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育课的弱化,为应试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7-05-15 吉红林 动商研究中心

编 者 按

近日,江苏赣榆教育局长“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再次引起社会舆论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口水战。其实,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课时常被挤占、借用,体育课无奈的妥协、让步,体育课现实的弱化、退化,学校体育明摆的形式化、边缘化、温柔化……,所有这些“高风亮节”,都为应试教育的盛行和坚挺起了吹波助澜的作用?!



说应试教育,不得不提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教育工作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力主使我国的教育从应试向注重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学校教育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产生,发展,泯灭的载体,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程一样,同为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而今却逐渐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近几年,体育课进入中考兴起,全国各省份都在逐渐推行体育中考,在完善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来规范体育课进入中考,并且体育课在中考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上升,要与语数外齐平;评价的标准更是科学合理人性化,平时成绩+最终的临场考试成绩,同为必考科目的语数外史理化也未必有此丰厚的待遇,语数外史理化没有平时成绩,只有最终的考试成绩,地理、生物两科更是以会考的形式草草了事。体育课,何时被这样重视过?


“减负”从提出来之后就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原因是长期在学校教育(应试教育)的高压环境下,学生的身心处于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了新一代人的健康;想通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国的孩子玩的太少了),教育部为此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减负,减少家庭作业、简化课程内容……;而今体育课又光明正大的进入中考,让不少的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表示压力比较大(从小学开始,学生没有习得运动技能,运动成绩差,体育课优等生少,差生多,如今参加考试压力定不小)。这是否与减负背道相驰呢?是否又在为应试教育添油加醋呢?



体育课进入应试这是为何?2006年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自1985年起,中国青少年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爆发力、肺活量等身体素质上连续下降20年;这一惊人的数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造成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连续下降20多年原因来自方方面面,体育课不可饶恕。这是事实,想通过体育中考达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使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不再发声,这是可行的,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读更加优秀的学校,强迫自己去参与体育锻炼,这样一来多数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改善,似乎也达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


    当下体育课的现状:“边缘化”、“三无七不”、“被挤占”、“开不齐开不足”、“可有可无”、“期末提前停课让位给文化课复习考试”、“热衷放羊(重点)”……以上是体育课的常态;本应是体育课的时间去上文化课了,教育部明文规定体育课课时量(一二年级不少于4节每周,三到九年级不少于3节每周,高中不少于2节每周)开不齐开不足,被挤占,课程表和实际实施是两种情况。如果用开体育课的目的来评价当下体育课现状的话,这样的体育课开与不开有何异,学生在教室就像在监狱,出来上体育课就像是犯人出来放风,这样的体育课是不可被人饶恕的。


开体育课是以什么为最终目的呢?以育人为目的,还是以体质为目的,或者以应试为目的。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是以体质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为目的,以育人为目的,但是当面学生体质连续进20年呈下降趋势时,又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应试教育为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当体育课趟入应试这淌浑水时想要回头就不再简单了。


体育课一向安分守己,任由挤占,偶尔放羊还可以,但是一但入了应试之列,体育课定不再安稳,训练式体育课将会再出现,针对应试的内容去上训练式体育课,被应试奴化,固化了体育课,学生习得的运动技能将会更少,也许学生的体育课成绩会有提升,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开体育课的目的:本质上是学技能,强体魄,健全人格,我们期望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习得相关的运动知识技能,强健体魄,健全人格。这些目标是否正在得到实现,值得斟酌!体育课是一种兴趣和技能的养成性艺术课程,不是体质提升的主要工具,如果打算在短短40分钟以内让学生提升体质,这似乎不符合逻辑。


我们力争在改变应试教育,体育课却想要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挤入应试之列;以前体育课把自己的时间贡献给文化课来帮助学生应试,以后体育课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学校教育中抬起头,“我参与应试我骄傲”。



相关链接


图文编辑〡朱灵玉

图片由作者提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请发至邮箱:dongshangyj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