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洲现场 | 广东美术馆“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

亚洲艺术中心 亚洲艺术中心 2023-06-06


展名 / Title: 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

Inspirations from Landscape: A Father-and-son Dialogue between Li Keran and Li Yushuang


策展人 / Curator: 王绍强 Wang Shaoqiang

学术主持 / Academic Directors: 

皮道坚 Pi Daojian、殷双喜 Yin Shuangxi


艺术家 / Artists: 李可染 Li Keran、李玉双 Li Yushuang


展期 / Duration: 2021.11.17 (Wed) - 2021.12.10 (Fri)

开幕 / Opening: 2021.11.19 (Fri)  3:30pm

主办单位 / Organizer: 

广东美术馆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地点 / Venue: 

广东美术馆(5.6.8.9号展厅)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Gallary 5.6.8.9)

广州市二沙岛烟雨路38号

No.38, Yanyu Road, Ersha Island, Guangzhou



✦✦✦



由广东美术馆主办,批评家皮道坚、殷双喜担任学术主持,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策展人的“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于2021年11月17日至12月10日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李可染是20世纪最著名的中国山水画大师之一,被学界认为是“古典山水向现代山水过渡这一历史阶段的大师”。他以“对景写生”的方法恢复了山水画艺术对大自然生机与活力的敏感,创造了一种墨色浓重、光影明灭、“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天地宽”的新时代山水画风格。作为李可染长子的李玉双,其过人的绘画天赋以及对山水画艺术的终生挚爱无疑来自其父的影响和环境的熏陶,但“李家山水”却并非全然“得于家传,父作子述”。李玉双的绘画常采用传统水墨媒介(宣纸、毛笔、水墨),也会通过丙烯、油画等形式多样的媒材,思考传统绘画语言及其相关媒介的现当代转换,即如何通过对作品形式要素、媒介语言的实验性变革,来延续与传统水墨“意象”美学的文脉关系,使之与当代生活产生关联。在追求艺术本源这条路上,父子二人志同道合;在艺术表现方式上,二人又各自突破,父子两人相互辉映的道路,是对“李家山水”艺术内核的不断凝练,更是对中国绘画在大时代浪潮变迁中的纵横耕耘。正如李玉双所言,“我父亲解决了中国画中‘黑’的问题,我要解决的是‘色彩’问题。我依然在传承‘李家山水’的精神,传承的是‘李家山水的魂’。”

▲ 李玉双的速写本



作为首个深度呈现“李家山水”父子艺术的大展,展览首次展出大批一手文献资料及罕见作品,将呈现共计逾300件展品,包括父子两人的绘画、笔记、研究模型、历史影像、文献资料、手稿等,对两位艺术家在各自时代交织的艺术发展之路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解读。不仅如此,本次展览将有数幅李玉双先生2020-2021年新作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展览依循时间线索分为“东方既白”“我用我法”“浑然时空”“大化自然”四个单元:分别从李玉双的艺术启蒙期、艺术发展期、艺术成熟期以及李可染李玉双父子的精神对话四个角度进行呈现,每个分单元设置多个独立模块,解读作品背后的故事、父子间的交流与扶持,为观众呈现兼具学术性、历史性与人文性的展览。怎样解读李可染的绘画理论?作为李可染长子,李玉双颠覆性的绘画方法从何而来?父子两人为何都对“写生”如此看重?艺术世家如何传承与发展?这些问题都将在本次大展中找到答案。

▲ 1980年李玉双的视觉研究



广东美术馆一直坚持以中国近现代与当代美术研究与展览为主要学术方向,力求从不同角度把中国近现代与当代美术放在当下的语境中进行梳理和总结。因此,广东美术馆希望通过此次展览,继续完善美术名家个案研究序列,将曾经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进行全方位的专题研究,将他们毕生的艺术硕果呈现予公众。


广东美术馆

2021年11月



 



  开幕现场   






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王永


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批评家皮道坚


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


艺术家李玉双 




 艺术家李玉双向广东美术馆捐赠作品《雨中樱花(京都御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为其颁发收藏证书。



 


  学术研讨会   


▲ 皮道坚、殷双喜、王绍强、鲁虹、李伟铭、方志凌、樊林、蔡涛、李玉双、李新天、李冬梅参加研讨会





  参展作品 · Artworks  



 李可染  Li Keran 

    德国写生 

    49x36cm

    纸本设色

    1957



 李可染  Li Keran 

    秋风吹下红雨来 

    68x45.5cm

    纸本设色

    1982



 李可染  Li Keran 

    颐和园写生 

    32x53cm

    纸本设色

    1960s



 李可染  Li Keran 

    山亭清幽  

    56x39cm

    纸本设色

    1987



 李玉双  Li Yushaung 

    漓江边上 

    97x197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9



 李玉双  Li Yushaung 

    阳朔公园(漓江) 

    100x201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9



 李玉双  Li Yushaung 

    北小河边的垂柳 

    98x196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8



 李玉双  Li Yushaung 

    焦墨风景

    71.6x142.5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1



 李玉双  Li Yushaung 

    暖日植物园 

    100x198.5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9



 李玉双  Li Yushaung 

    读谷海岸

    100x196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0



 李玉双  Li Yushaung 

    东湖花开 

    77x146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1



 李玉双  Li Yushaung 

    林之谧 

    98.5x201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1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s

李可染,190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后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1954年后他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品有 《万山红遍》、《北国风光》、《千岩万壑》等。




李玉双,193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母亲苏娥为沪上戏曲名家苏少卿长女,少年在家学熏陶下开始了创作之路。1956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制造学校的李玉双赴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学院进修,之后分配到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教授工程力学,在工作之余坚持艺术创作,这一时期以水彩画创作为主,多为描绘学校及周边村庄的景色,创作了大量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水彩画和速写作品。1969年,开始常赴河南鲁山、平顶山等地写生。1971年,李玉双开始研究人类视觉与艺术的关系,制作相关模型并尝试视觉试验,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李玉双称之为“光编码”画法。1986年返回北京,逐渐开始探索水墨、丙烯等综合材料的运用,探索中国材料对色彩的表现力,并坚持写生创作从未间断。2010年,工作室建好,不过所有写生依然在室外完成。李玉双开始大幅面的作品创作,使用综合材料,尝试西方材料与中国传统纸张的结合。2015年,今日美术馆举办六十年艺术个展,共展出作品60余幅。2017年,前往日本、台湾、新西兰等地写生;2018年5月,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个人绘画展。 艺术理念:李玉双先生认为绘画系统与认知系统是同一个系统,作画的过程就是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而李玉双的画就是其生活本身。六十余年埋首于科学研究与绘画艺术,并近于朝圣般地热爱着自然。李玉双先生六十余年如一日以自然为唯一主题进行写生创作和独立研究。在李玉双看来,“光编码”是上帝传递给人类的最初信息,艺术家只是忠实地将这些信息呈现出来,并无丝毫增减。而能看到“光编码”,则是其基于视觉研究、长期不懈的观察训练的结果。李玉双的绘画既非机械的“画物本体”,也非主观的“画心像”,其眼光已经超越了绘画的光影色彩,而触及到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本质。在探索“光编码”奥秘的艺术之旅中,李玉双看到的是一个无穷尽的世界。作为一位八十五岁高龄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李玉双是中国艺术领域罕有的坚持以自然为题材、坚持在自然中创作的艺术家;有工程学背景和科学知识背景,以系统化的科学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又在科学之眼的帮助下,用艺术表达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
重要展览:“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李玉双同名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0)、“玉双的写生——2018年越洋行走写生展”(白盒子之家,北京,2018)、“田野的色彩——李玉双艺术巡回展美国站”(世界粮食奖总部,得梅因,美国,2018)、“画我眼中所见——李玉双绘画艺术展”(国家大剧院,北京,2018)、“自然——李玉双艺术·展览·雅集”(圣之空间,北京,2018)、“自然而来:光编码观照下的风景——李玉双写生创作六十年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5)等。



关于策展人

About Curator



王绍强,号后山,196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现任广东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参与策划广东百年美术大展,是2017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广州影像三年展,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总策划与文献展策展人。2008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09年入选广东省“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2013年被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2017入选“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艺术权力榜”上榜人物,被评为《国家美术》风云人物。现生活工作于广州。


重要个展:理——王绍强的维度与艺术”(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21)“二即一:王绍强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1),“后山 · 心花”(七棵树艺术中心,广州,2021),“后山心图——王绍强作品展”(《湖上》杂志社林泉山房,杭州,2019),“‘后山——王绍强个展’艺术广东主题展”(广州流花展贸中心,广州,2019)

 

重要群展:“花非花”(新加坡画廊,新加坡,2021),“思想与践行:新中国广东美术叙事(1949-2021)——广东美术馆藏品专题展”(湖北美术馆,湖北,2021),“自然的双重性——第二届西安山水邀请展”(崔振宽美术馆,西安,2021),“新潮动力——2021当代艺术与设计展”(潮州美术馆,潮州,2021),“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21),“新潮动力——木星美术馆NFT艺术展”(木星美术馆,深圳,2021)“山河锦绣——山水画名家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北京,2021),“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新锦灰堆——当代绘画的新感知”(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变奏’第三届安仁双年展”(大匠之门安仁文化中心,成都,2021),“人与自然——中欧当代艺术邀请展”(广州紫泥堂六号仓艺术馆,广州,2020),“在思想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想史与方法论”(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脚踏何地”(尚榕美术馆,广州,2020),“‘第三届大湾区生活艺术节’——‘重构现场’当代公共艺术展”(大湾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产业中心,广州,2020),“空间的再造——深圳首届抽象艺术展”(罗湖美术馆,深圳,2020),“臆象——粤港澳大湾区当代水墨艺术谱系(2000-2020)”(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济南国际双年展”(山东美术馆,济南,2020),“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青青熙春”(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广州,2020),“正如所见·观空间五周年特展”(观空间,广州,2020),“未来历史学”(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20),“2020水墨艺术实验研究展”(宝龙美术馆,上海,2020), “中国表现 - 第一回展”(华泰顶层艺术社区,上海,2020),“水墨进行时:2000-2019”(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同构——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罗湖美术馆,深圳,2020),“岭南意象——广东当代水墨八人展”(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2019),“中国写意”(立陶宛国家画廊,立陶宛,2019),“南京水墨艺术双年展——纸性的语言”(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19),“典雅艺博·水墨艺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中国香港,2019),“新征程:第三届当代艺术双年展”(海上世界文化中心,深圳,2019),“深圳·洛里昂美术作品联展”(深圳画院美术馆,深圳,2019),“墨与物·第二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武汉美术馆,武汉,2019),“历史的凝视”(木星美术馆,深圳,2019),“墨攻——武汉水墨双年展”(武汉美术馆,武汉,2019),“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广东美术馆,广州;浙江美术馆,杭州,2018),“时代新风·当代中国画大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2018),“墨因:当代艺术邀请展”(春美术馆,上海,2018),“脚本——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展”(斯坦福大学艺术空间,美国,2018),“五柳先生的弦”(东莞万江壹号美术馆,东莞,2018),“水墨的地理与地理的水墨——十四人新水墨探索展”(21空间美术馆,东莞,2018),“闽江——关于水的想象”(威狮国际艺术中心,福州,2018),“时代风华·翰墨天河——广东名家中国画精品展”(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广州,2018),“足迹——广州美术学院粤东校友美术作品展”(陆丰甲子广东岭南美术馆,汕尾;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2018),“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框架——当代绘画邀请展’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广州,2018) 


策展:“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致甜蜜的生活——二十世纪以来岭南风物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边界的自觉”(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西游南行——丁立人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为水:林若熹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青年力量”(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珠江夜游’——后珠三角景观“(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般若·明悟 郑泽生深圳个展”(深圳画院美术馆,深圳,2019),“磅礴:杨识宏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注疏韶华——广州雕塑院优秀成果回顾展(1956-2019)”(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时代印记——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收藏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弥散的光影:许永城油画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幻——鸥洋、杨缨双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墨尚大观——当代长安、当代岭南中国画邀请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广东画院建院60周年优秀作品展暨院史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莽园画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润物细无声——许川如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时代风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广东站)”(参与策划)(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不仅仅看见——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巡回展(广州站)”(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作品文献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第六届广州三年展-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总策划)(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共生·未来——社区当代艺术计划”(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公园,佛山,2018),“未来进行时——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紫泥堂艺术中心、5号仓艺术馆,广州,2018)
公共收藏:中国美术馆(北京)、广东美术馆(广州)、浙江美术馆(杭州)、山东美术馆(济南)、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深圳)、西安美术馆(西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 上海 | 台北)



关于学术主持

About Academic Directors



皮道坚1941年生于湖北武汉,198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研究生班美术史论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20世纪80年代曾参与创办及编辑《美术思潮》,任编委、副主编。1988年被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1992年调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先后任美术系副主任、主任,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曾策划和主持多种展览及学术研讨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美术馆客座研究员、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艺术顾问。
出版有论文集《当代美术与文化选择》、《中国美术理论批评文丛·皮道坚卷》、《皮道坚理论批评文选》;专著《楚艺术史》、《楚美术图集》;主编《90年代中国实验水墨》、《黑白史》《中国·水墨实验20年》、《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等著作。




殷双喜,1954年生于江苏泰县,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历史与理论系,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馆展览委员会委员、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杂志编委、《油画艺术》执行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曾获中国雕塑史论研究奖(2008)、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美术奖 · 理论评论奖”(2009)。


曾担任第52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澳门专题展评委(2007),第11届、12届全国美展评委(2009、2014),第6届“艺术中国”AAC评委会主席(2011),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评委(2013),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2014),第4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8)。

 

历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报刊上发表美术理论及批评文章250多万字。


出版专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2006,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现场:殷双喜美术评论文集》(2006,河北美术出版社)、《对话:殷双喜艺术研究文集》(2008,河北美术出版社)。


主編及编著:《穿越世纪 - 中央美术学院校史》(副主编,2001,河北教育出版社)、《吴冠中全集 · 第4卷》(主编,2006,湖南美术出版社)、《走向现代:20世纪中国雕塑大事记》(主编,2008,河北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丛书》(总主编,2009,江西美术出版社)、国家重点图书《新中国美术60年》(分卷副主编,2009,人民出版社)、《周韶华全集 · 第7卷》(主编,2010,湖北美术出版社)、《黄永玉全集 · 第2卷》(主编,2011,湖南美术出版社)等。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 

广东美术馆、李玉双工作室

编辑 / Editor: 陈婉婷 Sherry Chen



 



相关阅读

 * 亚洲展讯 | 广东美术馆“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

 * 亚洲视频 | 李玉双同名个展

 * 亚洲讲堂 | 光与观看—李玉双同名个展

 * 亚洲评论 | 李玉双《未明系列》作品解读

 亚洲评论 | 漓江山、水——我与父亲的桂林绘画

 * 亚洲评论 | 方志凌 “一超直入,独晤自然——李玉双的‘编码画法’ ”

 * 亚洲现场 | 李玉双同名个展

 * 即将开展|李玉双同名个展

 * 亚洲展讯 | 李玉双同名个展

 * 亚洲访谈 | 李玉双:“光编码” 绘画谱系的知识生成



 


获取更多作品信息请访问
亚洲艺术中心微信小程序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s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静音——陈焰·郭健濂作品展》 


亚洲艺术中心(上海)《日复升——小林敬生作品展》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My Secret Garden》 


何香凝美术馆(深圳)《理——王绍强的维度与艺术》 

广东美术馆(广州)《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 


宁波美术馆(宁波)《世界是方的——桑火尧境象主义艺术展》 


 



 最新消息  Lastest News


亚洲艺术中心全新旗舰空间台北首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