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KHGEARS钧兴谐波 | 演讲】孙立宁教授: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的技术趋势

廖文清 高工机器人 2023-02-12

今日推荐

高工机器CEO圈群招募中,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加微信号:13632944360入群;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单位-姓名-职务,通过审核后我们将邀请进群。

本文总计

2375

读完共需

5

分钟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使制造过程更加柔性、智能和集成。这是制造发展的一个方向,并不是今天说明天就能实现的。《中国制造2025》是在为这个阶段做一些储备,是围绕着未来30年国家产业升级进行布局。到2035年前后,中国才会步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服务型智造的关键期。在2049年时,智能制造水平会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甚至在若干领域引领发展。” 

  

在由高工机器人、高工产研联合举办的利元亨•2018高工机器人年会暨阿童木机器人•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国家科技部服务机器人重点科技专项总体组专家、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首先发表了《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的技术趋势》的主题演讲。



当前,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部分,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健康、家庭以及交通、农业等各领域。此外,企业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达到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目的,同时需要机制的创新。

  

关于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趋势

  

这两年,智能制造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未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在人机交互和信息交流方面的发展,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预计到2020年,机器人能够具备自主认知与感知能力;到2030年,有可能制造出具备学习、推理和进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如此发展,未来人机共存时代一定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机器人作为智能生活重要的一环,伴随我们从生到老的时代已经开始,教育机器人铺天盖地,扫地机器人大量应用,未来助残的机器人的需求将会更大。

  

从健康方面来看,不仅是中国,欧洲和美国这些年来一直把健康和机器人进行有效的结合,到2045年基本上会形成“机器人+微纳+3D+人工智能”交叉融合,改变医疗健康模式,智能精准、网络化、形成巨大的产业链,这样就能改变现有的医疗模式,实现大众享受小康,高科技进入生活,背后是技术、科学和产业。



另一方面,工信部提出了智能终端的问题,这是基于生活、服务、健康,包括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一些设备作为智能产品的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政府及需求会引导企业打造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因为它形成一个网络化,互联网时代的制造模式必定会提供网络和数据平台,形成基于人工智能的各类智能制造系统。

  

孙立宁教授指出,目前的确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医疗健康等方面有很大需求,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系统肯定会取得很大的应用。“2018—2020年我们国家重点支持八个方面:服务机器人、网联车、智能翻译、语音交互、智能家居、医疗影像、身份识别系统、无人机。”

  

从机器人发展现状来看,孙立宁教授认为技术创新前期可以认为是从北到南,以哈尔滨、沈阳为代表的人才技术,包括国家的第一个机器人创新中心来自于北方,而应用来自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接下来是“一带一路”,在中国的大西部,这样看来全中国在机器人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布局。

  

“当前基于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仍然是重要的话题,基于视觉和力觉这方面的工业机器人非常关键,通过这些技术的解决才能实现人机协同作业,实现人机共享任务和环境。”孙立宁教授特别强调。


  

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十年,美的、海尔等大企业的冰箱彩电都是人工组装为主,通过三五年的自动化改造,大量劳动密集型工位实现了自动化作业,这表明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的的确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 

  

孙教授表示,尽管如此,从智能制造的智能系统方面实现来看,中国实际上还缺很多底层的设计工具,包括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工具。另外,“语音的技术、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机器人结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路仍然很漫长,挑战仍然很多,也并不是那么乐观。”

  

关于智能制造的建议

  

孙教授表示,从机器人来看,智能制造在各级政府普遍受到重视,各地都做了相应规划,但在顶层设计与战略定位方面还需要完善。另外,企业积极,但缺少技术人才;科研机构积极,但机构落地不够;新工艺、新方法以及装配集成方面积累和沉淀需要时间。

  

因此,他建议首先应当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以及健全复合人才建设机制等。由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预测,到2020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万,到2025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450万。所以现在出现了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力度还是不够,这就需要加快平台建设,创新体制建设。”



其次,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平台的建设,建立了包括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联盟等,区域产业创新体系也开始建立,许多省、区、区都在建设,但协同性不够,需要围绕不同地区的定位和特色打造创新平台来实现良性协同发展。

  

“这是一个典型的模式:政府+机构+团队,现在的问题是孵化器相对容易,但研发平台很难做,投入大,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总体来都在逐渐发展,探索打造多元的平台,组合的要素和重点也不一样,有的偏研发,有的偏孵化,有的偏行业服务。”孙立宁教授如是说。

  

实际上,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苏州市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在相城建立了一些研发中心,打造核心技术平台、检测平台、技术孵化平台,围绕这四个方向进行研发,孵化了一些企业,从工业机器人到智能制造系统,从农业机器人到特种机器人等都有涵盖。此外,哈尔滨工大博实股份公司和苏州高新区共同打造了苏州市医用机器人协同创新研究院,开发医用机器人,以微创手术为切入点,不断孵化出新的手术机器人,逐步替代国外进口机器人。

  

“通过创新平台的建设,探索创新机制,整合相关的技术、人才,通过资本的注入加快产业发展,形成中国智能制造的人才链、创新链、资本练和产业链。”孙立宁教授最后强调。


2018高工机器人年会


2018利元亨▪高工机器人年会暨阿童木机器人▪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时   间:2018年12月16-18日

地   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维纳斯皇家酒店

联系人:

宋女士:13590252540

罗女士:13632944360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查看现场直播



往期推荐

▪ 跨界机器人与无人驾驶,高仙打造从底层技术到商用落地的闭环


▪ 埃斯顿诸春华谈中国机器人的上升之道


▪ 全球首款超轻量RV问世:谐波减速器再现挑战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