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付昌义 | 科幻的现实与未来

付昌义 凤凰大语文 2023-11-04

科幻的现实与未来

付昌义


近日,在成都召开的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上发布了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阶段性成果,南京继2019年首次入选中国十大科幻之城之后再次入选。科幻,他到底是什么,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


刘慈欣在《科幻世界》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特刊上撰文写道:“科幻文学是最能够在世界不同区域引起共鸣的文学体裁。在科幻文学的视野中,人类都是以一个整体出现的,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差异并不重要。科幻小说描写全人类共同的未来,描写我们共同生活于其下的星空,描绘我们共同的梦想,当然也有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噩梦。”


刘慈欣创作的《三体》《流浪地球》就是践行这种理念的典型。在2011年的一个访谈中,刘慈欣坦然交代了《三体》系列的创作意图:“《三体》想说的,就是人类目前的道德体系和大灾难来临时人类自救行为之间的矛盾。” 《三体》从第一部开始详细描写人类得知三体文明的存在后的一系列道德行为。这里的道德行为不仅包括个人和组织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动,如叶文洁与地球三体组织希望三体文明降临以拯救地球,更是作为整体的人类文明在遭遇异质外星文明后进行的价值选择和政治决断,如针对三体人的“面壁者”计划,太空舰队计划。从文化异同的意义上而言,人类与三体的道德冲突,其实是一场星际文明冲突。而笼罩在文明冲突之上的“黑暗森林”理论,更可以视为一种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的理论演绎。在更广阔和长远的宇宙时空中,人类在《死神永生》中因为坚持现代社会的普世道德,引发未知文明的攻击导致文明和历史终结。在这里,刘慈欣的反思和批评就不仅仅限于特定人类文明——无论是中国文明还是西方文明,而是着眼于整个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在未来可能遭遇的整体性灾难中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而在《流浪地球》这部小说中,刘慈欣却很明显的表露出了故土不离的中国文明特点,如在文明灭绝之时就是流浪也要带着地球一起去流浪,这在地球末日题材的小说中也是别树一帜的想象。很多西方科幻作家在描写逃离地球末日时,通常会用时空穿越、星际殖民、人体冷冻等技术来描写人类的逃离,但直接把地球变成一个宇宙飞船,刘慈欣可以算是最特别的一个。此外,他在《流浪地球》中对于人类人性的把握更为精准。人类在漫长的“逃逸时代”对太阳灭亡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怀疑派”发起了推翻地球政府代表的“地球派”的叛乱,叛乱的最后是五千名地球联合政府的代表在冰封的海面被活活冻死,而就在此时象征太阳灭亡的“氦闪”发生了,掌握真理的人永远是少数且不被大多数人所信任。这里“怀疑派”与“地球派”之间的斗争可以说是后来《三体》里“降临派”与“拯救派”预演,因为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不缺斗争,现实中的教派纷争、网络中的立场之争就是这样的印证。



当然科幻不仅仅描绘了整体人类的命运,也会通过畅想一些未来生活的小细节,展现人类最简单最纯真的情感。人教版的七年级教材中收录了一篇课文,是根据刘慈欣创作的《带上她的眼睛》所改编的。这部短篇通过一个视觉触觉嗅觉眼镜将一个身处地心的女孩与身在地表的工程师相连接,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最真诚的感情。故事中工程师“我”毫不介意带上女孩的眼睛,表现出“我”豪爽的性格,却也因此缺乏耐心,而女孩无意中却成为“我”的老师,让“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有所不同,“我”的转变表明“我”的心地善良,只是一直以来被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与女孩之间性格的对比,凸显出文章主题,呼唤人们关注生活,回归最本真的美好。正是身在地心的小姑娘细腻的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坚强、乐观的精神感动了“我”,才使“我”的精神上发生了变化。而这个故事也通过细腻的心理变化、情感与景色描写反映出身在地心的小姑娘对地表世界的无比留恋、热爱,同时也表现出了坚强、乐观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格,告诉人们珍爱你所拥有的就是珍爱生命。这部科幻在奇妙的想象中展示了深刻而又浓厚的人文关怀,也是不可多得的描写人类情感的科幻。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业已处在了早前想象的科幻之中。最近,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组织了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一篇名为《机忆之地》的AI创作的科幻小说一举获得了二等奖,这还是AI创作的作品第一次与人类一起参赛并从中获奖的案例。


让我们来读一段小说的描写:


“李晓静静地站在元宇宙的边际,她的眼前是一片被称为‘机忆之地’的神秘区域。这里的空气中似乎流淌着古老的秘密,让人感觉到一种时光已经停滞的寂静。她的目光穿透了前方的迷雾,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她的脸上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期待和忧郁。”


这部作品由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利用AI平台创作,从笔名、标题、正文甚至到配图,100%的内容都是AI写作而成,沈阳教授与AI对话66轮总共用了合计3个小时。作品讲述了一名元宇宙的探险家李晓在一次实验中失去了所有关于家人的记忆。她对“机忆之地”的传说产生浓厚兴趣,希望找回自己丢失的记忆。李晓与一名叫“Neura”的先进AI合作,结伴探索“机忆之地”,却发现这些记忆被一个巨大的AI“Memoria”所控制,一场较量由此展开。最终“Neura”与 “Memoria”融合,而李晓领悟了“情感与空虚”的关系,真正地看透了宇宙的奥秘。


这是AI作品的首次获奖,代表了一个奇点,这个奇点的出现也许很长时间并不会出现AI文学创作的大爆炸,也许很快在五年或者十年之内就会有更多的AI文学作品出现。不论是那种情况,我们都必须面对。因为这就是我们身处的现实与未来。


科幻已经深深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直面它。而不论你是喜欢科幻还是厌弃科幻,作为一个现实的存在,我们必须认真应对。让我们来了解科幻、拥抱科幻,去迎接这拥有无数可能的科幻未来。


付昌义

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委员,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组委会专家,曾获中国科协“典赞·2021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人物提名奖,华语科幻星云奖、安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凤凰大语文

微信号|fenghuanggzyw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