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倒下一千家药企的日本,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智药局 智药局 2023-11-06



关于中国有没有出现通缩,市场争论不休。


尽管统计局和央行多次表示当前并不存在通缩,但经济的冷,每个人都有所感受。


更糟糕的是,相较于尚未有定论的通缩议题,少子化老龄化所体现的人口危机却几乎是板上钉钉,并以一种无法逆转的趋势继续恶化。


这让我们想起了邻国日本过去所经历的一切,同样的剧本似乎换了个舞台继续上演


而就在“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的医疗行业却逆势走出了一波长牛行情,医药是刚需的结论乍看起来依旧成立。


图:日本 GDP增速,日经 225指数与日本医疗保健指数走势图。来源:国盛证券


不过,要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从日本的往事中得到启示,还需要我们继续抽丝剥茧。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分析着重把握了两条主线:老龄化和药品价格控制,前者是宏观下的时代背景,以一种潜移默化而又势不可挡地姿态推动制药行业的变革;后者是微观下的多方博弈,更加直接地影响了药企的抉择。


源自这两个关键因素的巨大张力,既谱写了一曲药企成批倒下的悲歌,亦造就了部分本土药企跻身国际巨头的奇迹。


其中成败得失,仍待后来者细细品味。


老龄化推动日本版“集采”

战后的二十多年里,与日本经济一同飞速发展的,还有国民的医疗费用,这一数字从1954年的2152亿日元增长至1974年的5万亿日元,占GDP的比重从1960年的2.5%增至1979年的4.9%。


不断上升的医疗费用占比,让社会负担持续加重,而更为严重的是,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医疗支出的快速上升正在使情况加速恶化,医疗体系的难以为继乃至崩盘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图:日本1920-2015年老龄化情况


如此情况下,控制药品价格几乎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唯一选项。


1981年,就在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0%的次年,政府决定定期降低国民健康保险(NHI)名单内的药品价格。


到了1988年,日本更是启动了一项针对13000多种药物的降价政策,被国内称为日本版“集采”,规定每两年进行一次对医保目录品种的价格调整,次均降幅超过6%,一直延续至今。


效果十分显著,整个80年代,医保名单中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47%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药定价机制上,日本政府针对仿制药和原研药进行了区别对待:改变了传统的基于药品销售量的定价标准,转向综合考虑治疗价值、药物成本以及国际药品价格等多种因素。


图:日本新药定价机制,来源:国盛证券


结果是,在日本新药定价的过程中,仿制药的价格一般为原研药的50%~70%,创新的地位被进一步提高。


上述价格制度的确立,深刻影响了日本制药业的竞争格局。


倒逼真创新

其实在集采之前,日本制药行业并非没有重视研发。


图:三国专利数量比较

1984年,日本申请的药品专利超过了联邦德国;1985年,日本制药业在人均研究方面的支出与美国相当;1983-1987 年,日本发现的新化学实体(NCE )总数与美国持平。


图:1985年美日药物研发支出对比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研发和创新投入并没有明显改变日本较弱的药物研发能力,以至于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医药公司再不加倍努力搞研发,那么十年后日本医药公司将从全球市场中消失”。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长期浸润在行业年增速超过10%的日本制药商们,早已过惯了躺着挣钱的日子,切实推进药物创新的原生动力不足。


而控价政策的出台,让整个行业发生巨变的同时,也改变了无数药企的命运,尤其是针对仿制药企业而言,仿制药议价权的弱势,叠加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使其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一场轰轰烈烈的出清就此开启。


整个90年代,日本药品制造业产值增速呈下滑态势,到1997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并维持多年。


80年代最高峰时,日本曾有超过1700家医药企业,而这一数字在1995年下降至1512家;到了2003年,只有1062家企业维持经营;2015年则仅仅剩下305家,超过五分之四的药企被淘汰掉了。


而能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的药企,无不重视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并不断加码,研发费用的投入与美国接近。


图:2000-2022年日本药企巨头研发费用变化 来源:国海证券


而这波重视研发的浪潮也并没有停留在纸面之上,而是为创新药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润。


图:1990-2010日本创新药企净利润与行业整体对比情况 来源:国金证券


经历了血淋淋的历史变革,日本用亲身遭遇向我们证明了落在实地的创新有多么重要。


积极开辟海外市场

除了创新,出海也是日本药企的制胜法宝。


图:日本制药龙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情况,来源:国海证券


国内市场的不温不火迫使日本药企多年来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并取得不俗成绩。


数据显示,二十多年来,日本头部制药公司海外收入多数明显提升,并取代国内成为推动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


图:日本制药龙头国内和海外年复合收入增速对比


以武田制药这家日本最大的药企为例,自2018年起,美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其最大营收来源地区,占比近半数。


图:2015-2021武田制药收入来源地区分布


而在出海过程中,武田制药也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且不限于在欧美设立子公司、合资或直接并购,以及聘请专业团队全面负责欧美两大海外市场的商业化运作等等,这些动作卓有成效,对于吸收先进技术、培养独立临床试验能力、培育品牌认知都大有裨益。


写在最后

老龄化一定会带来医药行业的整体繁荣吗?

从日本的经验来看,并不一定。


在严格控费的基调下,日本药品制造业三十年来以极低的速度发展,总产值年复合增速只有0.93%。


图:1990-2018年日本药品制造业产值情况


尽管如此,医药股票的市场表现依旧亮眼,成为日本通缩年代最具成长性的资产之一。如武田制药、安斯泰来、第一三共、卫材这样的本土药企也成功进入制药舞台中央,与其他巨头们正面交锋。


而光鲜的背后,是一千多家药企的消亡,帮助日本医药行业完成了沉重的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创新和出海,是邻国的同行们留给我们的珍贵启示。


同样地面对老龄化和价格控制,不同点在于,中国的体量更大,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复杂。


面对相似又区别的问题,如何作答,有待中国的有识之士去探索。


—The End—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