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高考:只能纠偏,不能“停摆”

动商研究中心 动商研究中心 2019-08-3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导语:】近期有媒体报道,原定2018年启动新高考改革的18个省份中,已有10个省份按下了暂停键!不过,对照一下9月10日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讲话精神,2014年开始试行的“新高考”确实需要再纠偏,但不应该“停摆”!


近期,媒体报道称安徽省决定2018年暂不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加上河南、四川、吉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江西、贵州、西藏9个地方,至此,原定2018年启动新高考改革的18个省份中,已有10个省份按下了暂停键——


众所周知,唯分数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科目中,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素质状况、不能反映学生能力的高低等问题,一直使现行高考制度饱受诟病。如专业思想、实验经验、动手能力等等,这些内容如何反映到招生制度中?这都是目前高考制度无法解决的。


 2014年国发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沪、浙于2014年9月年率先实施了“高考改革”。


继沪、浙之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按照新高考模式,高校录取学生主要依据三部分内容: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评价。


但是,从高考改革首批试点的上海和浙江来看,他们孩子的学习负担并没有减轻。


几个典型案例——




浙江案例-1


2017年初

衡水中学进驻浙江平湖,揭牌成立“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浙江省是“新高考”施行的省份,是高考改革的前沿阵地,以“应试”闻名、高考“加工厂”同名、要在教室走廊都装上’防跳窗’的衡水中学进驻“新高考”省份,到底是不是浙江素质教育的倒退呢?








浙江案例-2


去年

钱江晚报官方微博报道,杭州的一位网友发帖说:我女儿在余杭一所小学读二年级。最近听女儿说:老师把学生分三种,精英组、平民组、麻将组。其中,平民组又分好几个等级,而麻将组底下的,就是学习不好的小朋友…班主任语文老师是按每一单元考试来划分,我女儿是在平民组2号,我想麻将组的小朋友心里阴影面积有多大呢?我还想知道,老师有权这样做吗?


上海案例-1


2018年初

上海一退休教授撰写的一篇炮轰“幼升小牛蛙战争”的文章火爆朋友圈。这篇为了让孙子上好的幼儿园,最后把孩子累的精神压力太大出现抽动症的《牛蛙之殇》,讲述了作者外孙从3岁起接受“牛蛙式”教育,后来因为压力过大意外患上幼儿抽动症,幼升小之际,接连被小学歧视和拒收,入学无门,面对残酷的“幼升小战争”,全家愤然决定带孩子离开上海选择教育移民,文中处处彰显着孩子的可怜、家长的无奈以及对教育的不满。








上海案例-2


2016年末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为主号脉的“上海某高中一半男生引体向上得零分”一文(中国青年报,2016.12.12):“上海某高中男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抽测,引体向上及格的不到1/3,能做10个以上的极其罕见;长跑测试,高三跑不过高二,高二跑不过高一;且很多学生对体育成绩极不在意。”经《人民日报》官微发布后,阅读量达1200余万人。



“减负”为什么越减越重?


因为造成负担沉重的根本原因,是“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中高考升学制度。只要教育资源不均衡现在继续存在,择校热就不会真正降温;只要升学还是只看文化课成绩,那么即使学校“减负”了,家长必然还会各凭能力给孩子“加餐”。



2014年国务院“高考改革方案”,旨在改变“唯分数论”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不过,我们整天喊来喊去的教育改革其实不是改革,只是“改良”或者说是不得而为之的教育“纠错行为”。


不从根本问题进行“动真格”的教育改革,“减负”仍然还会只是“治标不治本”。


今年教师节,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还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毋须讳言,现行的高考改革方案,距离习近平讲话精神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如今,新一轮教改如火如荼,全国教育大会后,整体改革方向“摒弃唯分数,提倡高效率”。目前,从已经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3+3”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已成趋势。


充分问计于民,激发、吸纳民智才是明智之举,尤其要善于从民众的批评与质疑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更为重要的是,高考千万不能降低对基础自然科学的考核与选拔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才能保证中国科学家的规模与水平。只有在一定规模与水平的基础上,才会有一定的中国科学家脱颖而出最终斩获诺贝尔奖。没有足够的科学家人群作为支撑,诺贝尔奖的成果就是无源之水,奢望多多获得诺贝尔奖就是痴人说梦。


与之相反,如果在高考改革过程中,大幅度降低了基础自然科学的考核与选拔要求,如果“学这么难的数理化有什么用”等反智言论继续甚嚣尘上,何谈中国科学家的名字能够经常在诺贝尔奖榜单上出现,中国的经济实力能够长久位于世界前列?



延伸阅读


【新高考,建议采用:“3+2+1”模式,

或者“3+1+2”模式】


一、“3+2+1”模式,总分750,8种组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各150分,外语120分;

“2”,指“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两个小组合,考生选择其中一个小组合,每门科目120分;

“1”,指在生物、地理和选择小组合以外的两门或“历史政治”或“物理化学”,共四门科目中任意选择一门,计90分。


二、“3+1+2”模式,总分740分,20种组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各150分,外语120分;

“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计120分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或历史或物理,五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每门科目100分。


说明:如果严格按照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文件精神,全国只能是一盘棋,采用【“3+3”模式】,根本不需要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再兴师动众出台那些大同小异的“高考改革方案”。


第一个“3”,指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

第二个“3”,指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任意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值得注意的是,供选择的科目不仅仅是六门,如浙江就是“7选3”;


“3+2+1”模式中的“1”,也可以是: 选“物理化学”组合的,在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技术、体育、艺术7门中选择1门; 选“历史政治”组合的,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艺术7门中选择1门。

(内容来源于“南理工王宗平‘新浪微博)



推荐阅读

1.高考改革:“3+1+2”模式,大势所趋

2.福建省高考改革:体育100分,实打实地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3.【中国学校体育】不从高考顶层设计入手,学校体育永远举步维艰!



编辑 | 刘晓丽  图源|网络

微信ID:dogshangyjzx

投稿邮箱:dongshangyj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