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福八岁了

维舟 维舟 2023-01-27

1


老二阿福今天八岁了。之所以叫“阿福”,是因为纪念他出生在福州外婆家——当然其实哥哥也一样,但哥哥当初已经叫“小毛”了,我们总不能管弟弟叫“小小毛”。

他出生时,三岁半的哥哥还曾慷慨地说:“等我长大了,就把‘小毛’这个名字让给弟弟。”但八年过去了,一贯守信的哥哥也食言了。

来我家的朋友们经常会搞混,以为哥哥叫“大毛”,弟弟叫“小毛”,还有不止一个人啼笑皆非地问:“你们怎么管老大叫‘小毛’?”——其实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原先没想过还会有老二。

2016年12月,哥俩在上海迪士尼,那时哥哥七岁,弟弟三岁半。这张照片也能看出他们的不同风格,哥哥矜持,弟弟就挤眉弄眼很顽皮

他是我们2012年秋去泰国-老挝旅途中,在琅勃拉邦怀上的。既然有了,Suda眼泪汪汪说她下不了手。那时二胎还没放开,但我俩都是独生子女,原本就可以再生一个。她都这么说了,我也总不好架着她去打胎,那就生吧。

原本她也抱着三分希望,想要个女儿,没想到又是个带把的。起初,他很好带,很少哭闹,嚎得最久也不会超过15分钟,没想到和哥哥相反,越大越难带,发起脾气来就像小火山。

他不会像哥哥那样隐忍克制,而是瞬间爆发。有一次,哥哥因为什么事被妈妈批评,站在那里默默垂泪,弟弟却跑过去直接对妈妈吼:“你是个坏妈妈!”那时他才三岁,但直到现在,他也还是有话直说,不像哥哥那样放在心里。

Suda曾说过,“不带娃就是放假”,但哥哥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早就很省事了,带这个有脾气的弟弟才是让人头疼的事——而且他向来吃软不吃硬,强压他只会导致更激烈的反弹,到最后,大人只能克制住自己,好言相劝。

前年有一次,夜里回来就看到他在英语外教课上发脾气,一问才知,老师见他新剃头,在视频里问他“You got a haircut?”,他害羞得躲到桌子底下,妈妈呵斥他出来,他就炸了。因为他每次都觉得,自己就算有错也是很小的事,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好几次,Suda抱着他说:“你不是说最爱妈妈吗?妈妈为了你,白头发都变多了。”他说:“我爱妈妈,但妈妈有时也对我生气,生气会让一个人变老,妈妈所以已经比以前老一点了。”说这话的时候他五岁。

他到现在还偶尔会尿床,去医院看过、也吃过药,但好像都收效甚微,我怀疑这和他自控能力差也有关。幼儿园时有一次他问我:“爸爸,为什么人长大了就不会尿床,也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我于是跟他讲了自制力的养成,他当时似乎是听进去了,但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也控制不住自己”。

有一天晚上,半夜忽然听到隔壁铁床吱吱嘎嘎响的声音,起身一看,发现是他尿急,要从上铺下来,但黑暗中又害怕,扶着梯子哼哼唧唧。有时傻乎乎的,有时又似乎还挺懂事。也是他四五岁时,我在楼下跑步,他骑着自己小自行车,骑到大门口就说累了,把车子一丢,不想骑了。这车我一直拎着也沉,弯腰推久了又腰酸,过了一阵问他“还能再骑一会吗”,他说:“好吧……爸爸,你今天陪着我也走得累了吧?”

虽然有时脾气暴,但他有时又很可爱,常常要跟妈妈抱抱亲亲,哥哥从小就像小大人似的,不习惯这样亲昵。老实说,老大那时,我们都没有像对老二这样的矛盾心情:头痛起来就但愿他早点长大懂事;但有时又觉得,真到那一天,他可能就没这么蠢萌了。

阿福和他画的画,六岁,这幅画当时还被老师拿去参赛了。拍照时害羞,不肯好好拍,拿个夹子把自己脸挤变形了。

2


我曾看过一本《天生反叛》,根据对数千名人生平的研究,得出结论:出生顺序会影响人的个性形成。这在我家老二身上似乎就得到了印证,对他来说,一出生就有个哥哥,那是他永恒的竞争对手。

他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哥哥在小学运动会上拿了立定跳远第一名,奶奶顺便鼓励弟弟也要力争上游,他愣愣地说:“我在学校里也得过第一的:我吃饭第一名。”——老师确实表扬过他吃饭好。

哥哥在幼儿园时,曾给老师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因而当弟弟入学时,他班主任宋老师还曾抱有一点期望,但她后来委婉地跟我们说:“你家老二,看起来跟老大真是很不一样哦……不过他画画倒是很好。”

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哥哥做比较,他会不会有压力。高兴的时候,他会眉花眼笑称哥哥是“哥神”,承认“哥哥比我聪明”,谄媚地说“我最崇拜哥哥了”,哥哥确实教了他很多很多东西;但怒气上冲的时候,他又一心要打倒哥哥,自称“弟爷”。

和哥哥不同,他特别喜欢那种打打杀杀的游戏,画的也经常都是诸如“机器人入侵地球”之类的题材。高兴起来就粗声粗气地说:“哥哥,我们打架吧!”他前两年就曾自认,在家里打架可以排第二名,只有哥哥打不过。不过,他长得更壮实,这两年饭量比哥哥还大,体重已经只差3斤,势大力沉,再过两年哥哥说不定都打不过他了。

四五岁时画的,那时每次他发火,妈妈让他通过写字、画画把暴力和怒气发泄出来,他常常写好多个“弟胜哥败”,甚至还画了一个四格漫画,“弟弟征服了哥哥”,哥哥跪地求饶,喊“爷爷”。这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这两年他的自我意识更强了,也比以前更计较了,连哥哥睡前没按时刷牙,他都会打小报告:“哥哥不是应该做我的榜样吗?”有一次妈妈和哥哥在做松饼,忙着和面团、打蛋,他平时都没兴趣的,这时不知何故也想帮点忙,见一时没人搭理,顿时怒了:“妈妈你当我是空气吗?”

今年早春去后滩公园,哥哥在树林下搭小树屋,他也帮着捡拾材料,这种工程师的活儿历来是哥哥的兴趣所在,因而我很自然地夸了哥哥搭得好,弟弟在一旁不高兴了:“难道你只有一个儿子吗?”

前不久,他还忽然感慨说:“妈妈,我觉得我写的字挺好看的,不是说字如其人嘛,可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挺丑的。”他的字确实比哥哥端正多了。妈妈笑着安慰:“不会啦,谁说你丑?”他又说:“哥哥的字就挺丑的,但他为什么就长得比我好看?”

2019年猪年新春,他自己想出来用纸杯做了一个猪鼻子

别看他在家里这样,到了外面就经常不吱声了,典型的窝里横。去年在外面参加儿童活动,他和另一个孩子合作画画,那个孩子的左手手肘横过来挤占了七成的桌面,阿福在他左侧,在剩下那么小的地方,又是右手画画,很难施展,但他却一声也不吭。换作是在家里,那得跟哥哥天天吵。

他其实从小就胆小,不到1岁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哥哥那会不怕的滑梯,他就会僵在那里不太敢下来。去上海迪士尼,哥哥最喜欢的是时速80公里的“创极速光轮”,连我陪着他坐,下来都会觉得有点腿软,他还意犹未尽,一天能坐三趟;相比起来,弟弟就连速度平缓的“矿山小火车”都会害怕。

幼儿园毕业旅行,我们一路上就仔细观察了下,发现他和孩子们有点玩不到一起,个性似有点疏离,不善交际,好像总有点心不在焉,回程时最后要合影,别的孩子都在一起摆pose,他好像也有点想跑开。

那天下午在游泳池里,他的幼儿园同学过来直接对他说:“把游泳圈给我!”他毫无反抗就给出去了。稍后妈妈问他:“你为什么给他?”答:“因为他说要啊。”那小朋友其实不大需要游泳圈,要过去后也不怎么玩,但Suda过去和他提议轮流用,他还是不大情愿地说“我也要用的”,之后才同意了。

更明显的是那天夜里的活动,有一个“撕条子”的游戏,背心上各有五个条子,被撕掉就算输。这时候的本能反应很能看出不同孩子的个性:我家的两个一上场就多在奔跑躲避,不会凶狠地争抢,尤其阿福,只顾躲让,不会去撕扯别人的条子;而小毛之所以幸存到最后,仅仅是靠自己比这些孩子大了三岁,身手又灵活,不像另一个孩子凶狠争抢、正面搏杀。

他用纸袋自制的一个头盔,有点像他:外面看上去是个大猩猩,内在其实还是个害羞的小男孩

3


总的来说,这是个胸无大志的小男孩。以前他的梦想是当超级英雄,可是当爸爸引导他说超级英雄就要学很多技能时,他又畏缩了。

前两年,有一次吃早饭时,说起去学轮滑,他说不想了,我说:“那你不想当超级英雄了吗?”他想了下说:“爸爸,有什么理想是可以不需要聪明的?”他觉得变聪明很累,说长大了想去露营,当修理工——跟超级英雄比起来真是卑微的理想,不过如果他想成为这样的自己,那也无可厚非。

他偶尔也有一些奇思妙想,比如会问:“蚂蚁从那么高的地方垂直往下,为什么不会摔死?”但当我们惊喜地想引导他时,又发现他其实对尝试新事物的态度很保守,不乐意外出探险,对昆虫虽然一度也有点兴趣,但也并不持久。

不过,他比哥哥的语言表达能力好很多,看起来还更能继承爸爸对文科的兴趣。他才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说起哥俩耳朵长得不太一样,哥哥说:“每个人的耳朵都不一样啊。”弟弟也接口:“每个人的耳朵都是独一无二的。”那时就发现,他比哥哥小时候更会运用各种成语。

五岁的时候,说到他尿床,哥哥说:“不能尿尿,不能放屁,把你屁眼堵上。”弟弟笑嘻嘻地说:“那屁就变成嗝,从嘴巴里跑出来啦。”

小时候,爸爸和他们做游戏时,经常装扮成怪物,有时说“我要把小男孩吃掉”,他说:“那你把我吃掉,再把我从屁股里生出来吧。”

Suda绘

慢慢地就发现,他的小脑瓜里有很多奇特的想法,这是理工科思维的哥哥所没有的。

有一天晚上他回来,跟我们说:“幼儿园里有一个勺子忽然自己裂掉了,我想那是一个怪兽缩小变成了那样,然后自己裂开,吓大家一下。”

去年看了“小虎神探队”和“名侦探柯南”,他也跟着现编了一个:“我是名侦探阿福,我破获了什么秘密呢?我发现,爸爸隐藏了一个秘密的洞穴,会去偷吃东西;哥哥也有一个暗门,里面藏着他很多的折纸;妈妈过一阵就从家里消失半天,因为她其实在外面还偷偷生了一个鸟头人身的小宝宝,她说观鸟就是去看它,还要带虫子给它吃,不然它就会饿死了。”

这两年他已经会自己看书了,迷上了惊险故事,又怕又爱看,有时看着看着就躲到爸爸怀里来。爸爸说:“别怕,男子汉,大白天的怕什么?”弟弟说:“你要知道,我拳头虽然硬,但胆子是很小的。”

问他为什么这么胆小,他答:“因为衣柜里的衣服可能会活过来,箱子里藏着的也说不定是花斑巨蟒,电风扇隐藏着妖怪的眼睛和鼻子,窗户底下或许就有僵尸,要吃我的脑子——而你,可能是假爸爸。”

父子俩一起看书

虽然看起来是个“武夫”,但又非常宅,倒是最爱看书——周末了就不想出门,连打羽毛球、吃美食都不能让他动心,只有去书店才能打动他。今天生日,除了吃汉堡王,他的愿望也是去少年儿童图书馆。

自从三年前杭州旅途中,为了安抚他,爸爸一路讲了许许多多故事(从岳飞到白娘子,从钱王到马可波罗)之后,他就迷上了听故事。每天晚上就要缠着爸爸“讲故事”,通常要听完两个故事才肯睡。老爹也只好搜肠刮肚,钻天入地,找各种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来满足这个小小的无底洞。如果有一天他发现爸爸已经不能满足自己,宁可自己去看书,那老爹也解脱了。

不知道他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他曾经说过想当个画家,小时候也确实一度很爱画画,但最近这一年,画画的兴趣也淡了,看来这理想也当不得真。前一阵看了《海贼王》,他倒是问过我:“爸爸,现在当海盗还有前途吗?”

老实说,这个爸爸也不知道,但海盗这一行看来不仅就业机会不多,而且也不适合胆小的人,在脑海里过过瘾就行了。如果你能自己编个故事,结合漫画,那倒是可以考虑。不过,无论是做海盗还是画家都不重要,做你自己就好了。

附:此前每年生日,妈妈都会把他画的画拼贴到一起,但今年因为他都没画什么,也就无米下炊了,下面就以前三年的为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