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刷脸”挂号,患者在担忧什么?| 新京报快评

罗志华 新京报评论 2024-05-01
医疗信息技术开发,应以个人信息保护为前提。
2023年11月22日,在医院门诊结算窗口处,患者刷脸缴费。图/新华社
文 | 罗志华
医院线上挂号也要“刷脸”了?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有市民告诉记者,他在某家医院的小程序挂号时,不仅需要先填写就诊人信息,还需要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但另换一家医院后,只需填写就诊人信息就能预约挂号。
此外,该市民还发现,有的医院小程序可添加多个就诊人,而添加这些就诊人信息时也无须人脸识别验证。同样是线上挂号,为何有的需要人脸识别,有的不需要?线上挂号前进行人脸识别是否有必要?
当前,“刷脸”挂号成为医院创新的一个新领域。2023年5月8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正式启动“全流程无感就医”模式,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完成建档、挂号、预约、就诊等流程。从2023年11月起,“刷脸”挂号就医模式在广州、深圳等地多家医院出现。
但由于针对“刷脸”挂号的创新进度不同,就会出现创新和传统方式并存的局面。随着医疗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刷脸”挂号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从而变得越来越普遍。
过去,针对“刷脸”在商业领域的运用,社会已展开过充分讨论。目前已形成的基本共识是,“刷脸”可以提高生活和商业活动的便捷度,但风险也不容低估,因此在推广“刷脸”服务时,要求最小限度收集信息、强化信息保护,并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等。
而“刷脸”挂号,因为涉及疾病等更加敏感的个人信息,民众更担心“刷脸”挂号出现隐私泄露,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与此同时,“刷脸”也是落实挂号实名制最彻底的手段,而挂号实名制对于“号贩子”具有治本之效。
此外,外出看病忘记带病历或就诊卡是常事,“刷脸”挂号若能得到普及,就可以免除携带病历资料和卡证等麻烦,在跨省异地就医已得到普及的背景下,这项便民举措尤显重要。
更关键的是,医保缴费、出院结算等费用支付,均可通过“刷脸”进行,不仅十分方便快速,而且具有防范骗保和盗刷医保卡等作用。
“刷脸”挂号是个医院创新的新话题,但仍涉及信息技术利用与隐私保护这个老问题。在过去,这方面的争议在医疗系统也不少见,比如采集并上报孕产妇和新生儿信息,利于提升母婴保健水平,但也出现孕产妇和新生儿信息泄露问题。
再比如,医生开直播便于普及医学与健康知识,共享电子病历对于医学科研和开发人工智能医疗产品也大有好处,但同样会引发暴露隐私等担忧。
如今的“刷脸”挂号,是这个两难问题的一种新表现,将来也一定会出现更多类似争议。医疗领域化解这道难题,亟待统一、明确的基本规则。
信息技术带给医疗诸多益处值得肯定,其潜在作用更有待开发。但医疗隐私是最敏感和最容易被侵犯的个人隐私,医疗信息技术开发应以个人信息保护为前提。当隐私保护存在漏洞时,应该放慢开发的脚步,把保护的堤坝筑牢再说,切不可为了加快创新进度而牺牲隐私。
对已经采集的人脸等个人隐私信息,医院做好防泄露工作是最起码的要求。在技术上,要堵牢任何微小的信息泄露漏洞;在管理上,要强化专人管理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尤其要谨防出现泄露信息的“内鬼”。此外,对于已失去使用价值的信息要及时销毁。
事实上,也只有让隐私保护优先于信息技术开发,才能让民众安心享有“刷脸”挂号等医疗信息产品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反受隐私泄露带来的巨大伤害。
撰稿 / 罗志华(医务工作者)编辑 / 徐秋颖校对 / 张彦君
推荐阅读:正教授就餐区:不怕有差别,就怕有栅栏 | 新京报快评
研究生涉嫌毒杀室友,高校还能做点什么?| 新京报快评
村支书办23张营业执照,培育市场不能靠数据繁荣 | 新京报快评
查清9岁小学生坠楼真相,给如何办好教育一个答案 | 新京报快评
全额退费书记被免,燃气表准不准也需说得更清楚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