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出版65周年·“我与人大社”| 邓荣霖:人大社记录了我的治学历程

与时代同行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08-28



新中国的大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1955年-2020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5岁了。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65年来,人大出版社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相伴,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共成长,已发展成为中国马克思理论出版重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重镇、国际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文化交流重镇……


“为读者着想 与时代同行”。


值此65周年社庆之际,我们将推出“人大出版65周年”系列文章,回望我们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中国学术史和中国出版史上留下的足迹,梳理和展望我们在新时代谱写的奋斗华章,共贺人大出版社六十五载峥嵘岁月。 



本文系《中华读书报》刊发的

人大社作者以“我与人大社”为题讲述的

他们与出版社交往合作的经历和感悟。









小编按: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迎来成立65周年之际,人大出版社的作者以“我与人大社”为题讲述了他们与出版社交往合作的经历和感悟。
《中华读书报》11月25日刊出系列文章的第一辑,推出汤仁泽、李秋零、李幼蒸三位学者的文章,他们分别回顾了《梁启超全集》《康德著作全集》《胡塞尔著作集》等几套大书背后的故事(见文末链接)。
12月9日,《中华读书报》刊出系列文章的第二辑,推出黄达、李君如、邓荣霖、马勇四位学者的文章,他们回望了与人大社结缘的故事。小编在此陆续刊发几位作者撰写之原稿,以飨读者。


人大社记录了我的治学历程   

文|邓荣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自从1955年成立以来,与祖国一起历经风雨,今年迎来了建社65周年的喜庆时刻。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创立具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背景——服务新中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肩负着特殊使命——引进前苏联教材,助力教学科研业务。在改革开放后,人民大学出版社结合新的时代使命,不仅引进了大量的西方优秀教材和著作,同时也将更多的中国文化智慧结晶对外展现,取得了丰硕成果,奠定了在国内出版业的一流地位。


时光荏苒,从我1957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到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人民大学出版社一直伴随着我个人在教育与治学方面的发展。我的绝大多数研究成果也都是由人大社编辑出版,可以说,人大社是我的学术思想走向广大读者的“桥梁”。


校任教以后,我在校内授课的同时,还去了北京第一机床厂实习,接触工厂实践,从课本中学到的班组管理、厂部管理等专业知识在实践中逐步真正“落地”。通过一线见闻,以及与工厂员工、厂长等各层级人员的频繁接触,我对当时的工厂运行和管理有了更多的体会与思考,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实践历程。“文革”期间,中国人民大学被迫停办,我进入北京市委研究室工业研究组。因需要起草工业生产方面的文件,我又有机会深入北京各工厂进行调研,也由此加深了对于国有工厂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的了解。


1979年人民大学正式复校,我满怀欣喜回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岗位。不久后,我作为首批国家公派学者之一访学南斯拉夫,第一次走出国门。当时国内尚处在短缺经济之中,而南斯拉夫已经历2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经济发展走在中国前面。在三年多的访问学习中,我克服了语言困难,不断与国外同行交流学习,对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企业管理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邓荣霖教授访学南斯拉夫期间的留影





《南斯拉夫工业经济管理学》《工业公司概论》


1982年回国之后,结合访学期间的知识积累,我开设了国内首个“公司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的同时,我参与了《公司法》及其他相关重要法律的起草制定工作。1987年,经过长期以来的积累和准备,我撰写了《南斯拉夫工业经济管理学》和《工业公司概论》两本著作,由人大社出版发行。


进入学术研究的高峰期后,在人大社的支持下,我又陆续出版了多部使用广泛的教材,包括《公司经营学》(1989年)、《企业兼并问题研究》(1992年)、《现代企业概论》(199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现代企业组织制度》(1998年)、《中小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1999年),还出版了译著《组织行为学》([美]休•阿诺德)等。


2002年,我的个人专著《论公司》在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评价与认可。2019年,学生把我近十来年发表的文章结集成册命名为《论管理》,交给人大社,和经过校订的两本旧著《论公司》《论企业》一起,以“邓荣霖作品集”为题出版。


“邓荣霖作品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就我的感受而言,人民大学出版社作为一家立足学术的出版机构,以三大特点卓然屹立于出版界。首先是教材与著作相结合。从早期服务国家建设需求,大规模出版前苏联教材,到后来大量出版国内作者的优秀教材,再到八九十年代之后,出版众多代表国内一流水准的学术著作,真正实现了两条战线齐头并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民大学出版社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既注重理论性前沿作品的积累,同时又能紧跟社会发展实践,强调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遴选立足实践、服务社会的优秀作品,满足了各类读者的现实需要。最后是本土与世界相结合。人民大学出版社放眼全球,在展现中国学术与实践成果的同时,还敏锐把握各学科和产业实践国际前沿,引进国外优秀的作品,实现了兼通中外。


我写作、出书的目的,一是服务教学,通过著书立说为学生讲授知识;二是服务实践,促进办好中国的公司、中国的企业。希望读者读我的书能得到一些启发,做好该做的事、能做的事,一步步深化认识、解决中国企业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和出版社的同志一样,我最希望的,无疑是作品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无愧于心,也无愧于出版社的品牌。所幸,多年来,我的众多著作得到了各界读者的广泛认可,尤其是来自企业界的积极反馈,使我颇感欣慰。


邓荣霖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班授课


漫漫人生路,学习无止境,实践无止境,未来无限大。我过去经常向学生们提及我的人生格言,“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研结合、教研相长,光阴似箭、耕耘人生”,后来又总结了“专中有博、博中求专,学术思维、创新为魂,实践常青、理论不止,科学知识、代代相传”的治学格言。这些都是我从数十年的教学和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早年的工厂实践和政策研究、法律起草工作让我认识到了立足实践的重要性;出国访学、考察的见闻,让我对未来始终有坚定的信心,对国家、对社会、对下一代,都有着热切的期待,未来值得我们展望。作为学人,我们不能只“抱”着一门课,要紧紧围绕“专”的要求来扩展知识面,又要恰如其分地掌握教学和研究的广度、深度,才能不断产出更成熟、完善的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记录了我几十年的学术道路。我由衷地相信,人大社将继续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作者

邓荣霖,1937年生于福建长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荣霖教授是中国最早系统研究公司理论的著名学者,开创了公司和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领域,被理论界和实业界赞誉为“邓公司”。他围绕公司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发表了大量著述,多次参与国家部委关于公司和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专题讨论和研究,其研究成果和建议成为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经贸委企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等。




相关阅读


人大出版65周年·“我与人大社”| 汤仁泽:一波三折,《梁启超全集》的出版


人大出版65周年·“我与人大社”| 李秋零:二十年,《康德著作全集》的翻译和出版


人大出版65周年·“我与人大社”| 李幼蒸:结缘人大社是我平生一大幸事


人大出版65周年·“我与人大社”丨黄达:一个人的“教材编写史”


人大出版65周年·“我与人大社”| 李君如:一个具有进取精神的出版社


“中国公司研究第一人”邓荣霖:中国最重要的是发展,很多争论没必要




点击“在看”,分享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