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扒衣服、关铁笼、喷水枪、泼鸡蛋”:中国式低俗婚闹,到底在取悦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书单 Author 小钻风

作者 | 书单君  主播 | 李凯

来源 | 书单  ID | BookSelection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结婚是一个人终身的大事。

婚礼更是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主战场。


庙会

大家都说现在的年轻人越发不想结婚了。

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复杂繁琐的婚礼。

“婚礼图的就是个热闹嘛。”
 
在这句话的催使下,大量的婚闹就诞生了。

首当其冲的整蛊对象就是伴娘。

山东的一场婚礼上,一个伴娘刚从婚车里出来,就被一群男人拿着喷雪枪甚至灭火器喷射,没几秒钟她就变成了“雪人”。



2013年,山东泰安,16岁的小丽被请去当伴娘,却被上下其手,脱光衣服,摸遍全身。

未成年的她一度想不开,两次自杀未遂,婚闹也许会成为她一辈子都走不出内心阴影。


2017年,陕西西安,一名娘在迎亲车里遭两人猥亵,被乱摸乱打,甚至摸胸脱衣,她反抗依然无果。

其中,最知名的“闹伴娘”事件当属2016年发生在包贝尔婚礼上的那次。

2016年,在包贝尔的婚礼上,伴娘柳岩被新郎及伴郎团四仰八叉地抬到水池边,众人哄笑着说要把她扔下水

慌乱间,柳岩惊声尖叫,还险些走光。幸亏另一位伴娘贾玲冲过来推开众人,并拿红包引开话题,才算化解“危机”。


这些人闹伴娘,使得伴娘成了婚礼上最累的角色。

不仅要帮助新人完成婚礼,还要忍受宾客们的无端骚扰。

2018年12月,山东兰陵,新娘被几名男子按倒在地,她艰难挣扎起身后一脚踹向其中一名男子。

但是这些宾客会就此打住吗?

他们闹够了之后,转身就将手伸到了新郎以及男方的家长身上。

2009年7月,重庆,新郎胸口被挂上“因犯强奸罪被判徒刑一辈子”的纸牌。



2012年12月,江西九江,新郎“男扮女装”呈现出“爆乳”样态,拉着板车接新娘。


2015年6月,山东淄博,新郎被脱去衣服,绑在信号灯杆上,遭受鸡蛋、蛋糕的投掷打击。道路一地垃圾,交通通行不便。


2021年4月19日,山东滨州,新郎被捆在树上遭受众人泼鸡蛋、酱油、面粉。


2021年9月22日,山东枣庄,结婚典礼开始之前,新郎被朋友们用吊车吊在高空用高压水枪喷射,之后又被绑在树上戴“绿帽子”、砸鸡蛋。


惨遭羞辱的新郎不胜枚举。

一年四季都有;被脱得几乎裸露;泼喷得越来越五彩;事发地点越来越处于闹市位置。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参与婚闹的人才不会管你是男女老幼,他们想的只是满足自己那猎奇而低俗的欲望。

2015年,河南郑州,新郎父母被涂鸦,拉着新郎为结婚准备的新车走。


2016年,重庆,公公胸挂“天下第一烧火佬”牌子游街,用板车拉儿媳妇回家。烧火佬意为扒灰专业户,意指公媳之间的乱伦现象。


当然婚闹事件也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

这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乱象。

每次这类事件一出,评论区都会一片哗然,纷纷表示低俗陋习,应当被废除。

甚至在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中,被单独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了上去。


可是,为什么在婚礼现场,这种理中客就集体消失了呢?

其实,在这种现场,通常只有两种人——闹的人和被闹的人。

电影《囚室211》中,胡安原本是一位正义的狱警。

然而在刚上任的第一天,他就阴差阳错地卷入了一场监狱暴动中。

他们遭到了攻击,胡安晕倒在了监狱。

情急之下,与他同行的狱警,把他扔进了211囚室。

等胡安醒过来的时候,自己已经身处监狱之中孤立无援。


为了在暴乱的监狱中求生,他不得不乔装成为一个囚犯。

他为了证明自己,赢得囚犯们的信任,甚至亲手割掉了人质的耳朵。

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你不想成为被害者,你就只能当“加害者”。

回归婚闹场景也是这样,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积极参与者。

而且这两种身份往往能够在一个人身上来回切换:

一个人在自己的婚礼上被闹过,很有可能就会去别人的婚礼上闹回来。

而游离在这两种身份之外的人,则失去了话语权,成为看客。

他们最多能做到的,也就是在角落里沉默,一言不发。

蒙面的歹徒

在去年的热播韩剧《鱿鱼游戏》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

在韩国的一个偏远小岛上,召集了456个急需用钱的人。
这些人中有高才生,有黑社会混混,也有投资失败、生了重病的普通人。
456个选手为了456亿韩元参与了一个赌命的游戏。


这个游戏共有6个项目。

将这6个项目全部完成并且活下来的人,就会成为最终获得456亿韩元的胜利者。

为了这个目标,没有人可以抵抗住诱惑。

而在这场游戏中,无论这些人之前是什么身份,什么阶层。

只要参与其中,他们的身份就变成了“001”“002”这样的代号。

大家没有名字,一律平等。

而管理阶层则变成了身穿粉色制服,戴着三角,方块和圆圈面具的人。


当人的身份地位和名字被抹除后,他们作为人的部分也就消失了。

剩下的只有作为动物的求生本能,做什么事情都肆无忌惮。

于是就上演了各种欺诈,利用,杀戮的戏码。

在婚闹的场景中也同样如此。

这些去参加婚礼的人,有时候连同桌吃饭的人都不认识。

吃完之后,这些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见面了。

他们只是偶然地相聚在一个场所。

个人的身份变得模糊,人与人的边界开始消失,他们是彼此的陌生人。

婚礼常常抹除了这些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只剩下群体。

他们被统为“宾客”。

没有了个人,也就没有了道德压力,不用顾忌被发现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就像很多网民在日常生活中彬彬有礼,却在网上肆无忌惮地谩骂和攻击。

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去掉个人身份,把自己融入了群体之中。

人是群体动物。

在一个集体中,当我们看到有人施以暴力而不用承担任何后果时,平日的好人也会变得肆无忌惮。

《乌合之众》也有类似的观点: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

这样的群体,往往意味着责任的分散。

也就更容易诱使人做出激进大胆的行为。

无论做出如何越界的行为,都可以用极低的代价搪塞过去。

在电影《浪潮》中,一位老师和他班上的学生做了一个模拟独裁政治的实验。

学生们设立统一的口号、一致的打招呼方式(和二战时期纳粹的手势类似),穿同款的服装。



短短3天之后,这个班级的学生就对自己的组织确立了高度认同。

他们团结、亢奋而激进,所有持反对意见的同学都被视为异类。

他们到处挑衅,排除异己,甚至想发动暴动来颠覆政府。

在这样的狂热群体中,人们表现得极端又低智。

当这样一群不受控制的人,冲到别人的婚礼现场。

借着“新婚三日无大小”的名号,就做出了上述一系列的婚闹行为。

借用李安《喜宴》里的一句话就是:

“你看见的,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窥见人性

人性到底是什么?

1974年,当时还不出名的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进行了行为艺术史上最令人难忘,或许也是最令人恐惧的表演之一。

在这个名为《韵律0》的作品中,她做的事情实际上非常简单:

站着不动(实际上玛丽娜已提前将自己的身体麻醉)

玛丽娜在桌子上随机摆放了各种物件。

从鲜花、蛋糕,到链子、刀子,甚至还有一把装着子弹的枪,一样不缺。

观众可以使用这些物品对她做任何事情。

好与坏的选择只在观众的一念之间。

人是行走在绳子上的危险生物。

一旦失去约束,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一开始,观众对玛丽娜的行为还比较温和,比如与她握手、亲吻等。


但是当观众发现玛丽娜真的对他们的动作毫无抵抗后,一些人开始释放心底的恶。

有人将玛丽娜的衣服全部剪碎;

有人拿玫瑰花刺入她的腹中;

还有人在她的身上划下伤口。

最为惊悚的是:

一名观众拿起了台上的手枪,将枪口放在玛丽娜的嘴里,意图扣下扳机。

这个《韵律0》的活动也有一个中国版。

2015年,一名1992年出生的大学生,模仿玛丽娜发起了一项名为“我的行为,你做主”的主题活动。

让网友留言讲一件想让她去做的事或一起做的事(任何事情)

72小时过后,她收到接近600条评论。

根据网友评论获得的点赞数,她选出了10个将要进行的行为:

1.拥抱10个陌生人

2.拥抱一小时

3.跟大爷跳舞

4.闹市举牌子

5.看电影,约吗?

6.去北京送狗不理包子

7.吃屎

8.裸奔

9.约炮

10.自杀


除了第10项的自杀,其余的她一个不落都完成了。

人性的暴露,40年前用了6个小时,40年后只用了10步。

正如玛丽娜说:

永远不要考验人性,更不要将全部决定权都交诸公众。

否则,你就离死不远了。

参考资料:[1]《中国式低俗婚闹,停停吧》为你写一个故事 [2]《毕业生用行为艺术反映网络语言暴力》东方网[3]《行为艺术之母的<韵律0>:乌鸦群飞下,人们的彷徨惊慌》


来源: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那里有一群老派的读书人,与你分享思考,欢迎关注。当世界下沉,我们阅读。转载请联系“书单”公众号。图源:《求婚大作战》《鱿鱼游戏》《浪潮》《囚徒211》《狩猎》,部分来源于网络。值班编辑:赵默晗。



RECOMMENDED

/今日精选好文/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读者》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