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孤独的大卫王之星

维舟 维舟 2023-10-19
以色列正深陷危机。这危机并不只是由于那些恐怖袭击,毕竟对于一个曾在短短数十年里经历五次战争并保持全胜的国家来说,那与其说是致命威胁,倒不如说是一些烦扰,它真正的危机源于某种更莫可名状的忧惧。
近些年来,有一个事实已经越来越明显:以色列可能是中东政局变迁中的最大输家之一。虽然遭受本地区国家孤立一直是它立国以来早已习以为常的事,但四十多年来,以色列的大卫王之星周围还从未如此乌云密布过。
1948年立国以来的现代以色列史可以粗略地一分为二:前三十年基本上是一部战争史——与周围接壤的所有国家反复交战,直到它们意识到无法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而1978年和埃及签署戴维营协议之后,则是难得的相对平静期。
前后局势之所以能有这么大变化,主要的一个稳定之锚是埃及:正如基辛格当年所说的,在现代中东“没有埃及就没有战争”,虽然埃及在外交上承认以色列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但事实是,没有埃及牵头,其它周边国家就无力联合进攻以色列。
正因此,当政30多年的前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一度可谓“以色列人民的老朋友”。2011年春,在他的统治岌岌可危之际,一位以色列外交官曾接受美国PBS电台的采访,表态支持穆巴拉克稳定局势;当节目主持人惊讶地反问“他不是个暴君吗”时,此公沉默片刻,说:“我们必须现实一点。”
确实,埃及人可能获得了自由,但这却为地缘政治注入了巨大的变数。虽然开罗的新政府信誓旦旦地表明要信守与以色列的传统友谊,不过他们自己也很清楚:大部分埃及人其实觉得这一“友谊”是耻辱。
以色列曾占领埃及西奈半岛多年
对以色列来说,迹象确实越来越坏:埃及新政府开始至少还保证遵守戴维营协议,虽然很快就批准了两艘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这在过去三十年里都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开放与加沙的陆路拉法口岸一时也还不至于激起什么变化;但没过多久,因为以色列在追击过程中越境打死五名埃及士兵的风波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大批埃及人冲击以色列驻开罗使馆的事件;随后,上台才不过两个月的埃及总理埃萨姆·谢拉夫公开说,戴维营协议“又不是圣书”,言下之意,难道就改不得?
值得注意的是,埃及总理的这番话是在接受土耳其媒体采访时说的,而土耳其正是与以色列交恶的另一个地区大国。两国原本同为非阿拉伯国家及美国盟友,又不接壤,因而长期相安无事,但自2010年土耳其的加沙救援船遭以色列袭击一事之后,两国原本被遮盖的矛盾骤然升级。
关于这一事件的报告公布(时机实在是不能再差了)后,两国都对结论不满——土耳其尤然,在以色列拒绝道歉后,土耳其宣布将两国外交关系由大使级降为二秘级,所以高于二等秘书的外交官将返回各自国家,同时还宣布将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直至以色列道歉。
雪上加霜的是,巴勒斯坦民族机构也在此时宣布要正式作为一个国家加入联合国;连约旦这样长期和以色列关系还算相当平静的小国,也出现支持巴勒斯坦、要求政府反对以色列的游行——其重要意义在于:直至2020年之前,约旦是除埃及之外与以色列保持外交关系唯一一个阿拉伯国家。
也难怪以色列公共广播电台新闻主持人阿里耶·戈兰要说:“在土耳其,政府反对我们;在埃及,暴徒反对我们;在联合国,大多数人都反对我们。”
确实,现代以色列史上,大卫王之星从未如此孤独过。虽然这是一次爆发性的外交困局,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这些邻国对以色列的愤怒,表面上看是针对它的某些行为(打死埃及士兵、在土耳其救援船上过度使用武力,等等),但那些只是导火索,深层原因都是长期以来蓄积着的不满,甚至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存在本身,就是不满的根源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阿拉伯国家至今拒绝在外交上正式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因为这是维持阿拉伯世界统一的重要前提之一。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以色列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为这个国家的生存基础并不依赖于周围这些国家——它的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更多的是与欧美、尤其是美国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中东国家。
二三十个阿拉伯国家站在一起表示“我们不和坏孩子玩”,并不能动摇它的根基,更无法摧毁它——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是现在公开的秘密。虽然这种孤立使它在外交和道义上颇显尴尬,但毕竟现代史上遭受国际社会更严重孤立的国家都曾活得好好的。
更何况,一旦这种敌对超出必要的限度,那么以色列立刻就会赢得大量支持。有的是人赞颂以色列是一片野蛮愚昧海洋中的文明孤岛,这是否属实且不论,但这些支持者常常忘记一点:这无助于改善以色列的孤立境地。
对以色列来说,更重要的或许是美国的态度。曾有这么一个老故事:当年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在办公室内听说有旱灾,忙问是在哪里?答:内盖夫(以色列南部的沙漠地带)。他松了口气说:“那就好,只要美国没有旱灾就行。”这个故事当然意在讽刺,但确实点明了以色列的生存境况:它极大地依赖于美国的支持。
当然,有时美国也需要得到以色列的支持。反恐战争虽然是一场“美国的战争”,但对以色列来说意义重大:在小布什当政期间,以色列积极配合,因为小布什的中东蓝图与以色列自己的相符。这诚然是两国最新的蜜月期,却也正因此而加深了以色列在本地区的自我孤立。
当美国的政策发生变化,奥巴马想从这一泥潭中脱身,要求以色列也作出和解和让步时,两国之间的争执就不可避免了。在2015年的一幅明显亲以的漫画上,强硬派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ibi”)正试图为开裂的“以色列安全”这堵墙堵上裂缝,而奥巴马却正抡起铁锤盲目地砸墙。
这种短期的政策波动倒也罢了,毕竟现实政治唯一不变的就是它永远在变动之中,真正的棘手之处在于:以色列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这种孤立状态是可持续的吗?
伊恩·布雷默曾提出“三角帆三国”(JIBs)这一概念,指日本、以色列、英国这三个坚定的美国盟友,都在本地区政治格局中处于一种格格不入的孤立状态,而选择与美国强化单方面依赖的关系。
这种孤立有时得到了美国的暗中鼓励,但如果美国意识到这样的孤立并不符合自身利益呢?甚至,如果美国也开始衰退,或更现实地,收缩在中东的影响力,退回到孤立主义呢?
诚然,到目前为止,以色列大可安心,仅凭哈马斯发射点火箭弹,并不能真正威胁到它的生存,但从长远来看,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犹太国家生存的根本,究竟是依赖霸主的庇护,还是一个地区性的横向支持网络?
和日本、英国不同的是,以色列不是一个岛国,必须面对近在咫尺的敌意,而那些恩怨坚硬如铁,极难消化。可想而知,如果它拒绝做出妥协让步,那么化解这种敌意是不可能的;但问题是,如果这种退让触及这个犹太国家身份认同的根本,那怎么办?
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布满暗礁的地缘政治海洋上,如果这个小国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
*原载2011年11月《GQ智族》,有改动
相关阅读:
“以色列陷阱”:和平是仅次于战争的威胁
巴勒斯坦:一个民族诞生的阵痛
耶路撒冷:世界主义的挽歌
指责受害者:国际政治中的逆向投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