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 | 两会开幕,哪些医保提案值得关注?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2-12-22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会4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随着全国两会的开幕,有关医保的话题持续升温。“医保支付改革”、“互联网+医疗”、“医保基金监管”、“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等更是近些年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在这些“热词”的背后,既饱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亦记录着我国医保行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


那么关于今年的两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政协委员们将带来哪些精彩的提案?其中与医疗保障工作相关的又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

优化医保目录谈判制度,扶持本土创新药产业

“国家基本医保目录谈判和续约制度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当前形势下,亟需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供需平衡发展,实现扩大创新药可及性的共同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表示,这也正是他今年准备带上全国两会的提案之一。


“十四五”规划为中国创新药产业勾画了全新蓝图——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8%以上;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研发生产全球化布局、国际销售比重高的大型制药公司。


朱同玉认为,想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中国的制药企业是主体,需要坚定地把资源投入到真正有技术含量且临床需求大的研发管线中,做出更多更好的原创性药物。但另一方面,新时期医改政策的制定实施,也需要与“十四五”确立的创新药产业规划目标进一步匹配。尤其在对于产业影响最大的国家基本医保目录谈判和续约制度上,亟需平衡好医保控费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此,他今年带来了名为《关于优化医保目录谈判制度,扶持本土创新药产业的建议》的提案,并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


一是在医保目录谈判中给予本土创新药品价格优待。朱同玉认为,对于first-in-class或疗效有突破的本土创新药,在进医保目录时,不宜设置价格红线、造成过大降幅,而应该给予一定溢价空间。中国创新药企起步晚,与历经百年发展的跨国药企差距巨大,必须在有限的资本投入、后发的市场劣势、稀缺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之间左支右拙。尽管国家层面对创新药企有一些扶持,但主要集中在药品上市前,在决定药品的定价的医保目录准入环节,还存在政策断层。


“过往几年的医保谈判,国产一线创新药的涌入,和进口药品有效竞争,才大幅拉低了创新药的整体价格。着眼未来十年,为了使本土创新药积极发挥竞争作用,必须从当前就做足扶持工作,保障本土药企合理的收入利润和研发投入,拉近与跨国药企的距离。”朱同玉补充道。


二是同一作用机制的药品,后进医保者与已在目录内产品应保持基本一致的价格。国内创新药大多是从2019年后开始参与医保目录谈判,与医保目录内的同类外资药品存在1-3年的时差,这种客观差距导致了本土药企必须拿出更低的价格,才有可能入选。朱同玉建议,医保谈判时,应该提倡本土创新药保持与目录内同类药品一致的价格,公平竞争。

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

实行三种改革模式加快医保基金保值增值 

郑秉文建议,从实施《医疗保障法》开始,在2024年医保基金出现赤字之前(据2020年11月学习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提供的预测数据,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赤字将于2024年出现),对三类不同情况分别实行三种不同改革模式,同时覆盖全国城乡两类各级医保制度。


第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尚未实现省级统筹层次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基金可实施“协议存款”,对“3年期零存整取”实行彻底改革。这样,平均利率水平可达到3.0%左右,比目前至少可提高1.7个百分点。


第二,已实现省级统筹但基金规模较小的省份,可借鉴美国债券投资的模式,通过发行专项政府债券来购买医保结余资金,以实行保值增值。


第三,已实现省级统筹且基金规模较大的省份,可借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模式,由省级政府出面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也可借鉴职业年金的方式,由省级政府选择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


“总之,无论哪类情况下的改革模式,尤其在疫情期间,地方均应留存6个月可支付的流动性,以确保医疗保障支付能力安全性的万无一失。”郑秉文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甘华田:

推动心理疾病诊疗纳入医保 完善治疗机制

据统计,我国各类心理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人,其中抑郁症患者人数超9500万,抑郁症终生患病率更是达到了6.8%。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推动心理疾病医疗改革迫在眉睫。


对此甘华田认为,要将心理疾病诊疗纳入医保,完善治疗机制。他提出:“心理疾病治疗有两大部分,一个是药物治疗,另一个是心理门诊的咨询,目前药物治疗大多数都纳入了国家医保,但是心理治疗不能仅仅靠药物治疗,它跟其他的疾病不一样,还需要心理咨询治疗,但心理咨询治疗没有纳入医保且费用较高,使得众多心理疾病患者,长期需要自费进行心理治疗,形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如何推动心理疾病诊治纳入医保,完善治疗机制?在甘华田看来,要尽快建立心理疾病医保体系,尽早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纳入医保目录,完善心理疾病治疗的社会保障机制。一方面,可有效缓解心理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患者就医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将心理疾病纳入医保,将其与其它普通疾病同等看待,能引导公众对心理疾病的科学认识,正确对待精神疾病,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患者寻求医疗救助的主动性。不仅如此,还要增加心理疾病医疗资源供给,完善心理医生培养体系,加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培养,建立一批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和专家智库,提高心理疾病诊疗服务供给。通过将心理疾病纳入医保,还可提高医院设置相关科室的积极性,增加医院心理治疗服务的供给。

全国人大代表张琳:

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长期护理保险制

张琳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应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中的一个独立险种,应坚持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原则,个人、单位和政府均应承担筹资责任,应尽快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城镇职工全覆盖,加快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另一方面应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基金来源渠道,探索通过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账户结构,将个人账户中一定比例的资金转变成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等方式,减轻医保基金压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鼓励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拓展筹资渠道,提升长护险服务能力。


张琳还建议,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在前期各试点城市保障范围、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形成全国统一的评估标准体系,优化失能等级评定、护理需求评估、护理保障项目等方面的标准,按失能程度或护理等级进行支付。


同时,张琳建议提高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一方面,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规范护理服务价格标准,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引导和鼓励更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护理服务。在失能评估、业务经办、照护服务等方面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收城镇化就业人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再就业人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每年培训每年考核使之成为专业技术人员。


张琳还建议,完善不同部门涉老资金政策衔接;建立税优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建立独立运行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杜丽群:

进一步加大罕见病医疗保障力度

每一个罕见病患者的家庭,都有着很多的无力与艰辛。目前,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近7000种,80%由基因缺陷引起,约50%在出生或儿童期即可发病,30%会在5岁之前去世,仅有约1%的罕见病有有效治疗药物……这些数字背后,是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面临的更为具象的困境。在他们怀着希望求医问诊、对抗疾病的过程中,“罕见病并不罕见”正在为更多人所认识。


“但罕见病由于临床上病例少、经验少,导致高误诊、高漏诊、用药难等问题,往往被称为‘医学的孤儿’。”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护士长杜丽群向记者表达了她的担忧——“确诊难、没药用”是罕见病患者患病最初的两大痛点,而罕见病药物研发成本高,用户规模小、产量低,药物上市之后,很多罕见病患者又面临买不起的困境。


为缓解上述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做了诸多努力。近年来,国家通过对罕见病药品谈判准入,使罕见病用药价格大幅降低。2021年共有7个罕见病药品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达65%。

来源 | 来源:新京报、澎湃新闻、八点健闻Plus、新浪网、广西云客户端 七月整理

编辑 | 符媚茹 张雯卿

热点文章

• @所有人 “两会”你关注的医保热点有哪些?

• 2022“两会”倒计时:医保领域热点展望

• 倒计时2天!全国两会是个什么会?收好这份知识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