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摄影忆事丨刘建生:沙特国王走了以色列总理老内又来了

2017-03-22 刘建生 新三届

        作者简介:

        刘建生,1954年生人,1969-1976年当兵,1976-1979年当工人,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1984-2014年新华社摄影部中央组记者,现已退休。作者专著《当代风流:我镜头中的100位世界领袖》,新华出版社2008年出版。



        沙特国王萨勒曼揣着签署的650亿美元的合同协议刚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又来了。不过这位沙特新国王我没拍过,因为在他上台之前我就歇菜了。我只拍过他的哥哥,老国王阿卜杜拉。


        2005年,81岁的阿卜杜拉继承王位。阿卜杜拉国王上任后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访问中国的沙特国王,第一个出访的国家是中国。


       阿卜杜拉从小就被他的国王父亲施以严格教育。他曾经被送出王宫,与居无定所的阿拉伯贝多因人一起生活,以了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阿卜杜拉国王曾回忆说:“父亲总是训练我们光着脚走路,规定我们每天天亮前两小时起床,每顿尽可能少量进食,骑马也要骑无鞍的马。”这种“走基层”式的锻炼,使国王了解民间疾苦,并且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对需要帮助者乐于慷慨解囊。


      2008年5月,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后,阿卜杜拉国王迅速向我国捐赠了五千万美元的现金和一千万美元的物资,是世界各国最多的。

阿卜杜拉国王的照片,本人2006年4月摄于沙特首都利雅得皇宫。


       3月19日上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启程前往北京,开始对中国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以色列时报》报道称,与他同行的人员除5位内阁部长外,还有由约90名各领域商界人士组成的商务代表团,堪称以色列出访的史上最大商务代表团。我估计,这回不签个几百亿美元的协议,老内是不肯罢休的。 

        

          1998年5月的一天,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前,浩浩荡荡地停下了一溜警车开道的车队。随着乒乒乓乓的开关门声,从主车里下来一个个头中等、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他身着深色西装,朝着四处看了一眼后,马上掏出一副黑色墨镜戴在脸上。随即,七八个同样穿深色西装、面戴黑色墨镜的以色列警卫,迅速地把他围在了中间。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那天的任务,是拍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参观故宫。见此情景,他不禁有些迟疑:在这些长得差不多、打扮一模一样的外国人中,到底谁是内塔尼亚胡呢?当然,凭着他参加革命多年的经验,很快找到了拍摄目标。 他于是给这张照片起名为《谁是内塔尼亚胡?》  


         就在头一天内塔尼亚胡与朱总理会谈时 ,朱老板对他开玩笑说:“你在中国知名度很高。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认识你的人也许比认识我的人还多。”老内听罢哈哈大笑说:“那咱俩就把警卫撤掉试试看?” 不过,从他参观故宫的现场看,尽管那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以色列的特工们也丝毫不敢大意。      


      当时我在“接待计划”上看到,当晚CCTV水均益他们要在钓鱼台专访内塔尼亚胡,我就找了一个借口混进去“蹭拍”。我估计,尽管以色列的情报人员在全世界都有名,但是可能也分不清CCTV和新华社的区别。当然,人家可能也是对中国媒体开放。 


        以色列警卫安检的认真程度让你都觉得烦人。人过了安检机后,他们开始检查摄影包。当时我还挺热情的想和这些警卫套瓷,没想到马上给我轰一边去,让我站在离摄影包两米开外的地方。 然后,他们非常耐心地把每一个口袋翻开,看看有什么东西。然后再把每一个镜头盖打开,拿着镜头对着灯光看。然后再把照相机按过一张胶卷,最后再让你把闪光灯闪一下光。


        内塔尼亚胡在那天接受水均益专访时精力充沛,语调低沉雄浑。面对着当年还比较瘦小的水均益,不断挥动着巨大的拳头,幸好两人之间还隔了一张桌子。

 

        十年后,内塔尼亚胡又卷土重来,再次登上以色列总理宝座至今。想起当年他不断挥拳的样子,俺好像明白ISIS为什么不敢招惹以色列了。


      以色列是一个犹太民族占多数的国家,而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聪慧、勤奋的民族。早在2006年,《环球时报》在全国发起了一个评选“影响近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的活动。在入选的50个外国人中,犹太人竟然占了四分之一强。


        在他们当中,有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有在红军时期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李德;有写了《梦的解析》的弗洛伊德;有创建了“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有旧上海的地产大王哈同;有当年的世界首富洛克菲勒;有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基辛格;有第一个在中国投资建厂的石油大亨哈默; 有写了《第三次浪潮》的托夫勒;还有导演了《大白鲨》、《侏罗纪公园》的斯皮尔伯格 。真是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根据权威统计,2007年全世界的犹太人一共有1320万,仅仅占世界人口的0.2%左右。然而,在诺贝尔奖获得者里面,犹太裔人士却占到了22%。 


        内塔尼亚胡1949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他的父亲是犹太历史学教授,他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内塔尼亚胡天资聪颖,知识广泛。他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又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此后又在哈佛大学学习政治学。1996年他当选以色列总理。十年后内塔尼亚胡又卷土重来,再次登上以色列总理宝座直至现在。

内塔尼亚胡这些照片,本人1998年摄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原载作者微信公号“老刘摄影忆事”,本号获许可转发。)    


刘建生读本:

五套《毛选》打江山的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

土耳其总统与荷兰首相的高峰对撞

镜头下的韩国女总统朴槿惠

我拍美国总统奥巴马

锦涛同志给我号脉

我拍赵总书记

我拍邓大人



记者专题:

李培禹:胡同没了人还在

陈原: 鲁迅投笔怒怼的“三一八”,

究竟谁是主使?

陈原: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

五百年卧虎藏龙

陈原:与于是之交往的岁月

陈原:我与冯其庸先生的半世纪交往

熊晓杰:杨小姐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陈小鹰:我的洋派婚礼

陈小鹰:以色列高价导游伊萨卡

鲁晓晨:朝鲜亲历记

刘宇:记者镜头下的朝鲜

刘宇:新华社摄影记者的器材流水账

刘宇:每一张照片都是时间的化石

刘宇:保存日子的方法是把日子拍成照片

龚炽荣:一起去北京上学的伙伴

林晨:我在新华社三十年

孟国治:我宁愿没有这个一等奖

刘澜昌:罗湖桥那边的记者生涯

高初建:回忆阿塞拜疆之行

何砚平:马海德医生的名片

张岳庚:在北极守望北极熊

张岳庚:我两次从南极归来

吴晔:我一直很认真地幼稚着

张善炬:跟着锦涛书记跑乡下

侯杰:访寻长眠坦赞铁路的中国英魂

侯杰:走进非洲or走出非洲

侯杰:我与70年前的那场战争

马道:与“爱”有关的故事

郭少达:张也和我捉迷藏

徐世平:挑战企鹅帝国的资深媒体人

班和平:孝子贤媳活埋“黑蛇精”父亲

黄清水:30年前农村大包干采访追忆

李辉:他诠释了媒体人的另一条路

张伟光:那一年耀邦出镜,我出了一点力

鲁晓晨:新闻人虽力薄而努力不懈

胡舒立:大真无争张善炬

姜波忆范敬宜:老范,我好想你呀!





一个魔幻神奇的世界

 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