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概念验证:科学城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杭州城研中心 城市怎么办
2024-09-1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成果转化难,一直是制约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22年我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5%和14.3%,大量高校院所专利技术被闲置。2024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概念验证是什么




一般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分为基础研究、概念验证、工作样机(小试)、工程化及生产线(中试)、产品生产(产业化)5个阶段。概念验证是指论证科研人员的创新想法、论文或专利成果的产业化可行性和市场潜力,降低企业和投资机构接手转化基础研究成果的成本和风险。


图1: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流程




概念验证特点




一是聚焦技术创新链前端。与技术转移服务中心相比,概念验证中心更关注相关技术研究前期雏形阶段,在原始概念时期对其进行市场化、商业化验证,盈利不是其主要目的。


二是资金需求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工作样机、工程化及生产线适应风险投资额度分别为5万-50万美元和50万~5000万美元,而概念验证阶段额度约0.5万-5万美元,可由社会捐资或政府出资、又或由创业者本人确定市场目标和商业计划后找渠道出资。


三是多股力量支持建设。目前各地探索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主要依托高等院校、研发平台、大型企业、市场资本、科技园区等主体。如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依托校内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全国首个高校概念验证中心;2020年依托工研院技术创新、硬科技孵化器、创新基金等成果转化资源,启动建设清华工研院概念验证中心。




概念验证发展短板




一是相关政策指导缺失。近年来,各地虽逐步布局概念验证相关政策指引,如2022年杭州市发布《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工作指引(试行)》、2023年成都市发布《成都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等,但与科技成果转化后阶段相关政策对比,其具体支持和指导条目等制度保障仍相对缺失。


二是资金支持投入不足。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时间长使得早期研究成果的商业潜力存在不确定性、研发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社会资本的天使轮融资较为困难,需政府出资支持。


三是科研人员市场思维缺乏。高校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多以研究报告、理论文章、专利技术等形式反映,并不具备成果市场转化思维,同时高校和科研院在科研成果的自主处置权上面临较多限制,薪酬、工资评定、职位晋升等人员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无法有效激发高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动力。




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升相关政策保障水平。围绕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聚焦资金、人员等要素,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如概念验证相关高级人才可纳入市紧缺人才导向目录。还未发布相关政策且有科研基础地区,应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论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条件,并予以相关政策支持。


二是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及吸纳各类外部资源。技术的商业化、产品化是一项高投入性活动,虽然概念验证旨在对项目可行性和潜力进行验证,但后续推广也伴随大量的资金投入,有必要从多角度募集资金,重视引入社会资本。


三是引导科研工作者树立市场商业思维。围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和高精尖产业领域建设第三方概念验证平台,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提供概念验证服务、资助、支持;支持社会资本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有效信息互通,提升成果转化奖励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映华,祝林,陈敏.国内外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经验做法及启示[J].科技中国,2024,(06):51-56.

[2]姚畅,刘海波,张亚峰.概念验证:中美欧的比较与启示[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4,9(03):91-99.DOI: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4.03.10.

[3]肖广岭. 跨越“死亡之谷”的新尝试: 美国“概念验证中心”及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14(2): 131-137.

[4]徐啸. 国内外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模式研究[J]. 杭州科技, 2022, 53(6): 42-49.



供稿:陈银超

编辑:林玥玥

审核:李明超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

"城市怎么办"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

urbanchina@vip.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怎么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