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循环”新格局下人才评价与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2021年5月15日,“双循环”新格局下人才评价与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大学隆重开幕,全国200多所高校代表齐聚论坛,共话人才发展大计。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共同承办,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主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双鼓、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副部长级)瞿振元,人才发展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民建中央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石勇,东北大学校长(院士)、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冯夏庭,北京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柳贡慧,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院士)刘昌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郝志峰,东华大学副校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李炜,暨南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处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陈振强,北京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杨静,东北林业大学人事处处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张春雷,江苏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刘礼明,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丁峰,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处长徐强,上海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朱坚民,湖南大学人力资源处副处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何敏,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副主任、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潘永兴,华东理工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程家高,南方科技大学人力资源部(组织统战部)副部长,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陆琪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历时两天,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十九届五中全会、2021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邀请了教育部有关领导、高校校长、专家学者、人事工作者就“双循环”新格局下人才评价与发展工作交流与分享,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贡献人才工作者的智慧。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主持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致辞


成旦红说,国家在不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指明方向,为人才评价发展工作明确发展路径。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为各位专家学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大平台,为推进人才评价体系的发展献言献策,为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张双鼓致辞


张双鼓在致辞中肯定了近一年人才发展专委会的人才评价相关研究和实践、课题研究等工作,希望与会嘉宾在此次论坛上,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发展规律,为我国的人才发展战略提供战略思考、建言献策,把面向未来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迎接建党百年华诞。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专委会理事长李志民致辞


李志民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人才发展专委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高校在人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积极献言献策,汇聚各类专家学者,共同讨论集体解决,真正为有需求的高校送去温暖和帮助。


瞿振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副部长级)

《人才工作要主动服务“双循环”格局》


瞿振元指出,人才工作要主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并指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不是权宜之计,我们要实现从“大进大出外向发展”到“以内为主内外兼修”的转变。他强调,高校提高人才工作与双循环新格局建设的匹配度和支持度人才工作要和国家重大需求相匹配,学校的人才工作要和学校发展战略相匹配,比如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调整。 


刘昌胜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院士)

《追卓越、创一流,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刘昌胜说,上海是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上海大学“追卓越、创一流”进程中,学校师资结构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规模持续增长,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日渐凸显。在未来,上海大学将充分借助上海国内国际科技人才“双循环”交汇优势,形成人才集聚的良好态势。


冯夏庭 东北大学校长(院士),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

《深化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

探索新格局下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


冯夏庭提出,要深刻认识国际发展新格局、我国发展新阶段、大学发展新导向、一流通大学新使命,建立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在未来,东北大学将继续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激励制度、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新格局下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


柳贡慧 北京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人才全面成长的良好环境》


柳贡慧说,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畅通经济“双循环”,关键还是人才。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是人才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大学服务国家高质量创新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所在。


王乘 兰州大学原校长(副部长级),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

主持


李志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

《大学是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李志民指出,大学是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学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的作用。


李炜 东华大学副校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

《以人才评价改革促进人才高质量成长》


李炜指出,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适用的前提。人才发展与评价要自身独立多方助力,评价标准要有底线意识严管厚爱双管齐下,评价方式多元有特色突破”唯“的束缚。


郝志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

《地方院校人才引育与产教融合国家战略的思考》


郝志峰从地方院校产教融合的角度分享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才工作引育并举融入产业,努力打造湾区人才高地的经验。他认为,学校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做大做强专任教师队伍,为湾区科技创新贡献人才支撑,体现学校作为佛山地区唯一本科院校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人才发展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民建中央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石勇主持


陈振强 暨南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处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

《破“五唯”背景下高校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陈振强认为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人才评价机制的建构;一流学科建设的成效,在于人才培育政策的得当。他结合暨南大学“一二三一”人事制度改革框架和人才评价改革措施,分享了对高校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杨静 北京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

《高校教师成长全周期评价体系的构建》


杨静认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是吸引和培育人才的关键。北京理工大学在人才工作中,着力构建教师成长全周期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框架,使各要素在该框架下得以有机整合,系统地解决人才强校面临的实际问题。


丁峰 上海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分论坛一主持)


姜颖 上海大学人才办副主任(分论坛二主持)


何敏 湖南大学人力资源处副处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

《以才引才,构建青年人才引育新生态》


何敏强调,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成为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湖南大学坚持“千方百计联系上、千方百计吸引住、千方百计服务好人才”理念,创新性提出“以引进人才做人才引进”的思路,形成中部地区高校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的长效机制。


张春雷 东北林业大学人事处处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

《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应一直在路上》


张春雷认为,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应一直在路上。他说,基层评价,是人才评价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亦是九十九公里。


戴鹏 南方科技大学人力资源部(组织统战部)副部长

《南方科技大学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师资队伍。戴鹏在主题报告中分享了南方科技大学的治理架构与人事管理创新经验、人才队伍培养与经验,以及学校目前的综合发展实力情况。


刘礼明 江苏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

《地方高校人才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刘礼明认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关键在于“破立并举”。针对传统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刘礼明在报告中对如何完善已有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做了详细阐述,并分享了江苏师范大学的探索。


陆琪  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副处长

《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的思考》


百年交大,因人才而盛。陆琪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建设经验和成效。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在人才强校主战略指引下,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四梁八柱”已经形成。


朱坚民 上海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

《‘为’而不‘唯’,有‘分’有‘份’》


朱坚民提出,“为”而不“唯”,有“分”有“份”。“为”的是回归教育本质、担当立德树人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唯”的是论文、帽子、职称、学历、奖项、项目;“分”的是分类评价、多元评价、多维评价;“份”的是有份量,有质量、有能力、有贡献。


徐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处长

《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推进中医药学科高质量发展》


后疫情时代,中医药要在健康中国和健康上海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徐强结合国家政策对人才的评价、需求、培养以及发展,就上海中医药大学当前的人才开展工作以及未来发展设想做了精彩分享。


程家高 华东理工大学人事处副处长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建设理工特色人才体系


华东理工大学立足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构建理工特色人才体系。华东理工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程家高说,学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卓越成效,院士引领,英才辈出。 


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自2017年12月在北京成立以来,致力于开展人才研究,服务人才工作,在高校和科研院校人才管理、引进、评价、培养和使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本次高峰论坛将推进高校加大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精神落地,提高政策制度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吸引和培育高精尖缺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更多精彩图集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