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座次文化!他们站上C位,校领导坐后排!


这是一场特殊的校庆活动,

有一特殊的人群站上了C位,

而校领导、政府领导却坐在了后排。


这是工作人员的失误?

是新时代教师的职场文化?

还是由于这群人的特殊身份?

...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127周年校庆活动上,打破以往校领导、政府领导坐在前排、居中位置的常规,这次他们却坐在了这部分人的后排。这究竟是为什么,这部人又有着怎样的“特殊身份”?另外,座位安排真的这么重要吗?学校活动,校领导、政府领导一定要坐在前排吗?


中国是礼仪之邦,座次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据《礼仪》记载室内礼节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后是做东朝西。对于开会的座次排序,一般来说,主席台位置要面门设置。主席台位次居中为上,以右为上,前排为上。


座次的安排更是示意着尊卑有序。对于校庆这种大型活动,校长、党委书记以及政府的领导按照常规安排,理应坐在前排居中位置。那么,坐在第一排C位的究竟是什么人?


01

他们是教授,是科学家。“教授”是大学里最高的头衔,是大学从业者一辈子梦寐以求的目标,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拥有杰出贡献;科学家,他们是作出突出贡献、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工作者,他们潜心研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坐C位是顺理成章,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高度重视。


而其中一些教授、科学家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一层可以让他们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身份。他们是创业者,是科学家型创业者。


今年,上海交大的校庆,除了传统活动、颁发“校长奖”等奖项外,还邀请了40多位科学家型创业者一起到上海交大与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共建“大零号湾”参加创业培训。据中国青年报消息,2020年年底,上海交大启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的科学家躬身入局,在大零号湾生根发芽。数据显示,目前,已有60余家上海交大师生的创业企业入驻大零号湾,总估值超过500亿元,其中估值超过两亿元的企业有29家。科学家站上产业第一线。


■ 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芳芳,她成立的血霁生物,是全球第三家、中国第一家从事血小板体外再生产业化的创新公司。


■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徐凯,他所创办企业的产品术锐手术机器人,能剥生鹌鹑蛋壳、缝葡萄皮,多项性能赶超国际领先水平。


■ 上海交大长聘教授、集成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金贤敏,他是图灵量子的创始人。


除此之外,中国青年报曾发布过一篇题为《高校科研人员跨省创业“双城记”》的文章,文中提到,南京工业大学80后教授崔朝亮当下的生活可以用“双城记”来形容——往往一天的上半场属于安徽滁州,下半场属于江苏南京。


崔朝亮,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滁州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是一家从事超滤膜研发、设计、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其生产的久盈膜打破了进口超滤膜在我国高端市场的垄断。


02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人员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去创业,政府和高校也很重视、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去创业,进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或是到企业兼职等。例如:


■ 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高等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 2019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科研人员开展“双创”活动,可在保证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到企业兼职创新的人员,与企业职工同等享有获取报酬、奖金、股权激励的权利,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鼓励企业为兼职创新人员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提供补贴。


■ 2020年8月,人社部组织实施人才服务专项行动,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技术要素和创新成果参与分配机制,引导企业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鼓励企业对关键核心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和分红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措施


■ 2020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高校薪酬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健全完善高校工资水平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在保障基本工资水平正常调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高校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并向高层次人才密集、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较重的高校加大倾斜力度。落实高层次人才工资收入分配激励、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等政策规定。


■ 2022年2月,《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问答手册,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开展“双创”活动,可根据本单位制定的有关政策.在履行本单位岗位职责、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进行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经与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协商一致,科研人员兼职创新或在职创办企业期间,可以实行相对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


03

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陶生策教授说:“这是科学家创业最好的时候”。不仅有政策的保障还有各地区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是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校科研人员创业,顺应了时代潮流,把理论成果转化实际应用,真正地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他们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和重视。


广告

源:综合自中国青年报、上海交通大学官网、软科、百度百科等

责编:Yolanda

审核:叶紫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官宣!多所985高校,揭牌这一重磅实验室

又一所新大学,来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