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 | 以“三个统筹”为改革牵引 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杭州城研中心 城市怎么办
2024-09-1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2023年6月,杭州城研中心成功获批第二批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义和精神实质,努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理思考和理论探索,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杭州城研中心研究基地开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专栏,定期推送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此项战略部署不仅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指明了推进路径,也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一系列复杂挑战随之浮现。鉴于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如何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有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核心议题。在“三个统筹”的综合改革指导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三者间共同构建起了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体系: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与技术支持,促进了乡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注重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新型工业化创造了良好的引才环境;乡村全面振兴不仅关乎农业现代化,同时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创新,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



新型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工业化作为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革新与产业转型,不仅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升级与服务领域的拓展,还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形态的改变。早期英国和法国的工业化皆以蒸汽技术为推动力,首先在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领域启动,进而带动交通运输的革新及重化工业的成长。相比之下,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化则直接采用已成熟的蒸汽动力技术,构建起以煤炭、钢铁及机械制造为中心的工业化模式。


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相对有限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中国的工业化路径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本质区别,因此无法简单复制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当前,中国须适应全球化、信息化、低碳化的时代发展需求,在借鉴历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使工业化进程更具技术创新性,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信息化为导向,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不仅注重规模扩张,还强调质量提升,致力于增强技术含量与自主品牌建设,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下,推进新型工业化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素,以创新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同时,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还需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协调关系,增强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力与全球竞争力,确保国家安全格局支撑新的发展格局。



新型城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标志


2024年8月29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落实动员部署会,研究部署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落实计划。会议指出,新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要注重以人为本、稳速提质、产业带动、分类施策。


中国面临的城镇化问题是一项涉及庞大人口数量的任务,城镇化进程中所蕴含的结构性转化效益与集聚效益不仅是拉动投资与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动力,这种市场循环累积效应进一步增强了新型工业化的内在驱动力。依据现代发展规律,城镇化可视为工业化牵引与农业现代化推动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农业劳动者向工业及服务业的转型,提升了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空间集聚效应,既促进了创新活动,同时加速了城市形态的构建,有助于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四项重大行动


当前,提升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确保迁移至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能够获得与本地市民相等的社会权益与服务。2024年8月14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受邀中国经济时报专访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通过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深化改革,坚持‘三权分置’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厘清集体所有与市场制度关系,剥离产业发展中过多扭曲价格的非市场因素,实现既赋予和保障农民更多财产权益、又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目标”。具体而言,为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需推进包括土地、农民与集体主体、金融三方面在内的农业要素市场化改革,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与产权改革促使各要素融入市场体系。其次,在“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推动集体制度与社保体系协同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分离土地的发展与保障功能。第三,强化乡村集体资源转换与收益能力,并适度下放金融权限以支撑合作金融发展。社保体系与产权界定的完善将进一步赋能村集体与农户,加速宅基地及农房入市,赋予农户更多财产权与融资抵押权。第四,减少非市场因素对农业的干扰,界定公共与市场界限,发挥行业组织作用,降低产业发展成本,维持市场健康运作。


乡村全面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需进一步健全促进农业繁荣、惠及农民的政策体系,强调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先地位,优化资源配置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包括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将城乡融合视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之一。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由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小而散的规模特征,新技术的应用与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推广面临着较高的交易成本,导致农业整体效益未能达到预期水平。此外,我国还面临着主要农产品供应结构失衡、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鉴于此,为确保14亿人口的食物供给,维护粮食安全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在人均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单位面积耕地的最大产出至关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方位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强化农业科技与设备的支持作用、培育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宜居宜业和谐乡村”等目标。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与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也关乎亿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国家战略进程中,应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并完善惠农政策,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推进土地的规模化整合与集中利用,提高土地生产率,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城乡融合:推进“三个统筹”发展的基本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规划,其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被列为改革的一项关键任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乡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且关联到人口、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依据系统性理论观点,城乡融合是一个由城乡间相互作用构成的包含多要素、多层级的复杂开放系统。城乡要素流通、产业整合、空间布局合理性、治理协作等结构要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功能与水平。依据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使命,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需强化党的领导,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框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通,加速城乡产业一体化进程;同时致力于构建“对称互惠共生”的城乡共治模式,全面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效能,实现城乡等值发展。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动态进程中,往往伴随着旧问题的解决与新问题的出现,即衍生性矛盾的发生。为有效应对挑战,需采取渐进式的改革策略,避免急功近利与一刀切的做法。例如,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时,需充分考虑农民的财产权益,妥善处理土地流转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与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的平衡关系,防止农民被迫失去土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应在财政能力许可范围内紧密贴合各乡村的实际发展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精准供给策略,避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短期内重复建设或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从传统的乡土社会过渡至城乡分割,再演进至当前的城乡融合,我国的城乡社会结构经历了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所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构成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并为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在动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统筹协调推进,构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逻辑。



【参考文献】

王彩娜.以县域为突破口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专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祖辉[N].中国经济时报,2024-08-14.


供稿:吴雅妮

编辑:林玥玥

审核:接栋正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

"城市怎么办"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

urbanchina@vip.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怎么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