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罕见的经济学“全才”,他早该获诺奖了! | 诺奖猜想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世说经语 Author 世说经语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倒计时参与我们的竞猜活动了嘛~

▼▼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大竞猜”


2019诺奖来了!今年经济学奖花落谁家?你猜我就送!


今天要介绍的候选人,阿维纳什·迪克西特

是一位罕见的经济学“全才”。


他在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博弈论、

法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

多个经济学领域均做出重量级贡献。


近50年的经济学研究生涯中,

迪克西特始终活跃在学术研究的前沿,

可谓经济学家中的常青树。

让我们祝他好运~


想了解更多经济学奖知识的朋友

可以留意学者李仁贵的直播~

16日18:30,解读今年的经济学奖

感兴趣请扫二维码报名

▼▼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他是一位罕见的经济学“全才”,在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博弈论、法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多个经济学领域均做出了足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量级贡献。


迪克西特教授于1944年出生在印度孟买,1963年获孟买大学理学(数学)学士学位,196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当选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院士,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同时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任教。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2001年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2002年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2005年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


 


迪克西特曾获多个奖项或称号,包括:1985年获印度计量经济学会马哈兰诺比斯纪念奖,1994年获慕尼黑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杰出研究员称号,2001年获布达佩斯大学冯·诺依曼经济科学和公共管理学奖。


迪克西特最有影响的论文是他与斯蒂格利茨合作发表的《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多样化》(1977)一文,该文在经济学界引发了报酬递增理论革命的巨大浪潮。 


作为经济学主流的新古典理论一开始是以完全竞争和报酬不变为基础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来越表现出报酬递增的特性,采用报酬不变假设的传统新古典理论已无法描述现代世界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实。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为具有报酬递增特点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建立数学模型的努力因面临多重均衡解的困境而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借助特殊的恒定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效用函数描述消费者对差别化产品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多样化消费与差别化产品垄断生产的报酬递增性之间的对立统一,首次以严格的数学模型(即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简称“D-S”模型)解析斯密-杨格的报酬递增思想的微观基础。 


D-S模型表明,消费者对多样化消费的偏好及厂商在生产差别化产品上的无止境的规模经济决定了在资源(收入和劳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资源分配于有限种类的产品的生产既可以实现专业化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率,又可以实现分工和由此而来的多样化消费导致的更高的福利水平。


但是,“当品种更为人们所欲求时,即当不同产品为不完全替代品时,将每一厂商的产出水平推进到穷尽所有规模经济的程度,这样的做法一般并不是最优的。”最优状况只能是一定品种数量和一定程度的生产规模经济的组合。随着经济中积累的可用资源(收入和劳动供给)的增加,现有品种专业化生产中潜在的规模经济将被充分发掘。由于消费的无弹性,现有品种的消费将趋向饱和。此时,社会便将相对富余的资源转移到新产品的生产中去。


 


新产品的引入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消费者福利(或真实收入);另一方面,由此而来的分工的扩展又为进一步发掘新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的潜力开辟了空间。这就是由分工和市场容量(收入和劳动力)的扩展所形成的报酬递增的循环累积过程,亦即杨格所谓的“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的报酬递增的动态机理。 


D-S模型的建立,为贸易和增长理论界的创新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平台。20世纪80年代,作为报酬递增理论革命的第二次与第三次浪潮而崛起的新贸易与新增长理论无一例外地采用D-S垄断竞争框架,其中,新增长理论则被称为D-S模型的时间动态版本。


20世纪90年代,报酬递增理论革命的浪潮进一步扩展到经济地理研究领域,由藤田昌久、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等人建立的一系列新经济地理模型被称为D-S模型的空间动态版本。D-S模型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报酬递增理论革命还为此造就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具有冲击诺贝尔奖实力的一流经济学家,如保罗·克鲁格曼、埃尔赫南·赫尔普曼、保罗·罗默等。 


近50年的经济学研究生涯中,迪克西特始终活跃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可谓经济学家中的常青树。这可能与迪克西特独特的研究风格和方法有关。他曾对青年学者的研究提出这样的建议:不要太在意课题的社会意义有多大,要真正关注的是这个课题能否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创造性的想象力。确定某个课题是否适合自己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它能否使自己兴奋。




至于如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迪克西特认为要注意4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合理地安排时间。他建议每个人应对自己在一天中的各个时间段的精神状态有所了解,将处于最佳状态的时间用于真正搞研究,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真正的研究要不吝于花费时间,而对于那些无助于研究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则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千万不要拖延; 


其次,要注重运用抽象思维。虽然经济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只注重形象思维,但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不能拘泥于形象思维,也要注重运用抽象思维,尤其是在进行数量经济研究时更应有较强数理逻辑思维; 


再次,要注重与人合作。事实表明当代取得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家大都是在同别人合作研究下取得的。好的合作伙伴的意见或建议可以使你少走弯路; 


最后,要学会管理研究进度。当一项研究暂时无进展时,可以先将它搁置一边,转向另一个研究项目。这样会使你摆脱研究无进展的压力,有助于灵感的闪现和顿悟。但也要避免过于频繁的转换研究项目。





迪克西特教授最为大众所知的著作是他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博弈论入门读物《策略思维》(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市),该书中文版已经销售数十万册,被誉为“全球最好的博弈论入门读物”。作者鞭辟入里地指出: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


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




相信《策略思维》一书将帮助你学会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胜面。正如作者所说:


 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战而胜之的艺术,这就是策略思维的奥义......假如来自不同背景和行业的读者了解了这些原理,他们就会变成更出色的战略家。






迪克西特教授与奈尔伯夫教授合著力作《策略思维》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市。

《策略思维》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
本书以讲故事取胜。它的学术根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开设的“策略博弈”课程。简而言之,这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你战而胜之的艺术。怎样打赢一场网球,少数如何战胜多数,为什么要“喜爱”你最讨厌的对手等等,都在讨论之列。
这是一门新兴的策略科学,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不同背景和行业的读者如果掌握了这些原理,运筹帷幄取得胜利的本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国内出版经济类教材、学术著作最为重要的出版社之一,长期关注国际经济学前沿理论著作与经典教材的引进出版。截至目前,已有数十位人大出版社作者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2000年至今,该奖项颁发19次,人大出版社作者获奖17次。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本套丛书包括了数十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代表力作,至今已经出版70余种。堪称国内最权威、全面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丛书系列。




相关阅读


2019诺奖来了!今年经济学奖花落谁家?你猜我就送!


贸易话题这么火,新贸易理论奠基者会拿诺奖嘛~ | 诺奖猜想②


经济学界的“小李子”,今年诺奖得主会是他吗?| 诺奖猜想①


Nordhaus&Romer喜提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史上还有这些遗珠之憾


刚刚,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 人大社第39位诺奖得主作者!


14个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冷知识 | 2017年得主竞猜有奖




点击“在看”,邀小伙伴一起来竞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