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清关于睡眠的一些困惑

小土大橙子 小土大橙子 2022-03-28


小土叨叨:那天群里管理员说到一个现象,妈妈们好像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


A  害怕拒绝孩子,哪怕孩子只是有一点情绪,有一点哭闹,都会担心造成心灵伤害;


B  害怕宠坏孩子,一些正常的安抚举动,也会担心会不会形成依赖,会不会以后没法改。


这就好比一个人,总是杞人忧天,下了一场雨就担心水灾了,几天没下雨,又担忧是不是要干旱。


这篇就想专门分析分析,脑海中这些困扰我们的担忧,希望能启发大家思考。



01



首先,这种担忧是很常见的。


我们第一次当妈,既要对孩子负责,也要对很多孩子之外的人和事负责,单位家庭都压在肩头。


而养育又是信息量巨大的,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小概率的极端事情,都会被放大了地呈现出来,很容易让人紧张,生怕自己行差踏错。



02



下面这些是大家常有的困惑,我们逐一来看。 



困惑1:宝宝有次吃奶睡着了,好紧张,养成奶睡习惯怎么办?



奶睡是自然的,也是母乳妈妈和宝宝独有的亲密联接的方式,没有必要谈之色变。尤其小月龄宝宝,或者在夜间,很难完全避免。


但是自然的意味着我们就应该一味奶睡吗?答案同样不是,这是需要分情况来的,孩子饿了、困了、尿湿了、害怕了、焦虑了,靠喂奶都能止哭,久而久之也就不用去细分需求,不用去了解观察,这样反而会错过孩子表达的讯息,并不能帮助安全感的建立。


养育没有一刀切的简单方案,既要费心思,也要学会放松,才不会在刻舟求剑的路上越走越远。 




困惑2 :睡得少一定会影响生长发育吗?



很多人看到睡眠量标准,很容易往里面套,但其实睡眠量的标准范围是很宽的,而且既然有平均值就有高有低


一个12小时睡眠就足够的孩子,让他睡15小时,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也会给孩子增加很多的压力。


而一个需要15小时睡眠,却只睡12小时的孩子,则能有改善的空间。


所以绝对值少还是多,不说明问题,而是要看对于孩子的需求来说是多还是少,重要的还是观察孩子,从孩子的具体状况以及需要出发。



困惑3 :小睡短接不上呀,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之前有多次的说过,小睡短在小月龄宝宝里面比较常见的。


如果接不上,不要硬接,宝宝有些觉能睡长,有些觉本身就是短觉,需要有的放矢,在观察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要生搬硬套,在照顾宝宝入睡的过程,留意宝宝的情绪,分清有益的轻推有害拔高之间的差别。


拓展阅读:小睡短,日子就过不下去了么?




困惑4 :不能喂纯母乳就对不起孩子了?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母婴圈存在鄙视链:

比如,纯母乳亲喂 ↘ 母乳瓶喂 ↘ 混合喂养 ↘ 配方奶喂养 ......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其实每个家庭的资源和情况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我们选择如何做,是因为自己认同,而不是为了站在鄙视链顶端diss别人,对吗。



困惑5 :改善睡眠只能靠睡眠训练?



睡眠训练的争议由来已久,睡眠训练一般是指把孩子放在床上后,不再进行安抚,哭闹时间也相对比较久,这种方式一百多年前由一位美国的儿科医生提出。


首先要明确的是,如果放任孩子哭,长时间不予安抚,有可能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短期内可能会有情绪压力,一定要谨慎。


睡眠训练不是必须的选择,并不是不训练就不能睡好。


学习睡眠知识的过程,是帮我们把握大方向,通过规律的生活更加了解宝宝的需求,了解到每个月龄可能出现的状况,能更从容地应对,减少焦虑。


这里有个误区,很多妈妈会陷入莫名的自责,感觉是只要孩子会哭,就会有心理创伤,其实成长的过程中,哭闹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可以努力减少哭闹,但如果一听哭就感到焦虑、无法忍受,这会妨碍孩子的表达,又怎么能从容应对。


孩子不是家庭唯一的中心,父母不需要一味放弃自己的需求,才能养育孩子


如果被睡眠问题困扰,权衡利弊,寻求改变,是正当合理的,不应该因此而受到鞭挞和鄙视,没有精力充沛的父母,又何谈高质量的陪伴呢。





困惑6: 只有实现自主入睡才算没有睡眠问题吗?



并不是这样,自主入睡,只是睡眠方式的一种,它虽然可能对睡眠状况的改观有帮助,它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睡眠问题,也不需要盲目地去追求


睡眠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也可能会越来越好转,不能实现自主入睡,不代表就是有问题。


经常有妈妈问,用安抚奶嘴算不算自主入睡?拍拍算不算自主入睡? 其实这样的纠结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养的是孩子,不是定义。


有些孩子奶睡也照样睡得很好,妈妈小孩都挺舒服,这就不需要改变什么。有些小孩被过度干扰,因为哄睡困难,缺觉严重,这种情况,就可以尝试改变。


比起是否符合定义,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状态。



03


就像那个忧天的人,从全年来看,多下一场雨,少下一场雨,并没有那么深远的影响,我们不妨把目光放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段来看。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同样的做法,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身上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偶然因素。


共性可以参考,但更重要的是摸索个性,我们尽力而为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精准养育是无法实现的,放下执念,可能会发现生活容易许多。




关于这个号




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的作者,这里是3年多的老号,下面这幅图是这个号里的历史推文关键词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睡眠发愁?小土睡眠课陪你,附群及赠书

课程群加 xiaotukecheng6 那个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