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丨养老床位“冷热不均”,如何破解?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1-03-07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入住率不达标,我国养老床位在总体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冷热不均”问题也较为突出

 新开业民营养老机构约需经过3~5年的运营艰难期,才能使入住率达到70%左右的合理区间,当前不少民营养老机构的入住率还远未达标

 养老概念界定过广,易造成资金、资源错配

 有些补贴资金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希望实实在在进入养老领域做些事的社会资本对国家相关补贴“看得到、用不上”

 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作出不同定位,促进养老市场的多元化

原题《养老床位为何冷热不均》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闫祥岭 邰思聪 陆华东 尹思源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入住率不达标,我国养老床位在总体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冷热不均”问题也较为突出。


  目前国内养老机构按承办主体分,主要有公办、民营两种形式,公办养老机构多由政府投资,软硬件配备相对齐全,民营养老机构近年发展较快,但在建筑设施、人员及发展环境方面面临诸多待解难题。


  权威数据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约为17.8%;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


  老年人口的持续上升,特别是失能、失智、独居、高龄老年人日益增多,对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社会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调动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提升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显得尤为重要。


养老机构冷热不均


  “公办养老院要排队好几年,等不起。”山东、天津等地不少老人反映,公办养老机构排队时间久、入住难度大。


  天津市养老院是天津最早的公办养老机构,共有850张床位。该院院长孙兆元介绍说,现在登记排队的老人有1400余人,预计需等待1~3年


  不独天津,山东省公办养老机构同样“一床难求”。济南养老服务中心自2016年运营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有入住意愿的老年人自建设之初开始登记,累计已有2000余人。


  就在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同时,民营养老院却“乏人问津”。


  据本刊记者了解,一些新开业的民营养老机构约需经过3~5年的运营艰难期,入住率才能达到70%左右的合理区间,目前不少民营养老机构的入住率还未达到理想效果。


  山东省烟台市圣莱恩康复医院与圣莱恩养老院属“两院一体”型医养结合机构,这家民营养老机构设置床位200张,目前入住老人仅100余人。类似的情况在山东并非个例。


  入住率不足,民营养老机构经营困难。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日月潭养老中心是一家拥有200张床位的公办民营养老机构。中心负责人姜飞介绍,2013年5月至今,日月潭养老中心累计投入达1200多万元,目前仍处亏损状态,回本估计还得至少10年。与此同时,身为民营养老机构,他们还承担着街道办事处10多位五保老人的供养任务。“无论能否自理,政府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偿。可是这连吃饭钱都不够,更别说房间、护理、水电等的成本了。”姜飞说。


“乏人问津”背后


  据本刊记者了解,民营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公办养老机构资源投放多,质优价廉;相对而言民营养老机构“性价比不高”。


  以公办的天津市养老院为例,入住该养老院的老人每个月床位费仅需600元,加上护理、餐饮等其他费用每月需1800元左右,其他市属公办养老机构每月也大概为2000元。价格不高,服务质量却不低。比如天津市第一老年公寓经常组织各类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88岁的老人张璞琦告诉《瞭望》新闻周刊:“院里经常组织各类活动,看电影、联欢会、益智游戏等,还会成立各类兴趣小组,让老人们发挥自己的长处。”


  与这些公办养老机构相比,入住天津市民营养老机构的老人要获得同等服务,花费则要高出许多,部分高档老年公寓每月花销甚至上万元。天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公办养老机构,需承担社会兜底保障功能,其医疗、护理、餐饮等方面条件过硬,价格方面有严格要求。因此,在不少老年人心中,公办养老院又便宜又好,只是“一床难求”。


  本刊记者在北京采访时也发现,虽然民营养老机构近年发展势头迅猛,但公办养老院的牌子和口碑毕竟摆在那里,不少市民反映他们一旦有需求,首选还是公办养老院,因为“选择民营养老机构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选择公办肯定不会错”。


  孙兆元坦言:“很多到天津市养老院登记的老人,其家庭住址附近就有不错的民营养老院,但因为我们是公办,他们还是愿意来我们这里登记。”


  其二,民营养老机构专业从业人员紧缺。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护理从业人员收入待遇较低、工作强度大、流动性高,很多人不愿主动选择这一行业,加之社会地位不高、劳动力紧缺,养老机构招聘相关工作人员非常困难,这种情况在民营养老机构则更为突出。


  以前述圣莱恩养老院为例,该院只有19名护工,年龄全部在40岁以上,17人学历为初中,护工缺口在10人以上。该院院长翟少磊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对招聘的护工,尽力提供优良工作环境。即便如此,年轻人、学历高的也很少有意愿做护工这个活。期望国家出台对护工的补助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有学历的人参与老年人服务工作。”


双管齐下


  多位接受采访的从业人员告诉本刊记者,民营养老机构相对于公立机构之所以显得“性价比不高”,与财政养老资金的支持现状有关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告诉记者,在其调研的区域,政府对民营养老机构每张床位每年补贴仅600元,低于市场成本。政府扶持的举措本来应该是指挥棒,如价格差距太大且缺乏有效监管,很容易导致投资者不实实在在做服务,变相套取政府补贴等乱象丛生。


  济南燕柳老年公寓负责人黄小川反映,民政部门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常常难以落实。“有些政策不了了之,有些设置了不切实际的高门槛,实际补贴申请中会出现审批程序复杂、申请标准不明确等现象。”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层面的养老补贴资金并不少,但养老概念界定过广,易造成资金、资源错配。加上地方落实的问题,导致补贴资金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希望实实在在进入养老领域做些事的社会资本对国家相关补贴“看得到、用不上”。


  业内人士认为,“一床难求”也好,“乏人问津”也罢,说到底是群众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作出不同定位,促进养老市场的多元化。


  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公办养老机构准入机制、准入标准,使其更多发挥托底保障功能,进一步减少公办养老院的床位压力。


  另一方面,针对当前老年人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还要多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原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方嘉珂介绍,除上门看病、帮做家务、康复护理等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以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获得更有品质、更具个性的养老服务,可鼓励社会力量投资高中低档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以满足各类老年人的需求,多渠道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以有效缓解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问题。比如,针对民营养老机构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能有效解决老人的日间照料问题,可出台相应措施进一步开放社区养老服务市场。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建议通过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使更多人更愿意到离家更近的养老机构养老,公立养老机构才能更好地托底。”该负责人说。LW


刊于《瞭望》2019年第13期

延伸阅读

☞ 瞭望专题⑤|迈向老有所养美好未来

☞ 瞭望|民办养老进退皆难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杂志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如有收获,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