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营销科学家谈「2024营销趋势」:把握结构性机会,线下和下线等成增长点

秒针营销科学院 秒针营销科学研究
2024-08-28




营销科学家

谈“2024营销趋势”


近日,秒针营销科学院联合GDMS、媒介360共同发布《2024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基于对食品饮料、美妆个护、医疗保健、服装服饰、汽车、3C、家用电器、婴幼儿食/用品、互联网零售等20多个行业的257位广告主进行调研,结合对中国营销领域的产、学、研营销科学家进行访谈,定量定性结合,对2024年中国营销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营销科学家访谈,秒针营销科学院特别邀请来自高校、企业、代理、技术服务等机构,在营销理论与战略、消费者洞察、受众及传播、媒介采购、数据化营销、内容营销、计量科学等领域拥有丰富研究和实践经验的营销科学家,就2024年中国营销市场的宏观/政策、品牌/效果、线上/线下、下线/出海、内容/社交、数据/技术6大版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我们将营销科学家的趋势观点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结合《2024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的客观调研数据,为中国营销人员提供更全面、准确地趋势参考。


扫码关注“秒针营销科学研究”,回复“趋势”获取《2024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及“营销科学家谈趋势”完整版



出品〡秒针营销科学院





宏观/政策趋势


蒋青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

口红效应显著:花点小钱,图个开心


经济增长目前确实未达到预期水平,市场整体产能过剩,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这同时意味着市场仍存在一些结构性机会。


服务领域还存在增长潜力,从营销角度看,看好与出行相关的一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尤其是五一和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出行消费将呈现出明显的脉冲型增长趋势。


口红效应在经济不景气时表现的比较明显,通俗点儿说,大家都不开心,我为什么不花点小钱让自己开心点?这已经体现在了电影、短视频、短剧的火爆上。小礼品、美妆和奢侈品消费增长也体现了口红效应的特点。


除了出行和娱乐,养生类产品也有很大的机会。一些数据表明,健康类产品增长率远超过GDP。例如,某国产蛋白粉品牌去年做到了50亿,今年预计可以做到100亿。 

张继红

宏盟媒体集团首席合作官

中国仍是全球营销第二大市场


根据eMarketer 2023年10月的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中国总体媒体广告花费将达到160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二的位置。


2023年中国媒介花费预计的涨幅为10.6%,增速仍然高于全球和美国,增长主要由数字媒体和户外媒体所带来,增速分别为13%和5%,其他媒体均为负增长。 


品牌/效果趋势


蒋青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

逆周期效应:经济不景气时加大品牌投资


《2024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希望接下来增加以品牌建设为目标的投资,这一定程度上符合逆周期现象。


逆周期,指经济不好时,更多的人选择进行自我投资,提升自己的能力。此时,因为销量走低,用于效果的投资可能会下降,品牌投资因为会来带长期效益而增长。虽然品牌投资并不一定会有绝对的收益,但它有机会带来收益,因为一旦形势变坏,其他品牌可能会停止投资,而有实力的企业则有机会通过投资品牌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方军

数见咨询创始人

基于经验判断,品牌广告仍会被挤压


我们都知道,大家调研时的反馈和实际的行为往往存在不一致,很多人表示要做品牌,增加品牌预算,但实际上却在减少品牌广告,增投效果广告,提高ROI,这是典型的左脑和右脑、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开的体现。


人们说要做品牌,但实际上还是按照老板的要求做销量,这反映了一种现实,即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品牌预算仍然会受到限制,中小公司会更多地投资于效果广告。


不过,从历史来看,在欧洲和拉美,经济危机中能够保持高品牌预算投资的大品牌,危机过后往往都能获得市场份额的增长,这是因为他们能在危机中坚持做心智占领,而小品牌为了生存减少了品牌预算并更多地投资于效果广告。这种策略在快销品类中尤为明显,呈现出一种马太效应。


这一规律证明,品牌投资在正常年份带来的效果一般不明显,但一旦经历挑战,它的优势就能凸显。大品牌通过品牌广告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运营效率,小品牌则可能在经济危机中受到更大的冲击。

陈晨

雀巢健康科学消费者洞察负责人

品效可适度兼顾


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意识到建设品牌力的重要性,因为在人群战略越来越多替代品类战略的背景下,目标用户的LTV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立目标人群对品牌的共识也因此更加重要。


为了兼顾短期和长期的增长,企业会倾向于阶段性在品效的投入进行平衡调整,即便是重短期增长的“效果营销”,也可以适当增加其对品牌长期销售的贡献。比如以往打造单品爆品,注重单品利益点传递,适当增加整体产品线/品牌层级的关键词传递,占据目标人群心智,形成品牌共识。 

张振华

前东风日产乘用车市场调研部副部长

品效协同,重新设定KPI


重塑品牌牵一发动全身,它不是产品、广宣,某个部门的问题,而是要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去考虑,改变整个组织架构,做一体化布局。大部分车企的总部跟销售公司是两个不同的机构。品牌、产品或战略,通常由总部决策,效果则由销售公司负责,品牌和效果本身就存在割裂问题。 


上述问题及背景下,KPI考核机制肯定需要变化,品牌资产的构成也需要重新研究,针对企业本身的状况进行改革。比如,品牌曝光、渠道/产品的易获得性也可以纳入品牌研究体系进行衡量。

Alence Lee

秒针开放式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乐宾科技创始人

电商神话不再,品牌建设正在回归


2022年开始,随着中国GDP 和消费品整体进入了缓速发展期,电商不再带来超速增长,甲方内部营销和电商的话语权开始重新调整。 


今年以来,不少我接触的企业对营销管理层的要求,再次回到了“根正苗红“,即:头部 FMCG 管培出身,懂洞察、懂创新、操盘过品类发展、品牌打造、媒介管理、渠道建设、数字化、研发、供应链、价值链等,有能力将这些能力在组织内外进行体系化贯通,带领团队取得可持续的品牌成长和生意发展。 

张继红

宏盟媒体集团首席合作官

品效预算占比向4:6或5:5回归


今年开始,客户对品效的看法更加理性,虽然很多客户依旧追求效果,但同时也有大品牌重新关注品牌和长期主义。部分品牌在做媒介采买时,除了看效果指标,也开始关注品牌曝光以及互动等指标,尤其今年下半年,品牌似乎在一夜之间转变了思路,开始关注品牌侧指标。 


许多客户意识到,过多追求短期表现意义不大,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但效果却并不好。


因此,与客户沟通时,我们会建议其加大品牌建设的投入。过去,品牌在预算中的占比可能只有30%,效果达70%,现在品牌占比回到50%或40%,效果占比为60%。这样的投资可以避免过度消耗未来或长期的品牌资源。

李勇

谷元文创科技创始人

品效平衡需契合消费者情绪、情感、认知、价值观


品与效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类似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绪更短促,但情绪是基于同一方向的情感催生的。 


情绪与产品的功能、价格及关键词等因素相结合,能带来短期快速的转化。但同时,通过情感营销等手段,品牌也要持续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和情感连接,从而保持或增加其未来购买意愿。相比之下,情感建立需要的时间更长,但它比情绪持续的时间也更长,情绪结合情感,既要又要,才是真正的有效且有果。 

林世茂

Analytic Edge董事总经理 

广告大盘从效果向品牌迁移


2022年,字节系媒体开始制定品牌力指标,阿里也在完善品牌相关的指标。大家越来越认识到,随着流量到达顶峰,增加品牌投入才能带来引流和效果转化,品牌和效果广告协同效果更好,这个过程中,品牌广告对转化的积极影响突显出来。 


这一趋势其实在海外特别是美国已经得到了验证,在美国,效果广告虽然很成熟,但品牌还是要投放很多品牌广告,比如渗透率很高的无线电视或智能电视。原因有两个,一是竞价广告价格昂贵,二是没有品牌感知就没有转化,品效必须协同投放才能持续带动转化。 

雷敏

前美的内容平台部负责人、欢喜时光创始人

短期内品效问题难解决


对于大品牌而言,品牌和效果的纷争目前确实非常严重。很多企业虽然一直在讲品效合一,但事实上内部的协同以及斗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在抢资源,并各自用各自的衡量体系证明工作的价值。 


企业要活下去,老板肯定看效果,因为人本身就是短视的,所以短期内品效之争的现状很难扭转。品牌虽然重要,但效果仍然是这一届管理者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文双

云图元睿CEO

协同评估品效价值


营销测量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在品效销领域,每个环节都有各种的测评指标,由不同组织基于不同背景、不同理论假定提出,导致三个环节一直无法有效协同。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借鉴广告界早前提出的广告价值等效性(Advertising Value Equivalence,简称AVE)理念,协同品效,做些新的探索。如果能在品和效的上一层搭建一个模型,理解和建立效果营销和品牌营销工具之间的交互关系或转化关系,同时与销直接联系,将非常有价值。  


线上/线下趋势


方军

数见咨询创始人

数字化带动线下体验回归


线下市场仍存在机会。从某种角度看,电商进入存量时代,对电商以及品牌而言,每年每人购买量的增长空间变得有限。


当我们谈论品牌时,如果只是单纯从卖货出发,电商就已经足够了。但如果我们要提升品牌,讲品牌体验时,还是要注重线下。因为线下场景中产品、服务与消费者的接触是直接的,无论从销售还是品牌建设的角度看,线下都有更多的机会。 


因为过度数字化的影响,如今的年轻人更希望进行线下人与人的接触、人和产品及品牌的接触。品牌可以利用好这个趋势,尤其是年轻人回归线下的趋势。当然,这不仅限于户外媒体的投放,还需要配合更多的营销手段。 

Alence Lee

秒针开放式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乐宾科技创始人

线下是数字化+AI的新蓝海


据我了解,2023年,部分商超渠道超过 30% 的GMV 是O2O带来,包括平台型 O2O及零售商自营的O2O APP/小程序,而且这一占比还在以超30%的速度在快速增长。食品、饮料、冰品品类商超渠道更是超50%GMV来自O2O。但即便如此,线下,作为大多数消费品类的基本盘,真正的数字化才刚开始。


虽说 O2O 生意占线下渠道的销量百分比已经不低,但跟传统电商相比, O2O 的人货场精细化运营,或者说线下的“供”↹“营”↹“销”的数字化打通,还远远没有体系化实现。更进一步说,如何将上个10年各大平台和各大企业建立起来的数字化能力,和下个10年里所需要的零售和营销需求进行链接,并进一步前探,提升创新、供应链、以及营+销的效率,目前看是数字化 + AI 的新蓝海。  

张丽

明略科技副总裁、秒针营销生态中心负责人

关注线下场景,关注户外和大屏


从当前趋势预判,2024年线上的品牌广告流量估计整体保持稳定,或些许小幅下滑。分行业来看机会,2024年,手机、新能源汽车、线下旅游这几个行业将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反映在增长的营销预算和品牌广告流量上。 


媒介形式上,大屏广告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近期,广电总局颁发《有线电视业务技术要求》,很多广告主非常关注这个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同时广告主对大屏广告的效果和透明度(可监测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线下场景中的户外广告,今年它的流量增长趋势非常明显,预计整体预算将增长19%。消费者线下活动是稳定的不可替代的场景,户外广告是品牌营销布局中不应缺失的。此外,我们观察到线上到线下O2O的流量应用也将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比如说快速发展的即时电商,O2O模式不但有品牌营销的线上沟通,同时还能及时有线下的转化或效果的反馈。 


下线/出海趋势


蒋青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

下线市场的机会是内循环建设的结果


国内三线及以下市场是未来的机会,近期《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投资增长率最高的区域,其实是中国内地,增长率超过海外投资。 


该报道还指出,很多资金都流向了中国三线、四线城市,完善内地市场的投资是产业链在中国进一步完整化的一个举措。这些投资布局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原来进口资源的不足,激发了本地化的供应,这也是内循环布局的落地。 


出海是国际贸易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


出海已成为国际贸易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传统贸易主要依赖于外贸公司,现在则更多地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国际物流进行。过去出海广告可能分散在海外媒体或特定目标媒体上,现在则更多地集中在数字化平台如TikTok或亚马逊等上面。 

王薇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

消费平权推动市场下沉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果仍在存量市场中竞争,只会越来越困难。开拓新市场,无论是下沉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都是企业可以考虑的方向。


下沉市场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而消费平权则是这个趋势的重要推动力。消费平权是双向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田间地头、农村城镇接触到与高线城市相同的信息和商品的同时,拼多多等平台也让城市居民购买的商品价格与低线城市逐渐趋同。


全球化,而非简单出海


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企业已经不再只是从中国走出去,而是成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有些企业的主力市场已经不再是中国,而是全球市场。今天,中国企业在走向更广阔的空间的过程中,具体的策略和媒介使用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并伴随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出现、消费者触媒习惯的变化随时调整。 

张振华

前东风日产乘用车市场调研部副部长

下线市场需强化体验


疫情之后,一些三线及以下市场的波动并没有一线城市大,他们的房价相对较低,房贷压力也不大,当地的物价也相对较低,对于中等收入人群而言,尚有结余可以支配。


消费方面,相较于疫情前,他们开始注重体验类消费。而无论教培政策如何变化,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毫不手软。


虽然下线城市能通过抖音、小红书等主要渠道和高线城市拉平信息差,但在线下体验层面,便利性还是不如一二线,想实现转化还存在一定的障碍,缺临门一脚。 


出海热为代理机构带来机会


俄罗斯因为受到了美国/欧洲制裁的影响,为中国品牌提供了机会。东南亚、南美一直是中国品牌出海的重要区域。


由于品牌的总部在中国,营销在当地,决策链路较长。随着在当地市场发展壮大,品牌会选择出海目的地当地的名人、媒体等进行合作,与之对应,其对当地信息颗粒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各种市场营销相关的代理公司 (消费者洞察、媒介、广告等)来说都是机遇。更广泛、更深入地在当地布局可以成为这类公司新的增长点。 




内容/社交趋势


陈晨

雀巢健康科学消费者洞察负责人

内容营销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内容未来会是品牌营销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更多企业营销预算会投在内容营销上。如果触点/媒体无法做到全链路布局,内容层面仍然可以做出多样性和差异化,与目标人群/目标圈层建立共鸣。 

方军

数见咨询创始人

内容重要性是媒体的3倍


有研究表明,内容的重要性是媒体重要性的三倍。内容制作背后比拼的,是消费者洞察力、创意能力、策略能力和执行力,以及运用AI生成内容的能力。 


因此,品牌不仅在媒介选择上需要更加精准和有策略性,更重要的是提升内容制作能力,无论是传统的广告还是现在精准推送的定制化内容,都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兴趣制作,内容的质量决定了品牌的差异。


过去,品牌间的竞争集中在广告创意和制作水平上。现在,媒体变化很快,品牌要在竞争中胜出,更需要强化内容能力。

李勇

谷元文创科技创始人

内容营销能兼顾品效


人的行为由认知决定,古今中外,内容是影响人认知最有效的方法。而内容营销的关键,就是要影响消费者的认知,进而影响消费者行为,使其与品牌的目的相匹配。


今年10月,我去美国参加内容营销全球年会后发现,经过疫情三年,很多全球性品牌都在明显加大内容营销的投入。他们认为品和效可以通过内容营销来深度结合,他们有很多具体做法,在内容营销方面的投入持续扩大。


这里说的内容是广义的,图文、音频、视频等都可以作为介质传递品牌信息和价值。在这些广义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将短期、中期、长期的诉求创造性的融合进去,这才是内容营销最有魅力的地方。

张丽

明略科技副总裁、秒针营销生态中心负责人

短剧营销前景可观,可积极尝试


短剧作为新兴的内容形式,目前的政策监管较为严格,但未来几年将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短剧在长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有兴起,每种平台的短剧营销方式都各有特点。对广告主来说,了解这两种模式的玩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效果评估非常重要。 


品牌和短剧合作,一定需要考虑品牌调性的匹配问题,尤其大品牌有时在新形式采用上往往会慢一步。当前短剧营销尚处于红利期,合作有很多谈判的空间,未来如果所有品牌都用了,这种红利、可谈的空间可能就不再奏效。 



技术/数据趋势


刘鹏

CartX联合创始人、《计算广告》作者

后链路运营精细化


纯粹的流量经营或卖货,无论国内国外,都已遇到瓶颈。


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市场出现了后链路精细化运营的趋势,许多依赖于销售线索盈利的商家,之前的增长主要靠投谷歌等平台,但越来越并不盈利。它们开始转向通过邮件等主动营销的渠道,进一步提高转化和复购率。因为只有后端实现了转化,商家才能提升前端的出价,如果后链路断掉,整个增长链条就难以为继。


许多商家以前采取的是粗放的经营方式,觉得只要能盈利就行,但流量越来越贵,盈利就越来越难,精细化运营的需求由此产生。比如,很多消费者把商品加到购物车后却忘记购买,隔天给他们发送一封提醒邮件,并附上优惠券,就很可能带来购买。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对客户的生意增长贡献较大。


姚培娜

爱奇艺广告策略营销总经理

AI将大规模用于内容提效


现在的中国的影视产业正逐步迈向工业化生产阶段。生成式AI的出现,则为产业系统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目前,爱奇艺已率先开始在内容策划、开发、制作、宣发等核心环节落地生成式AI的应用,并在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四大应用场景形成了一定生产力。


作为平台,爱奇艺内部积极拥抱AI,我们认为AI是很好的工具,我们始终相信AI是撬动创意的杠杆,是创意价值的放大器,可以作为工具帮助创意人实现更高价值的创作。

李勇

谷元文创科技创始人

AI正在提升内容营销效率


AI已经开始在营销提效方面发挥作用,在内容营销、创意策划、策略制定等过程中,AI能提供更庞大的信息量,这是横向的扩展,也就是说,大家都考80分,但我交卷更快。 


同时,从纵向看,AI也开始帮助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洞察,层层分解的能力更强,剥白菜心的效果更好了。这就不仅仅是提高效率了,它已经能帮我们从80分提升到85分。


AI在拆分细化情绪、情感和功能词包等领域也能极大地提高效率,这种效率的提升既包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也能通过更少的投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于《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  


由秒针营销科学院发起,基于客观的营销从业者及广告主调研发布。旨在举行业之力,帮助营销行业各方科学、准确地评估营销走势,合理规划营销投资,争取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2017年首发至今,报告已连续发布8年,是中国企业重要的年度「营销趋势手册」,中国数字营销发展的「风向标」。


《2024年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基于对食品饮料、美妆个护、医疗保健、服装服饰、汽车、3C、家用电器、婴幼儿食/用品、互联网零售等20多个行业的257位成熟及新锐广告主进行调研,结合对16位中国营销领域的产学研专家访谈发布。对2024年中国营销行业增速、目标与挑战,不同媒介的投资趋势、重点投放的资源类型及广告形式、受关注的营销技术、概念、形式,当下主要营销热点进行了预测、洞察和分析,以期为中国企业营销投资和营销生态各方提前布局提供参考。










阅读更多


直面挑战,《2024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发布

营销科学新73问,MSI2022-2024

操盘手亲述,华为品牌高端化全过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秒针营销科学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