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每一个季节错过的,又在这个春天相逢

复旦青年 复旦青年 2023-04-05

2023年3月14日,复旦大学宣布开放校友入校权限,复旦校友可通过校友服务平台申领进校权限,一次申请长期有效。3月16日,复旦大学保卫处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校外访客进校工作的通知》,校外访客可通过在校师生邀请凭身份证进入校园。

 

阔别1145天,随着对校友和校外访客入校权限的开放,校园参观活动重启,“五角场人民公园”时代回来了。

 

怀念的人,未曾谋面的人,终将在此刻相遇。光草的樱花树下,再一次热闹起来。我们采访了十余位曾在复旦及周边学习、生活,或是初次踏入复旦的人,聊了聊他们与复旦校园的相遇与记忆。




复旦青年记者 陈卓扬 马语灿 漆文倩 熊紫莺 周晗驰 朱海嘉 整理

复旦青年记者 胡逸菲 李雨航 于润欣 摄影

复旦青年记者 侯名瑄 计丹洁 编辑


在春天相逢


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许松琛父母:


3月17日,我们从北京出发,坐了五个小时的动车来到上海。一路上,车窗外的树木长出的叶子逐渐多了起来,不再是出发时的“灰了吧唧”。下午五点,走出江湾体育场地铁站,我们在淞沪路和政民路潮湿的十字口摘下口罩,才下过雨,空气分外通透。


南方花开得比北京早,但人穿得一点不比北京少,幸亏早上出门没把棉袍脱喽。途经光华楼时,我们合了个影。


我们一家人都是网球爱好者。在北京,家附近的网球场一小时收费四百元,我们两三周才会破费去一次,平时就带上便携的网去公园的空地打网球。复旦南区的网球场宽敞且免费,儿子预约了两个下午,一家三口一起舒展筋骨。


2021年秋天的开学季,我们本想亲自送儿子入校,哪怕进不了校门,在国定路望一眼光华楼也行。不过当时,工作单位不允许轻易出省流动。时隔一年半,在秋天错过的,又在春天相逢。


▲光草上的人们/图源:胡逸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本科生庞以琳父亲:


3月17日我来邯郸校区给女儿送东西。女儿为我申请了进校邀请码,中午带我到旦苑餐厅吃中饭。走马观花地参观完三层楼后,我们还是选择在一楼自选菜解决午饭,感觉中规中矩,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刚好这天下午女儿没有课,她就带我在邯郸校区转了个遍。光华楼“双子塔”和相辉堂等标志性建筑我都很喜欢,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南区食堂、北区食堂和经世书店里那些埋首学习的年轻人。女儿入学已有半年了,这次我终于能得偿所愿,跨入校门,看看女儿学习的地方。


▲四教前的雕塑/图源:李雨航


楼天韵 复旦大学汉语言学系2021级本科生:


3月11日是我的20岁生日。当天,我的男朋友、在纽约大学读书的赵宇驰飞回上海,同我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线下相伴。


这个三月,上海的雨水很多,难得有几个艳阳天。我一直喜欢在光草上晒太阳,也会常常拍照发给赵宇驰,尤其是草地上看到别的情侣的时候。终于,3月16日上午,在那周的最后一个晴天里,我们等到了校园对外开放的消息。他误以为入校申请有很高的门槛,想尽办法显得恳切,还在理由栏里写下了“进校参观,准备报考”。


我曾多次同他讲起复旦校园里的建筑。从前他来上海找我时,只能远远地看见光华楼30层的高顶。这一次,我们顺着我夜跑的路线,沿着光华大道从东到西横穿了整个复旦校园。


那个周六他就离开了上海。隔着十二小时的时差,我总是处在他的明天。下个学期,我也将前往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交流,距离纽约大学三个小时机程,大约是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


▲复旦校园内的樱花/图源:于润欣


张卓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


毕业后,我常常回来听行业讲座。我加入了大概一百个校友群,还有CDO(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专门对接毕业生,定期对接毕业班的班干部,传达讲座信息。学校暂停对外开放后,有很多校友常去浏览学校官网,盼着什么时候能进校。


3月14日,我在校友群看到复旦开放校友进校权限的消息,预约系统在当天直接崩溃了,根本打不开。第二天,我才约到进校权限。这几天,我回来了很多次,3月20日晚朱彤老师讲养老市场机遇的讲座、21日晚何帆老师谈中国的变量的讲座,我都去现场听了。


我在读书期间很少踏足其他学院。这次校园开放后,我去新闻学院听讲座,居然是第一次找到新闻学院的大门。不过我还没来得及在白天逛校园,不知道校园这两年有什么变化,我的心态倒是发生了很大转变。读书时在学校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现在则是回来“充电”了。


▲3月21日晚讲座结束后何帆给张卓的签名/图源:张卓


Ella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职工子女:


从前,教职工子女有较长一段时间不能进校。后来要登记,一开始三天报备一次,之后一星期一次,现在已经不用重新核对信息了。


我觉得,疫情前后的校园变化不大。我就记得江湾校区食堂门口有一棵树,之前特别茂盛,疫情之后变得一半秃、一半茂盛。


以前,我只在个别地方看到有人喂猫,猫粮的投放地点也很少。疫情过后,每个有猫的地方都开始有猫粮了,猫也更亲人了。我总是会看见猫,猫好像在说我没粮,我要来讨吃的。


▲校园内的骑行者/图源:胡逸菲


五角场的“人民公园”


裔宇欣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8级本科生、2022级研究生:


大一刚开学时,家人关心我在学校的生活,经常会来上海玩。我会带他们在光草上拍拍照,坐一坐,聊聊天,也常带他们去学校食堂。


那时候,“校门是敞开的”,甚至没有现在的分区域栏杆和铁丝网——栏杆和铁丝网是20年秋天建起来的,为了方便刷卡。当时我们宿舍楼下就是南区篮球场,每天都有阿姨跳广场舞。快递会直接送到宿舍楼下,由宿管阿姨代收,外卖甚至可以送到教室门口。最近有一些联系送早餐到寝室的微信群,我觉得本质上是“跑腿”,跟当初的感觉很不一样。


有个学期我每个星期都会去一次同济,因为当时复旦的游泳课都在同济上,江湾校区和枫林校区的游泳馆都还在装修。学生组织常会办一些跨高校的活动,可能在一个活动中大家会先在复旦,再到同济,然后去交大。我和其他学校的朋友也会到彼此的学校去玩,我常常去上财蹭饭。


▲以前私家车可凭学生证入校/图源:裔宇欣


许遥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2011级本科生:


光草曾经是五角场的“人民公园”。我还在校时,有一次傍晚路过光草,那边正在办露天放映会,许多人围着银幕席地而坐、大声谈笑,有学生,也有头发花白、穿着整洁的老先生。过去一问,原来除了校内师生还有周围的居民,通过网络平台的活动展示共同看到消息、来到这里。


当时聊起,我们还说——复旦被几条马路切割,完全封闭的校园已是遐想,不如彻底打开校门做成一所开放的空间。高校为社区提供文化的公共空间,成为社区营造中的一环,社区也为学校活动汇聚更多人气。或许,这就是“大学有了烟火气,社区有了书卷气”。

▲光草上的露天电影放映会/图源:许遥


赵天伦 大学路“屿见面”老板 :


这次校园开放,我还没有进校,不过一直和复旦的同学接触挺多,因为学生大约占到店铺客群的40%。


我和许多学生成了不错的朋友。我们曾计划开一家新店,我还去问了同学们现在在哪工作、附近开店可不可行,他们都非常热情地讲了自己的想法。


印象最深的一个同学来自厦门,叫阿钟。当时他马上要去美国深造,正好我在暑期去了一趟厦门,飞机一落地他就来接我。他把我在当地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带我去吃他觉得很棒的餐厅,还聊了很多人生故事和感情经历。这让我觉得,他不只是客人,还是我很好的朋友。


2016年,复旦有一个类似于小型市集的活动,商户们会提前做一些半成品,再带着锅、电磁炉进校园摆摊。当时我们开业不久,人手各方面腾不出来,就没有去,有点遗憾。现在慢慢放开了,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


▲在屿见面餐厅用餐的顾客们/图源:赵天伦


董怡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


校园开放后,在复旦的朋友帮我申请了进校权限。我本身在高校系统工作,平时就很喜欢去感受不同的校园,所以对复旦春天的景致也比较熟悉。复旦一开放,我就趁玉兰开得最盛的时候来看花。我第一次进校时玉兰花开得很好,有些粉色的还没有开,白色的开得正旺,掉了些花瓣,一只小猫一直在附近晃来晃去。


我家孩子今年读初二。因为住得近,三年前我经常带着他来复旦。他小时候,我们还经常来光华楼,黄昏时我坐在台阶上,看他在台阶上蹦蹦跳跳。因为他喜欢看高处,我们还会乘着电梯上到光华楼的顶端。


这次来,我感觉复旦校园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一进来就看到草坪上有好多小孩子。这让我想到三四年前的复旦——一到夏天的黄昏,老人、孩子以及附近居民都会来到草坪上。大学该有的氛围回来了,有一种熟悉感。


▲董怡拍摄的校园一景/图源:董怡


终于踏进复旦校园


杨昕烨 复旦大学通信工程系2020级本科生:


三校联演一度是北方社每年固定的“仪式”。我入学时没能赶上三校联演,听学长学姐说,他们从前常常和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的相声社团成员互相串门,串着串着就萌生出联合举办演出的想法。当时三所学校各派出两组演员演两段相声,凑一场相声专场,再在三所学校巡回演出。


我们和上财的笑艺堂相声社曾组成几对“旦财搭档”一起演出,如今就剩一对演员还未毕业了。这几年三校联演搁置,3月18日晚的专场在本部学生超市二楼多功能厅举办,这是这对演员时隔多年后的又一次同台。


我目前担任北方社教习,负责新人演员的教学和演出节目质量的监督把控。这次三校联演,我们计划同几年前一样,在4月第一周的周末去上财办一场,第二周的周末在复旦和同济各办一场。


在过去,北方社不仅和五角场周边的学校有联系,甚至和全上海乃至北京、天津的其他高校相声社团也有不错的关系。趁着这次校园开放的契机,我们期待和外校同学一起聊天、一起玩。


2018年11月30日三校联合相声专场——同济场演出照/图源:杨昕烨


川上美来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本科生:


去年一年我一直在线上上课,没有机会体验现实中的校园生活。这学期以来,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我在复旦校园里用中文沟通,在食堂吃饭、购物,能够亲眼看到光草和小猫们——虽然都是很普通的事情,但对我来说都很新奇。


▲复旦校园里的小猫/图源:李雨航


金诗雨 绍兴文理学院学生:


我和初中同学何许自寒假以来有两个月没见面了,约好最近来上海玩。我曾经以为整幢光华楼都是存放档案的地方,这次来才知道楼里有各种会议厅和咖啡厅。光华楼15层的咖啡厅人多到找不到位置坐下,我们点了生椰拿铁和热可可,拍了拍照、聊了会天。咖啡厅有个很好看的穹顶,听说晚上可以透过穹顶看到星星。


晚饭时我们去了北区食堂,尝了食堂二楼的奥利奥双皮奶。因为没有红豆口味双皮奶,何许觉得有点遗憾。


▲金诗雨在星空咖啡厅/图源:何许


孔维健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


我和上海体育学院的几位同学想来复旦参观,于是通过朋友的同学辗转邀请,在3月18日10点左右来到邯郸校区,之后又去了江湾校区。我们去了校区的几个大门、校史馆、光华楼30层、科学馆、各个体育场馆和北区食堂,共享自行车开了又锁。为了逛遍复旦,我们还特意买了共享自行车的周卡。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在光华楼前合影/图源:徐晗翀


我特别留意了两个校区的各个体育场馆。江湾校区羽毛球场的网拉得很直,中间没有凹陷;篮球馆地面干净,几乎可以反光,打篮球受伤的几率会减少很多。因为没有拍子和球,场地也没有空位,我们没有在体育馆运动。


后来我们去北区食堂尝了北京烤鸭、粤菜窗口的肠粉、凤爪和西米露,还买了各种饮料,最开心的是在异乡终于吃到了比较正宗的粤菜。


乔枝 同济大学2022级本科生: 


复旦一直是我的梦中情校。后来我与它错过了,但是我的好朋友没有错过,所以我也有机会进来逛逛。


上个学期,我期盼了一学期都没能成功进校,这学期多次来复旦校门口与好朋友见面,但也没有正式踏进校园。3月16日中午十一点半,我的好朋友得知复旦开放后立即告诉了我,我就马上预约了,十一点五十就成功获得了入校权限。我终于实现了我的小小期望——躺在光草上看看光华楼。


▲复旦校园/图源:胡逸菲


(许遥、Ella、董怡、乔枝为化名)


微信编辑丨朱海嘉

审核丨徐竞彦



往期精彩


对焦丨在百团遇见春天


《望道》复旦首映礼现场实录:“望道者”们守望信仰大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