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知水平越高,看不惯的东西越少

湘成 读者 2023-07-17



文/湘成


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写过一句话:“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你所看到的世界,其实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射。


认知水平越高,看事情越客观,看山是山,大气磅礴;认知水平越低,看事情越主观,管中窥豹,一叶障目。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



认知狭隘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

庄子说:“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大部分人,都喜欢别人和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和自己不同。


一位博主在微博上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博主与一位朋友去外面游玩,这位朋友翻开了博主室友的朋友圈,看到一张室友下田插秧的照片,然后开始各种吐槽。


她阴阳怪气地评价道:“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假期就只能回家下田插秧。”


更过分的是,她还在留言区嘲笑室友:“这点破事,也值得你发朋友圈?真是很low,出来见见世面吧。”


博主反问她:“你声称自己见过世面,那你分得清小麦和水稻吗?”


虽然她答不出来,却说:“反正她只会窝在小地方,一辈子也不会走多远的。”


来源:全景视觉


一个人看不惯的人和事太多,往往意味着自己认知的匮乏。


总喜欢将他人批驳得一无是处,从而凸显自己内心的优越感,其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做人最忌讳的,就是拿自己的尺子丈量别人的人生,把别人的生活放在自己的秤上秤重。


正如作家亦舒所说:“每个人说另外一个人,道理总是一箩筐一箩筐,丈八的灯,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总看别人不顺眼,势必会遭到别人的嫌恶。


不以己度人、不随意评判别人,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不同

在一次采访中,罗永浩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


他在年轻的时候,特别反感有迷信思想的人,觉得这些人都是自欺欺人。


所以,他一见到那些信风水、求神拜佛的人,就非常反感。


他所交的朋友,自然也没有一个是与这些沾边的。


但直到他创业后,才慢慢开始理解那些人的做法。


事业做得越大,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


信风水也好,拜神也罢,都不过是他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来源:全景视觉

在他们的认知里,神佛之说可以消灾解祸、驱赶厄运。


虽然他仍旧不相信,但是开始慢慢理解和接纳身边的人与自己不同。


歌德曾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各有不同。


尊重彼此的三观,是人与人相处的前提。所以,人际交往中最大的智慧,莫过于尊重别人的不同。


恰如飞鸟不用和鱼同行,高山不必同流水相逢。


真正高层次的人,都懂得平等待人。善待他人的不同,多为别人着想,别人自然会报以尊重。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耕耘的过程。种下善因,收获善果;种下尊重,赢回尊重。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不同。



消除偏见最好的方法:提升认知


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阿Q习惯把凳子叫长凳,所以他鄙视城里人把凳子叫作“条凳”;未庄油煎大头鱼时,都是加半寸长的葱叶,所以他嘲笑城里人竟然给鱼里加切细的葱丝。

对目之所及的一切,阿Q仍然用旧时代的礼义廉耻去评判。


钱大爷的大儿子在城里进过洋学堂,剪了辫子,令阿Q深恶痛绝。


阿Q对女性及弱势群体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一见到尼姑,就会说出一句“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的话来。

他虽身处沼泽,却鄙夷那些在烂泥中依旧顽强挣扎的人。


他看不起新生事物,却不知新旧交替里藏着无数的机遇。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来源于偏见,而偏见则来源于无知。


提高认知水平,其实就是在改变我们的人生。


一个认知水平高的人,看待问题时很少携带自己的主观情绪,如此,也能更加实事求是。


来源:全景视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以前性格冷淡,张口就是“关我什么事”。同事一犯错,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


他曾在自己的书中坦言:“我是一名湖南人,从小我就为生为湖南人而骄傲。我瞧不起一切外省的人与事,也对外省人不屑一顾。”


后来,罗翔在阅读中窥见了自己的自私和偏狭,性格和三观也逐渐有了改变。


他放下了自己的偏见,开始学着包容身边的很多人和事。


你的认知水平在哪个阶段,你的人生就处于哪种状态。


心中充满偏见的人,永远无法看透事情的本质,他们的思想僵化、视野狭隘。


就像《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说的:“我们脑海里有很多低效的、错误的心智模式造成的扭曲认知,只有打破那些思维模式,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的认知,引导着他的处事方式,更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当你跳出自我局限,专注于提升自己,并具备一定的思维深度时,才能一览众山小。




有人说:“曾经,我们吹毛求疵,认为这个世界非黑即白,经常看不惯很多事情。后来才逐渐明白,能做到看人人顺眼,看事事顺心,才是一种智慧。


当你内心豁达开朗,对他人的挑剔自然就没了;

当你待人平和淡然,对他人的抱怨自然就消了。


人生在世,眼宽才能见众生,心宽则能见山海。


桃源在,偏见消。愿你往后守一颗宽容之心度日,做一个自在快活之人。


点个“在看”,提高认知水平,过畅快洒脱人生。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女子拍婚纱照发朋友圈被同事教育,我顿悟了人性中最隐秘的恶

那个靠奶奶捡破烂上大学的男明星,活该上热搜

蹭热度全网第一,活该她次次赚这快钱

5年前,那个扬言“高考太简单,耽误我打工”的狂妄少年,如今怎么样了?

撒贝宁一句话戳中心窝子,那个最没本事的人,才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作者:湘成。责任编辑:Cyan,值班编辑:Cyan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