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 |《禹贡论校证(附禹贡山川地理图)》出版

禹贡论校证(附禹贡山川地理图)

(宋)程大昌 撰;徐新强 校证

2022年11月出版

52.00元

978-7-5732-0494-3


本书简介

“《禹贡》图”与《禹贡》学、历史地理学密切相关,涉及河流疏导、水利兴修、边疆治理、民族分布、政治经济等众多问题,“《禹贡》图”研究不仅对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有着积极意义,对发掘经典所蕴含华夏民族的原始记忆、实现鉴古知今也有着现实意义。但由于相关问题学界关注少、研究难度大而鲜有相关研究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冷门”。由于时空远隔,宋前“禹贡图”皆已散佚,因此,对宋代“禹贡图”文献的整理与出版于“禹贡图”研究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宋程大昌著有《禹贡论》《禹贡后论》《禹贡山川地理图》,这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且最系统的“禹贡图”文献,其虽名为三编,但实为一体,三者文图互为参照,故本书合而校证,对于研究宋代“禹贡图”的源流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以宋淳熙八年泉州州学刻本《禹贡论》为底本,包括“禹贡论”“禹贡后论”“禹贡图”三个部分,是程大昌对宋前《禹贡》所载地理、地图、贡赋、荒服等问题的考证,论前图后,依其所论绘以“禹贡山川地理图”。本书工作分两个步骤,一是,对《禹贡论》《禹贡后论》《禹贡山川地理图》进行点校,并以“四库本”和“钱氏指海本”为参照进行对校,歧异处参核上下文、后世《禹贡》学文献如明代《禹贡要注》、清代《禹贡锥指》等加以判断取舍。二是,对《禹贡论》《禹贡后论》《禹贡山川地理图》所论依篇目将历代学者相关的考辨列于其后,归纳学者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的疏解;对原书中绘图作简单阐释。对存在争议问题,作者则考察诸观点差异,利用史籍、地志、地理等文献进行印证,采用训诂学、地理学的方法进行校证,加以按语点评程大昌之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为“校证”。历代学者观点纷歧而无定论者,作者守古人阙疑之训,只列出各类论说观点,不予以结论。


学术价值

宋前的《禹贡》学多囿于经注的视域之下,宋以后,尤其是南宋朱熹、程大昌等人,归纳出一套地理考证理论与方法,将囿于经典传注的《禹贡》学导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同时,宋前“禹贡图”皆散佚不可见,只能从传世史地文献中揣测其形制。而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禹贡图”是现存于西安的“禹迹图”刻石,除此外,我们能看到的最早且最系统的有关“禹贡图”的著述便是程大昌的《禹贡论》。因此可以说,《禹贡论》在“禹贡学”的研究中,既是中点也是起点,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而本书通过对《禹贡论》汇校、集释、校证,不仅可以发现《尚书·禹贡》作为经学的重要内容,由经学的传统注疏的理路向历史地理学研究转向的学术思想学术方法的变化,也可以由此发现宋代于山川、河流、疆域等方面的政治思想观念。而通过元、明、清相关《禹贡》学著述的校对,亦可以发现由宋至清地理、疆域以至治政理念的发展与变化脉络。


作者简介

徐新强,山东曲阜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尚书》学研究中心主任、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者”,山东孔子学会理事、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研究会副秘书长,台湾“中研院”文哲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经学文献整理及“禹贡图”文献研究。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禹贡图集成与研究暨数据库建设”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冷门绝学项目1项。获得2018年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专著有《禹贡图文献集成(共十册)》;主持编纂《尚书文献选辑(共六辑)》等7部于核心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责编:乐帅;排版:王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