有人接。你费用高,人家是回程车,市场上总有比你更急着接单的司机。

他们连佣金是多少都不说,直接就是说这个价你要不要,货车司机甚至都不知道货主的价格是什么。

那么,是不是货运中介黑心呢?当然不是,是因为货运中介很多规模太小,他一天就能接个几单,如果利润率不高,他就玩不下去,他要找货源,要经营和货源单位的关系,要有业务员,有找司机,要有门店,各种基本开销摆在这里,一单利润太低,他根本玩不下去。

非洲的很多产品,卖得比中国还要贵,因为需求量太小了。需求量越小,对毛利率的要求就必然更高。

事实上,滴滴、货拉拉等运输中介企业,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把中介费用的价格打下了太多了。

这些企业能打下来的原因是,我的规模大,因此,我要求的毛利率可以低一点,但总量高啊。

很多司机们还是认为太高,20-30%他们认为都高了,他们觉得滴滴只是一个软件,凭什么你拿这么多?

但是滴滴处于亏损状态,却是一个事实。滴滴之所以亏损,是因为他实际抽佣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标准,他还有冲单奖,他还有各种奖励,这些奖励也是来源于他抽取的佣金,如果没有这些奖励,他就不能达成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

只有用奖励鼓励更多的司机运营更长的时间,滴滴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滴滴司机也才能有更多的收入。

一个网约车司机,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他的订单被抽走多少佣,而在于他能否送完这个乘客就送另一个乘客,只要源源不断地有乘客,那么,他的收入才能升高。

也即,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他一样是一个企业,他追求的是一天的总利润,而不是追求单笔运输费用的高低。

巡游出租车最痛苦的是,他们要不停地找客户,在生意不好时,要开着车到处转,这个光油费损耗就不少了。因此你能在一些热闹地方,看到大量的出租车司机宁愿坐着等客,也不愿意巡街拉客,因为没有确定性。

滴滴就是通过这种机制,让越来越多的用户随时可以打到车,也让更多的司机随时可以接到客,让那些努力的长时间运营的司机,可以拉到更多的客人,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

滴滴抽佣中,有奖励给顾客的代金券,有鼓励司机的达标奖等等,因此,表面看他佣金高,但是,他却是一家亏损的企业。

在平台型企业中,如果滴滴一家独大,才是网约车司机的福音,意味着,加入滴滴的司机,可承接的单量会更多。一个滴滴司机送客人到了某地,这一地如果有一个客人也要打车,都在滴滴平台上,那么滴滴的效率就更高,如果分散成不同的平台,效率就变低了。

滴滴有几年时间一直扩张受限,人们认为没有滴滴,也会有另一家,结果是一大堆小企业跑进来玩,各家都在玩聚合营销。

为什么需要聚合,就是因为手中的单量少,司机少,所以才需要聚合。

规模小,当然就要收更多的佣金,他才能有利润。于是佣金越来越高。

长久以来,民众们对市场独大,构成了恐惧,认为一家企业如果独大,那么所有的消费者就会吃亏了,因为市场不存在竞争了。

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一个极度分散的市场,价格才是最贵的,因为所有的企业效率都不高。

能把价格打下来的,只有规模市场。

一个产品,放在美宜佳这种街边零售店卖,除香烟外,起码零售毛利要达到20%,很多都得达到30%以上,才能有利润。但同样的产品,如果你是一样的中间商,放在电商网站上、在直播间里,毛利10%都没有。

因为你有规模,才有可能把毛利率降下来。

很多人质疑美团、滴滴毛利高,一单二三十块钱的产品,毛利百分之二十几,不是很正常吗?如果你把美团当作你的代销员,你说你卖我卖二十块钱的饭,我给你四块钱,同时你还得帮我找人配送,这很高吗?

不信,你试一试,你在大街上找人卖饭,4块一份,还得帮你找好配送,及时送达,你能找到人干吗?别人会说,你疯了吧,你先给我一保底工资吧。

为什么这么多餐饮企业恨美团,但还是要上美团卖货,绝不自己请业务员请配送员,因为如果他们要自己请,50%都打不住。其结果是,消费者嫌贵,自己也不赚钱。

我们想想汽车业的效率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厂家销量高,同时消费者愿意买。那要怎么办,把成本打下来。

美团通过天量的投资,建立起一庞大的运输队伍,并通过巨额广告和补贴吸引了无数消费者使用,商家只要给两成多的提成,就马上可以享受到巨大的市场机会和随时有的配送队伍,你根本不需要请人来做营销和配送。

而滴滴也是如此,他通过建立消费者的习惯,通过奖励司机的模式,形成了网约车市场,让任何一个人随时可以打到车,让每一个司机减少空驾率。他在其中抽取的佣金当然是合理的。

这两家企业,不就是司机和餐饮企业的销售商吗?20%-30%的毛利率不是正常利润率吗?

不仅如此,如果不限制他们的发展,他们的抽佣率只会不断地下调。

而这是无数人理解不了的,他们认为,一旦市场建立起来了,一旦一家独大了,他就会马上提价,由于只有一家,所以司机和消费者只能被盘剥。

大多数人以为,只要市场上商家数量越多,竞争就越激烈。服装主要由实体店售卖的时代,满大街的实体店,会更便宜吗?现在拼多多海外模式就是代销模式,也就是拼多多直接做商家,把价格打到人人称颂。

真正决定价格的,不是竞争者的数量,而是效率。效率低,商家再多也不会便宜,他成本摆在那里,怎么可能亏损卖给你。而效率高,才会追求市场的扩张,不断降价。

无数个平台可以打车,效率高吗?对消费者和司机,效率都变低了。

我们假设现在滴滴抽佣达到40%,会发生什么?司机会离开,因为收入减少了,当送快递能赚八千,开滴滴只能赚五千时,大量的人就跑快递去了。

司机的减少,会让滴滴的总业务量减少,虽然有客人,但没有车啊,于是客人就选择其他出行方式了。也就是说,滴滴抽佣提高,并不能多赚钱。

相反,他们有降价的动力,如果客户量增加,但司机量不够怎么办,减少佣金,增加司机收入来吸引更多的司机进入这一行,他才能增加业务量。

他的规模越大,越有降价的动力。

历史上,所有的价格战,都是追求规模追求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发动的,而不是什么小企业发动的。

因为只要做过生意就明白,毛利率绝不是利润,毛利率乘以销售量,才是毛利润。毛利再高,没有量,一样亏损。司机们比谁都清楚这个道理,是不停地跑低价单利润高,不觉是跑一个高价单等半天利润高?但却想不通滴滴的商业逻辑。

正是司机们天天认为滴滴抽佣过高,导致各种价格管制,各种舆论压力,最后中国网约车市场现在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最终导致佣金越来越高。

价格管制不会让价格便宜,只会让商品更贵,想想口罩,严格管制价格,便宜了还是贵了?最后价格下降是政府管出来的吗?不,是生产效率提升了。

我只能说,司机们天天骂佣金要求管制,就是这个结果,自作自受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