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出家,生命就此不一样了

佛教慧日 2023-03-31

点击收听同步音频



在人生

最美丽的时候


佛陀

选择了最伟大的出离。


不受种种的诱惑、羁绊,

超越而出,


用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追求解脱,


引领众生找到生命的答案。


佛陀



佛陀出家,是因为看到了这个所谓的“家”的虚伪性,看清了轮回的假象——轮回的波涛里没有什么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都是通过感观去感受内外的世界——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然后以此做出判断。但这所有的判断,因为参照是狭隘的,所以它不真实,最多就是盲人摸象,只知其一而忽略了绝大部分的真相。


而佛陀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有圆满的智慧,能看到假相,并且愿意告诉众生真相。他离开华美温渥的环境,独自行走在森林中、溪水边、岩石下,为人类、为众生思索人和宇宙的真谛,追求这个宇宙里更高级模式的存在。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位等觉大士,佛陀哪里有“出”和“入”呢?佛陀出家,其实是为我们而示范的,祂所现的一切都是为了度化我们——佛陀贵为王子都能踏出这一步,那我们怎样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呢?






佛陀的

出家

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程;

他在菩提树下的成道,

标志着人类文明从此成熟;

他发出音声:

“奇哉!奇哉!奇哉!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向一切众生宣示:

生命都有佛性!




出家,这个“家”不仅是世俗的家,更是烦恼的家、三界的家。


我执是轮回的主角,“我”降伏了,烦恼就能降伏,三界就能够冲出。所以出家就是把“我”消灭,用智慧的生命去替换低级的、分别的、小我的生命,超越低级状态的肉体的“我”,抵达生命真正的觉悟。


THE BUDDHA



事实上,孝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孝”,是侍奉甘脂、承欢膝下,以物质孝顺父母,这是世间大多数人所遵循的孝道。


第二层“孝”,是继承父母的意愿,实现父母的志向,光宗耀祖、服务社会。例如岳飞精忠报国,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国为家,悉心付出,这也是孝。


而最高层次的孝,是佛教所实践的:探索真理,找到生死的根本,不仅自己出三界,也带领一切如母有情出离三界。


佛陀成道后回迦毗罗卫国省亲,令父王证得须陀洹果位,八万多释迦族人亲见极乐世界,发愿往生,最终得生净土。这是出家人的“大孝”——体解大道,了生脱死,广度众生。


如果没有佛教的智慧,纵使对父母全心奉侍,因为落在“实有”里,最后谁也无法解脱。只有自己从牢笼里解脱出来了,父母眷属才有真正的出路。



一切众生皆有心,

回归自心即正觉。

正觉即为佛,

忆念不失即为法,

自心清净即为僧。




圆满的佛性、众生自性本来具足的觉海是我们的家。可惜众生都在轮回里流浪生死。


出家的德是离尘的德,是归真如的德,真正是回家之德。自己有家则众生有家,故可以上报四重恩。众生迷失自己的心源,轮回者即是漂游者、孤独者,出家的功德可以灭三途之苦,可以引领众生回家。


不离无上道,方能报亲恩。从烦恼中超尘而出,才有力量行大孝——这是出家人的报恩方式。


一子出家,九玄七祖尽超生,如果不能达到,是诸佛妄言。佛哪里有妄言?所以我们更要明白这出家之德的意义。




肉体的“我”有生老病死,感情的“我”有喜怒哀乐。要超越生老病死的罗网,摆脱喜怒哀乐的缠缚,不仅要体悟不生不灭的大道,更要学习圣贤,发起同体大悲的菩提心——住持三宝,广化众生,令佛法不灭。


能冲出自己的业力,从小我的圈子里挣脱,是很不容易的。生命还在那里,但从此不再为小我服务,而是为伟大的三宝对境服务,为无边无际的众生服务。


由于对境不同,心灵的广度不同,这个生命可以剃除须发,身披法服,受十方礼拜。这一功德可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生命就此再也不一样了。


THE BUDDHA




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大宝积经》


若复有人归佛出家,功德有十。云何为十?一远离妻室,二染欲不贪,三爱乐寂静,四诸佛欢喜,五远离邪魔,六近佛听法,七远离三恶,八诸天爱敬,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十种功德,归佛出家获如斯报。

——《分别善恶报应经》


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万劫不堕恶趣,常生善处受胜妙乐,遇善知识永不退转,得值诸佛受菩提记,坐金刚座成正觉道。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听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以出家人,以修多罗为水,洗结使之垢,能灭除生死之苦,为涅槃之因;以毗尼为足,践净戒之地;阿毗昙为目,睹世善恶;恣意而游步八正之路,至涅槃之妙城。以是义故,放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胜。

——《贤愚因缘经》


闻说出家心生欢喜,功德无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

——《菩萨本生鬘论》





END



春。

回向

按二维码|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THE BUDDH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