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卓谐波陈伟南:钝感的智慧

廖文清 高工机器人 2022-06-26



2019高工机器人年会倒计时12


2019年12月11-13日,以“生态互联•逆势突围”为主题的“利元亨•2019高工机器人年会”将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举行,欢迎踊跃报名,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报名链接。


☎ 参会咨询:罗女士 13632944360(同微信号)

钝感是世界上很宝贵的品质,没有一时一地的蛰伏和一城一池的取舍,很难积累出真正的格局、势能和广阔。

文 | 廖文清

编辑 | 西门



NO.8

人物特辑


在《2019年胡润百富榜》名单中,从企业家出生地来看,浙商连续第二年蝉联第一宝座,以238人领先于229人的粤商,无愧为中国的第一商帮。

 

今天大家如雷贯耳的企业家中如马云、丁磊、杨元庆、郭广昌、任正非、陈天桥、李书福、宗庆后、鲍岳桥、求伯君、沈国军、江南春、宋卫平、鲁冠球……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浙江人。

 

有人拿登山的例子来形容浙商:很多人一起爬山,抬头看到山腰上有一拨人在兴奋地朝他们招手。于是,山脚下的人们急切地想走上前人的攀援之道。那些山腰上的人便是浙商。

 

如果以这个比喻来看,在谐波减速器行业,作为浙商中一员的陈伟南就是那个一开始站在山腰上的人,只不过后来,当别人都在往山顶冲的时候,他还蛰伏在山腰积蓄体力。对于山卓谐波来说,冲刺才刚刚开始。

 

七年的蛰伏


为什么说陈伟南也是最先站在山腰上的人,是因为,早在2010年的时候,他就嗅到了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0年,陈伟南成立了一家公司做机器人集成,当时是买来ABB的二手机器人进行应用,而机器人当中最易损的部件就是谐波减速器,当时陈伟南发现换谐波减速器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彼时的谐波减速器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国产谐波减速器一片空白,市场上只能买到日本哈默纳科HD的谐波减速器,一个就要8000—10000元,有些型号还不好买,而且交货期长达半年以上。


山卓谐波总经理陈伟南

 

“偌大的中国,竟然全靠进口?要不就自己研发谐波减速器吧!”陈伟南心想,反正都折腾了那么多年,不信中国人就做不出这玩意!

 

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2011年,陈伟南便组建了以自己为首的谐波减速器研发团队,当时团队只有5个人,从材料的研发到设备的购买,他都亲自参与。

 

但好在本身就是做五金加工的陈伟南有自己的车床加工设备、CNC加工中心,还有磨床等设备,所以相对于一些没有任何加工经验的企业来说,山卓谐波切入这一行业稍稍有点优势。“除了滚齿机和插齿机找了一家日本企业代工,其它的设备我们都有。”陈伟南说。

 

2014年,山卓谐波第一款谐波减速器样品出来了,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问题。

 

经历2000多个日夜,2017年,山卓谐波研发的谐波减速器产品经国家工业机器人检测中心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最高水平A级。

 

那一年,重庆两江区召开全球机器人摸底大会,有五家谐波减速器企业参与摸底调查,山卓谐波就是其中一家,当时山卓的产品已经获得了第一名,但是囿于产品线不全、产品不丰富、稳定性不够的问题,陈伟南并没有因此而将产品推向市场,只在几家兄弟公司开始试用并验证。

 

直到2018年下半年,公司经营团队逐步到位后,陈伟南才开始大力推向市场。

 

从2011年到2018年,7年的时间,公司投入了将近6000万,全部都是股东自有的资金。“到现在为止,我们山卓都还没有动用外部的资金。”他说。

 

这7年来,时间成本已经难以预估。陈伟南说,“时间是最贵的”,7年在互联网行业都足以缔造一家独角兽企业;但这七年,陈伟南和股东们扔下去的钱没有泛起半点水花,越是这样,他越觉得不甘心:“从1998年创业到现在,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投入到里边去了,最重要的是投入了那么多时间,不搞出一点名堂都对不起自己。即便熬得很辛苦,累了就随便趴一下,困了就着沙发睡一下。” 

 

在前期研发谐波减速器的七年时间里,如果要说收获,陈伟南首先想到的还是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

 

比如研发总工陈勰,在机械传动设计浸染20年,可以说是民间谐波减速器研发第一战队,具有10年谐波减速器研发设计经验;而工程工艺总工胡升平致力于德国钟表齿轮机械设计研发5年之久,在谐波减速器研发设计上也经过了6年的考验,还有拥有25年工作经验的钳工等,他亲密地称这些人为“兄弟” 。


后来,又有以舒美玲为主的经营团队逐步加入,形成现在功能齐全,分工明确,有很强战斗力的专业团队。

 

“‘术业有专攻’,个人力量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今天山卓谐波产品被客户认可的背后,正是我们团队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攻坚克难的结果。”陈伟南说。

 

蓄势待发


在7年的蛰伏之后,陈伟南终于看到了曙光,山卓谐波也似乎已经到了蓄势待发的阶段。

 

“今年上半年,山卓谐波接连获多份订单,部分客户一次订单就达15000台以上。10月份,山卓再次斩获近4000台的大订单,截至10月31日,山卓谐波已经签订20000多台的谐波减速器订单”。陈伟南说。作为山卓谐波的领头人,他温润的外表下难掩开心。


而今年,已过50岁的陈伟南也渐渐明白了“知天命”的内涵,无外乎是“尽人事,听天命”。

 

“最难的还是材料,材料走的冤枉路太多了。”说到这里,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很多谐波同行现在用的都是日本的材料,我们山卓用的都是自己研发的创新材料。”

 

刚开始研发材料的时候,因为量不够大,没有人愿意帮忙加工,山卓又没有炼钢厂,踩了很多坑。“像宝钢这样的,最少要100吨才会做,所以我们后来就找了一些相对比较小的钢厂按我们的配方加工材料,一次20吨就可以。”陈伟南表示,“虽然可以加工了,但20吨也就意味着山卓要花比市场更高的价格购买这些钢材,一旦材料检测不合适,最后还要思考如何消化这部分的钢材。”

 

据陈伟南透露,山卓自主研发的材料已经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最终研发出最适合谐波减速器特性的材料,这种材料很好的平衡了谐波减速器的综合参数要求,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产品的精度寿命可以达到20000小时。

 

材料的坑踩完了,还有产品的刚性的问题要解决,事实上,随着市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谐波减速器刚性(又称承载扭矩)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材料、齿形啮合、设备改进,山卓谐波产品承载扭矩高出行业友商的30%以上;此外,谐波减速器量产的一致性是衡量一家企业产品是否能够被客户接受的重要指标。目前山卓谐波产品出货一致性到达99%。

 

2019年3月8日,陈伟南接受了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卫视《创见未来》栏目组的邀约,对其和山卓团队做了深度的采访报道。采访中,陈伟南在节目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谐波减速器既要柔性,又要刚性。”他也是一个兼具柔性和刚性的人。


陈伟南接受《创见未来》采访

 

2019年7月23日,陈伟南受邀参加了由国家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主办的机器人用减速器CR认证工作专家组成立暨《机器人用减速器CR认证规则》研讨会,并被聘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机器人用减速器CR认证规则》标准的制定工作。


2019年12月1日,陈伟南再次受邀参加由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会展中心(广州)主办的“机器人精密减速器检测认证技术论坛”,并作为特邀主讲嘉宾与行业主管领导和技术专家与企业、研发机构共同探讨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制造及技术要点。

 

保持钝感


前几天,一位做工程技术研发工作的业内人士说:“我非常欣赏陈总这样的人,做事情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他口中的陈总就是陈伟南,两个同样对技术有着“强迫症”的人一见如故,成为亦商亦友的关系,惺惺相惜。

 

陈伟南将自己归类为“不安于现状”、“爱折腾”的人,这一折腾就是近三十年。

 

1991年,陈伟南还在浙江的家里开五金店,但最终没能做起来。之后,他便来到深圳五金厂打工,1998年创业的时候,还是干起了老本行开五金厂,到后来做自动化设备,然后进入谐波减速器行业。他笑称:这近三十年来,我还是做跟“打铁”相关的事情。

 

在这个“快”时代里,能坚持做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潜心研发七年,还不受外界的诱惑就更不容易,只能说,他是一个对外界稍显钝感的人。

 

2018年年初的时候,第一次见到陈伟南,他西装革履娓娓说到山卓的产品和技术,语速缓慢,气质里有说不出的沉稳。


2018年第一次采访陈伟南

 

那时候正是山卓推出的谐波减速器产品通过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的检测的时候,在此之前,国产谐波减速器刚经历了一次小幅度的爆发,新进者络绎不绝,但山卓并没有马上抓住这一风口将自己的产品推出市场。

 

“还需要优化、迭代,自己不满意,兄弟公司用着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抖动共振,虽然这是很多国产谐波减速器的通病,但是我们就想把这个通病解决了,这样产品才能过硬,赢得客户的信赖。” 陈伟南说,跟一些市场化的公司路线不同的是,直到现在,陈伟南仍然觉得,产品好了,自然就有市场。

 

“现在中国市场机器人的万人拥有率才几十台,韩国和日本都是几百台,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何必为了这一点市场争得面红耳赤。市场还那么大,谁的产品好,自然有一席之地。”陈伟南如是说,他也坦言,如果在2017年就将产品推出市场,山卓自己也是底气不足。

 

也正是因为钝感,在外界都喊着“今年很难过”的时候,陈伟南反而一点压力都没有感受到,“我没有经历2017年的缺货,也自然没有经历2018年的大萧条,对我来说,2019年就是新的开始。

 

“刚开始一个月出货300—400台,再到后来的500——600台,到10月份出货2000多台,我们是越做越有信心。”陈伟南进一步补充到。“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我觉得前景一片大好,目前我们正打算添购设备。”

 

有人说:钝感是世界上很宝贵的品质,没有一时一地的蛰伏和一城一池的取舍,很难积累出真正的格局、势能和广阔。在这个每个人都计算着如何踩着节奏和风口的时代,像陈伟南一样还活在“象牙塔”的人可能会被看作愚钝,但钝感正是他们的保护色,这个时代也确实需要一些保持钝感的人,不受外界干扰地专注做一些事情,特别是机器人行业。



招募作者

高工机器人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my.pan@gaogong12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人物特辑|往期推荐

 NO.7 “不断踩坑是我做过的最疯狂的事情”


 NO.6 他是敢吃螃蟹第一人:愿世界被机器人“温柔”以待


▪ NO.5 勃肯特王岳超:并联机器人“颠覆者”


▪ NO.4 机器人创业者往事:不安、拼命、横冲直撞


 NO.3 另类清华人  他们选择工业机器人(下)


▪ NO.2 另类“清华人”:他们选择工业机器人 (上)


▪ NO.1 许礼进:埃夫特的思考和抉择

码字不易,支持下小编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