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承与创新】方域萃景:一种集萃胜概彰显地域特质的风景营造观*

点击关注 > 城市规划
2024-09-04

1

  何谓“方域萃景”

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素来重视对区域风景体系的统筹经营,强调立足区域环境的整体视野,遍察山水人文格局,整合一方名胜资源,建构具有标志性、共识性、地域性的区域特色景群,形成“集山川之大美”“聚一方之胜概”的人居环境格局。由此逐渐形成了“方域萃景”的风景营造传统,历史文献中亦有“景聚多方”“群胜具萃”“万景俱集”“景萃四境”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作为一种集萃胜概彰显地域特质的风景营造观,“方域萃景”蕴含多层次实践要义:强调整体地认识区域山川形势,全面考察地域风景资源,做到将“山川之大美”“一方之胜概”尽揽于怀;进而于区域整体格局中巧抓关键,遴选与整合极具标志性、共识性与地域性的名胜资源,建构区域特色景群。此番整体营造实践往往兼收自然山水形胜与历史人文胜迹,兼顾四方之胜、融汇四时之景。其在紧密根植一方山水、集萃一方胜概、彰显一方特质的实践中,创造了多元特色的本土风景体系。

2

 “方域萃景”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以及实地调研可知,中国历史上秉持“方域萃景”的传统营建范例不胜枚举,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如陕西关中,以华山、吴山、太白山等秦岭名山为标识,择取雁塔、古渡、草堂等人文胜迹,营造了“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灞柳风雪”“曲江流饮”的特色景群;汉江平原,依托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湖盆地理格局,遴选阜山、武陵山、大洪山等自然形胜,点缀晴川阁、黄鹤楼、章华台等人文杰作,结合河湖水网景观,创成“汉江朝宗”“晴川夕照”“鹦鹉渔歌”“鹤楼晴眺”“离湖读骚”“章台晓霁”等区域景群;新疆塔里木盆地,北依天山,南接沙漠,当地因借地理形势引天山雪水、开渠筑坝、植树固堤,塑造出大漠深处田园图景,与北侧秀丽挺拔之山川、南侧广袤苍茫之沙海交相辉映,形成天山南麓之特色风景体系;闽东南地区,“山连西北,海抱东南”,当地于沿海鼓山、御国山修寺建台,营造可远眺“海天无际”“御国归帆”、俯瞰“近邑盛慨”“万灶鳞鳞”之宏阔风景格局,时人皆赞“水清山秀,为东南之尤”。凡此等等,皆具启发。本文从诸多案例中遴选晋南盆地、成都平原、榆林地区、杭嘉湖平原,对“方域萃景”的实践要义做进一步阐释。

▲ 新疆总图 [引自《明代中国古代地图集》]

晋南地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中原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腹地,古称“河东”。其核心区域为中部盆地,北隔韩信岭,西据吕梁山脉与黄河,东阻太岳与太行山脉,南邻中条山脉,汾河、涑水河贯穿其间,形势极佳。当地依托“三山夹两盆”的山水格局、盆地中贯的“地堑”地貌、“叶脉”水系以及数量众多的古湖泊,以较为平坦的河谷平原为中心,由内及外、纵览山水、遍察四围,遴选、巧营区域内黄河、汾河、涑水河等大川大河,霍山、中条山、姑射山、紫金山、峨嵋岭、稷王山等名山胜概,龙门、禹王庙、尧陵、舜陵、关帝庙、盐池等人文胜迹,集萃而成“蒲津晚渡”“汾水秋月”“霍岳朝晖”“中条秀色”“姑射晴岚”“紫金积雪”“峨眉绕翠”“舜殿熏风”“禹门叠浪”等景致,形成格局宏阔、意境深远、山河壮美的区域风景集群。古人赞曰:“黄河北来,太华南倚,总水陆之形势,壮关河之气色”“无处非景”,蔚为大观。
▲ 晋南地区风景格局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
▲ 中镇霍山图 [引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修嘉庆十六年(1811年)]
▲ 龙门图 [引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修嘉庆十六年(1811年)]
▲ 中条山图 [引自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解州平陆县志》]
▲ 姑射山图 [引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修嘉庆十六年(1811年)]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群山环抱、河渠纵横、物产富饶,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其地西阻龙门山断裂带、东隔龙泉山界,当地以“两山夹两江”的山水格局与冲积扇地貌为基础,遴选岷山、龙门山、长秋山、邛崃山等名山形胜,岷江、沱江、“水沃西川”都江堰等灌溉水网,诸葛井、洗墨池、杜甫草堂等人文胜迹,以东西两侧山脉为参照,开展区域风景营造实践。累代形成了“龟城春色”“岷山晴雪”“江乡月夜”“峨眉齐雪”“堰堤春涨”“草堂晚眺”“墨池怀古”等景致,建构了揽摄山水、景萃四隅、“山河入图画”的天府胜境。

▲ 蜀川胜概图局部[引自(宋)李公麟《蜀川胜概图》]

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临黄河,自古即“秦之要区,孤悬绝漠,控制诸边,左提右携,脊足扼吭,固今之雄镇也”。该地因借长城及自然天险,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于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等地,跨山控谷、临溪屯戍,营建特色堡墪联防体系,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古人以黄土丘陵沟壑特色地貌为基底,巧寻天桥峡、笔架山、红山、红石峡、驼峰山、石盘山、乌龙山等山塬形胜,以及无定河、榆溪河、秃尾河、窟野河、孤山川、黄甫川等川河水景,经过累代风景发掘与人文营建,依循长城沿线串联多处城郊风景胜地,经营“峡口天桥”“笔架蒸霞”“红山夕照”“驼峰拥翠”“西河漱月”“南塔凌霄”“龙山耸秀”“响水天桥”“黄花古戍”“窟野奔雷”等景致,形成军事防御建设与自然天险胜景有机融合的区域风景集群。
▲ 榆林府属疆域图[引自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敕修陕西通志》]

▲ 榆林地区风景格局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

杭嘉湖平原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古称“浙西”,旧为杭嘉湖三府所在。此地西枕天目、北入太湖、南临钱塘,西侧群山雄秀苍健,东部水网纵横密布,素有“山川清淑、都邑胜丽”之美誉。当地因循负水依山之势,据山为屏、因河为塘,于高山奇巧之处立亭以凭栏远望,于地势平坦之处建塔以合形辅势,以人工营建串联秀美山川,创造出“雷锋夕照、天竺香市”“龙潭暮云、鸳湖春晓”等山水天成、楼台相辅的自然景致;又借河港贯通之利,于水边洼地筑堤围田,塑造了“港里高圩圩内田,露苗风影碧芊芊”的特色圩田景象,形成“山-水-田-城”交相辉映的区域人居图景。

▲ 全漕运道图局部 [引自(清)《全漕运道图》]

总之,“方域萃景”作为一种集萃胜概彰显地域特质的风景营造观,体现了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的整体思维与宏阔视野,折射出古人善于发掘与整合一方特色优势资源、彰显区域环境特质的人居智慧。继承与弘扬“方域萃景”这一优秀传统,强化对区域风景格局的统筹经营,集萃一方名胜、建构特色景群,对于塑造大美城乡、提升人居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王树声图文朱   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 讲师王树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本文通信作者李小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谢妮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创新链(群)项目”(2020ZDLNY06-02);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2-25)共同资助。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规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