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程大发,两个斜杠乘务员

停机坪大表哥 停机坪 2023-02-18
我跟大发第一次交流应该是五六年前了:有天我刷到她在微博发了条张照片,我评论说“好看”,她回了类似于“”的表情——其实那时候我不知道她知不知道那个人是我,或者知不知道我这个同行是干啥的,但我当时觉得很有趣,还截图跟朋友说。


老海航时期,大发很忙。作为前海航的形象代言人,她的真人比例大小的等高模几乎站在了全世界每个海航营业部的门口。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和机场里,只要有海航的招牌在,她的照片就一定在,当然,这是过去的故事了。

早些时候我也只是在新闻上看那些海航财大气粗的消息,HNA几个大字母总是高高在上,在行业内外一声声“爸爸”中熠熠生辉,我总穷酸得认为主动靠近未免失了风骨,所以跟老海航一直没什么交集——当然,更大的原因是人家不知道我这种小角色。(免抬,如此说只是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口角,见谅哈)

后来,大发离职了。

民航业是个很奇怪的地方,外面的人挤破了头想钻进来,里面的人拼搏努力,却是为了能走出去。

在这件事上,我和大发其实颇有共鸣。

在我职业生涯的后半段,我总是会在客舱里发呆,我会看着旁边的旅客吃饭,我会盯着窗外半天,我会看着前面的乘务员愣神,但如今想来,我并不知道那时候我在想什么,只是直觉告诉我:我好无聊,我不想再这样子下去了。

其实那时候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也不得不一遍遍的跟身边的人解释:我是哪哪哪个公众号的,我是一名乘务员,我在哪哪哪飞行等等。

或者给新朋友的微信发备注的时候,也总是不可避免的打上:XX@停机坪/东航空乘。横跨在两个身份之间的斜杠,并不意味着分隔,而是共存。

其实我一直没好意思跟人说:我最大的梦想是做导演。因为没有什么能比大荧幕更能输出内容和想法了。如果有一天,我的名字后面变成:前空乘/公众号写手/作家/导演,简直做梦都要笑醒。

大发也是如此。在她职业生涯的最后时光,自己的MCN机构也运营得有声有色,在社交平台的账号简介里写着:前航司代言人/新媒体机构等。

离职后,她曾说:

“七年前,我机缘巧合成为乘务员,第一份职业对于毫无社会经验的我来说没有利益纷争,很单纯很快乐。

有幸见过大千世界,去到了小时候课本上才会出现的地方;有幸去过外交部蓝厅,担任讲解员的日子里,挤过早上5点多人潮汹涌的地铁,体验了五环内的北漂生活;有幸看到了电视画面外的三军仪仗队和献花的小学生;有幸在保障维和部队任务时,从非洲接回我们的国家英雄,一句欢迎回家就能让铁骨铮铮的男儿落泪;有幸参与过疫情航班,见证了一次次离别和一次次重逢...这一切,对于20多岁的我来说,感恩且值得。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希望去更有冲击力更有挑战性的领域,去尝试突破自己。

哪怕混‬的糟糕但我会继续拼搏, 哪怕‬时刻紧绷焦虑但始终相信自己,永远谦虚赤诚,永远阳光努力。”

其实我知道,在我们业内,像她、像我一样的人有很多很多,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如此:不想以“单一职业”作为人生的方向,想拥有多重的身份和多元化的生活。

在职场中,可以是个专业的空乘;职场之外,我们可以是美妆博主、可以是健身达人、可以喜欢唱歌、可以乐于慈善。

每个人,都不该只是拘泥于一个“身份”。

为了帮助更多乘务员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展示自己,并获得一份工作之外的收入,我和大发想一起做点什么。

春节前,在她的牵头下,我们一起成立了新的抖音公会,试图挖掘出民航业更多优秀的同行者和正能量的故事。

作为现役空乘,如果你已经对千篇一律的飞行生活感到枯燥,不妨试试加入我们,一起讲述属于中国空乘自己的经历和故事。

如果你已经离职,只要你心中还没忘记我们过去在航班上的点滴,还想拾起并分享过去的回忆,也欢迎你的加入。

承蒙这些年的积累和朋友们的信赖,我们确实争取到了比较多的资源。

我们是一家服务型公会,同时也是抖音的服务商(国内不超过10家)

我们主打精细化运营,一对一视频演绎教学,可以帮助零经验新人快速成长。

我和大发都拒绝搞暧昧经济,更希望以直播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

加入我们,你可以得到:

业内顶级运营团队、专业数据分析团队、视频剪辑团队等等支持。

同为乘务员出身,我们太明白如今社交平台上的人们对“空乘”的态度,我们可以无视那些表面的不屑、所谓的看低、甚至私信里的龌龊,我们只做真实的、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想尝试,如果你愿意迈出这一步,如果你善学习、能吃苦、敢坚持,不妨相信我们试试。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经验帮助每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

再小的个体也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你的舞台,可能就从这个二维码开始:


注:

每天被添加次数有限,如果无法添加,只能第二天再试...(无解)

通过后,请发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