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双元 | 古今中外笑场而不翻车的葬礼

史双元 凤凰大语文 2023-06-10


生死之事大矣,古人很重视死者的哀荣,对逝者的送行,并非一哭了之,一般要安排追思活动,有条件的话还要把场面做大、做响。


现在,农村青年到城里谋生的多了,住在合租房,上班赶公交,迟到扣奖金,亦是不易,平时对家中老人可能照顾不周,让奶奶一个人看守山间老房子,汲水煮茶,倚们盼孙。奶奶去世了,无论如何都要赶回家,把丧礼办得风风光光,让死者有面子,让生者放下负疚。


追思是情感的表达,但谋生养家者无法一直生活在沉痛之中。再说,大好春光里,长时间哭泣与坚持“寒食”,可能造成应激性忧郁,如苏东坡在黄州时写下了《寒食帖》,字倒是好字,但情感过分萧瑟,字里行间,处处是灰头土脸的忧伤东坡的影子。



死者长已矣,生者还得过。加之我们民族特有的逢凶化吉、悲尽喜来的正能量,我们逐渐将清明安排成一个节日,起源于农耕社会,规定为祭祀仪式,演化为节日活动。


在节日演变的过程众,还出现了三个节日出现在同一时段(与历法有关)的情况,如2022年就是“上巳、寒食、清明”三节相连。“上巳”节,也就是三月三,属于青春怒放,男女共情的季节秀。三节共存的现象适度冲淡了“清明”“寒食”的哀伤的气氛,将死与生安排同一时段,表达生命不断交替更新的存在,还为这个时段带上了一定的哲学意味。


也不是人情淡漠,这是生活的基本道理,死者为大,生者为重,葬礼之后还要继续过日子。现代社会,人们在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都有“朝前看”的趋势,葬礼本身也在改革变化,甚至有亲朋欢聚,鲜花环绕的“生祭”情节,比如电影《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患上癌症后,秦奋和好友们搞了一场“人生告别会”的活祭情节,在闪着泪花的黑色幽默中提前完成人生最后一程,亲朋好友当着“逝者”说出自己的悼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看淡葬礼仪式方面,西方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现代社会,情感在收缩,葬礼在简化,悲伤的表达让位于“走过程”。在墓地安排个小聚会,不是至亲好友不必过来,以芳草落英这样的场景来引发人们对尘归尘、土归土的接纳,甚至以轻松幽默的悼词来送走亲人。


这种风格,小布什悼念老布什的讲话堪称代表。老布什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2018年12月5日去世,享年94岁,葬礼由小布什主持。虽然该国选民大多认为,小布什属于没有文化的总统,但这个悼词(如果是他自己写的)确实有感情。小布什几度哽咽,依然微笑,笑中带泪怀念他“近乎完美”的父亲〔1〕。



我节略几段如下:


小布什的悼词包括了不少感动人的细节追忆,怀念他父亲的活力四射的生活:


85岁时,乔治·H·W·布什最喜欢的消遣是开着他的船——忠诚号——开启三个300马力的发动机疾行,快乐地穿越大西洋,而特勤局的船只能奋力地跟着。


小布什也没有忘记给与前总统正能量的评价,怀念了老布什为人民、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他是个爱国者。高中毕业后,他将大学学业搁置,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成为海军战斗机飞行员。


总统是一时的职位,但丈夫和父亲的身份却可以是永久的:


在他年老的时候,父亲喜欢看警察表演的重播,音量很高,一直握住母亲的手。母亲去世后,父亲很坚强,但他心里最想做的就是握着母亲的手。


这样的回忆很感动人,但来宾依然可以微笑着沉思并给予致敬。



一般来说,悼词是不会“揭短”的,但小布什就这么做了,而且暴露了老布什那些“男人”才有的秘密:


他有一圈朋友与他通过邮件分享最新的笑话。他的笑话质量评级系统是典型的乔治·布什作风。罕见的7级和8级被认为是绝顶的笑话,其中大多数有些低级庸俗。


我似乎听到了来宾闪着泪光的笑声。


我不是民粹主义者,但我还得说,西方人这些做派,并不新鲜,也不算创意,我们中国人早就有了。中国的历史太长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出格的事,也都能从历史的余光里被瞥见。比如黑色幽默,比如,在墓地笑场,比如,以荒诞的手法来破解人世的悲哀。


历史上就有人在理应不苟言笑的墓地做出荒诞不经的举动,这些人大多是男性,大多是文人,大多是荒诞不经的才子,不用人肉搜素,我挑明了说吧,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个庄子,名“周”。太太去世,庄周竟然鼓盆而歌,敲着饭盆或瓦缶,叉开腿坐着,哼着流行音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阮籍是小号庄子,但更能“装”。他是纯孝子,又想表现得“纯爷们”。按儒教的传统,父母去世,即使用锥子刺,都要让自己哭出来,不哭就是不孝,现场真的哭不出来,也得请人来豪哭救场。阮籍却与常人不同,他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与人下围棋,听到消息,对手要求马上停止下棋,阮籍不听,也不停,“留与决赌”。因为他不想让道德情操变成一种表演,但举动异常的阮籍不等于心中没有悲伤,客人走了以后。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见《晋书·列传第十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古代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君王——曹丕。


他的朋友和文学侍从王粲是“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有一个怪癖,喜欢听驴叫,有时自己也学驴叫。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由于瘟疫,王粲不幸染病去世了。曹丕在百忙中出席了王粲的追悼会。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见《世说新语·伤逝》)


一般人吊丧,无非在墓前哭泣一番,或者写篇悼文回忆死者的生平功绩,但曹丕为王粲送行时,却大不一样,他邀请各位嘉宾一起学驴叫,满足王粲生前的癖好,以此为其送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丕敢这样做,不仅是因为他是君王,也是时代风气使然。魏晋开始的自由追求,促成了文人的个性化发展。曹丕不想落伍,也想表现自己的个性,因此有了这个精彩的段子。后来的文人,一天到晚帮着曹植骂曹丕,曹植作为一个落魄诗人的代表,自然值得同情,但也用不着“群殴”曹丕,曹丕很有才华,也是一个有志的青年君王。


以上聊了半天,无非说明,整日价沉浸在伤心情绪中不能自拔也不是个事,古人也非常努力地化悲为喜,并实验性地把“清明”“寒食”加“上巳”组成混合型节日群,这是集体意志的逢凶化吉。节日合并后五味杂陈,虽然,主题都是亲情,但不再那么压抑。


墓地笑场不一定翻车,清明,也可以不悲伤!


参考文献:


〔1〕:我用的文本见《George W Bush delivers eulogy at his father’s funeral 》(full text)from 《Guardian》, on Thursday 6 Dec 2018。


史双元

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师从诗学大家孙望先生和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出版著作多种,如《宋词与佛道思想》《唐五代词纪事汇评》《趣说人间好诗词》等。



往期推荐


史双元丨说《易》,真的不易!(一)


史双元丨和风又绿三八节,满眼春色女菩萨


史双元丨司马迁告诉你,如果抑郁了,你就说出来!


▐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凤凰大语文

微信号|fenghuanggzyw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