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珠章句 | 跨性别者如何选择求学的城市?

吴献 唐昭 跨性别生活 2022-06-15




联珠章句(2-3)  

跨性别者如何选择求学的城市?

 

——生活志/起居注 联合出品


 

 

今天要说到的内容就是挑选大学所在的城市要考虑的一些内容了。

 

是的,挑选一个城市是重要的。很难讲到底是城市重要、大学重要还是专业重要。而且在唐某人看来这三者是相互交叉的。为什么会是交叉的,这将在本周的内容里逐步解释清楚。

 

吴献:城市挺重要的,尤其是对城市生活本身就有抵触心理的人,找个好城市更重要。


家乡


一个人的一生里可能会跟很多地方产生一种解不开的关系或者情节,比如出生的地方、童年生活的地方、战斗过的地方、读过书的地方、工作的地方、梦想中特别神圣的地方……

 

对于高考志愿的填报来讲,往短了说是给人未来四年里找个家,往长了说可能这辈子就在这了。特别特别多的人自己可能都没想过,报志愿的时候选的那个城市,这辈子就在这过了……在这里读书,找到了工作,结婚生子,你让他去别处他都不知道该去哪。

 

对唐某人自己来讲,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上学的那个城市这辈子就打算在这了。如果有人问唐某人家在哪,唐某人肯定回答的是上学的这个城市而不是出生地、祖籍或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唐妈曾经问过唐某人,“XX(唐某人的出生地)怎么着你了,你怎么从来不说那是你的家乡?”唐某人回答,“没怎么着我,但是在哪出生不是我选的啊,这个城市是我自己的选择。”在唐某人心目中“出生”这种完全被动的东西,真是不怎么美好啊,还是自己选得东西比较好。尽管 XX 城市也是个美丽的城市,很多人选择去那生活奋斗,只不过那对唐某人来讲并不是多合适。

 

题外话,“出生”有多美好么……真觉得“出生”得各个方面都满意,那得运气多好啊……唐某人甚至都觉得一出生就各个方面都极端满意的人甚至都可以直接去死了,因为也没什么可奋斗的了,任何改变都只能变坏的话,人还活个什么劲啊。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学习挺好,但是又不“顶尖”的学生,选择大学的时候可能就非常跳跃了。他们的分数可能决定了不是想去哪就能去哪,但是委曲求全又特可惜。然后他们备选的学校就因为分数范围的原因,天南地北的……这个时候其实真正认真考虑一个城市对人的影响的人,可能就不太多了。想想你可能这辈子就跟一个城市拴在一起了的话……报志愿的时候还是应该在城市上慎重一点,起码城市这事不是无所谓,至少跟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比起来,很难讲哪个重要。

 

吴献:这点上本人对家乡的认识是,有家人的地方是家乡。当然人生所有的重要地点能发生重合,你最喜欢的城市是你家人生活的城市,你也在这里工作学习过,这无疑是一种运气,但是有这种运气的人很少。

 

一些人会鼓励年轻人出去走走……出去走了一圈发现别处都没家里好的人也不少啊。选择城市还是以合适为主,一点不给自己的故里机会也不合理。

 

对于跨性别者而言,可能不断地迁徙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过去,能在性别转换之后找个城市重新开始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些跨性别者的生活比一般人更艰难,因为经营多年的人际关系或者事业就全部作废了。但是,一个好的城市也会给人提供其他的解决方式,比如你周围的人都支持你,或者你在的城市特别大,从城南搬到城北就等于换个城市了……不必“被迫”搬离一个城市,对人来讲无异是一种解脱。

 

人文环境


更开明的人文环境对跨性别者来讲是一种释怀。一个城市物质生活再丰富,人文环境不友善的话,生活在其中可能都没有多愉快。

 

在一个非常闭塞的城市里生活,如果性别表现跟证件有不同的话,单纯是别人的态度就可能让人很难受。相对来讲大城市的人,人更多、多样性也更强,人们就见多识广了。当然城市越大,生活节奏越快,陌生人之间也可能越冷漠,这种冷漠的好处就是大家对别人都是一副“关我屁事”的嘴脸。“关我屁事”也不是没好处,因为可以省得你自己去说,“关你屁事”了。

 

更开明的城市氛围,往往也意味着更开明的学校和政府机构。如果你有什么性别上的问题或者困难,也更容易解决。因为很多事情不是能不能办的问题,而是管事的人想不想给你办的问题。有先例的话,很多事情就容易不少,毕竟因为很多原因,“这事我们都从来没听说过”的话,就要困难很多了。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一个城市有很大的跨性别社群或者组织存在,有做跨性别手术的医院,有激素治疗和术后的医疗支持。这种情况对很多跨性别者来讲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抚慰,很多人会因此对生活有更多的憧憬和期待。

 

甚至,有的人的手术就是在校医院做的,医生就是学校的教授,护士是同学……就算没有这么近,假期能做手术,能有地方住,在这个城市还有朋友能照顾在手术之后来照顾一下,也是一种极大的减负。

 

关于一个城市对跨性别者是否友善,这个可以从有关的当地新闻报道和当地人的评论中了解一些。当然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跨性别社群内部讨教,听听生活在当地的跨性别者对当地有什么样的看法。不过这种看法可能跟介绍经验的人的社会层次有关系,人对社会的认识跟自己的层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跟你层次接近的人的意见或许更准确并且有针对性。

 

吴献:本人曾经交流到一个国内的大学念了一年书……天呐,听不懂啊……老师倒是也没说方言,但是普通话确实是不怎么普通。头一两个月基本上什么都听不懂,去买生活用品更是得同学带着,因为商店里的人说的话更是完全听不懂。到最后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本人都还是听不懂小贩们说的话。

 

当然,可能是时间也确实短,四年过去了的话,估计也能听懂了吧。但是开始什么都听不懂的日子显然并不是很愉快。

 

精神世界的契合


一个城市的精神就是“自由主义”的话,保守派或许就挺痛苦的。有这种城市么?有,不过比较典型的都是一些国外的城市。或者反过来也一样,一个城市就是“保守派”,自由主义者就觉得精神不愉悦。

 

一个城市的文化就是大学毕业就结婚生孩子,当个公务员一天一天上班下班就是最理想的人生的话。有别的追求的人的精神世界要么是痛苦的,要么最后就被同化了。人或多或少都受周围人的影响,周围的人都混吃等死的时候,有个人孤军奋战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成功了的报道我们都听过不少。为什么这都成报道了,因为……一般人不是这样的。

 

如果你有个出国梦,去个有出国传统和氛围的城市,实现这种愿望就容易得多。如果你去了一个周围人都奚落你的梦想的地方,可能就难了不少。还有更极端的例子,你的理想是去某个有“世仇”的国家留学,然后你上大学的那个地方正好跟这个国家有“血海深仇”……不说得受到多少侮辱才能坚持梦想吧,起码找个留学资源、找个志同道合的人都不好找啊……

 

你希望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个城市能不能给你,如果不能给你能不能给你资源去达成这种生活,这在唐某人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吴献:对于那种自制能力极差,并且有自知之明的人。还是选择父母生活的那个城市比较好。生活能力是能培养出来的,但成年之后再培养自制能力可能挺困难的。本人就常常想,如果一直跟父母生活一个城市的话,或许自己还能有更大的成就。因为有些事你自己不想干的时候有人能逼着你干,而且这种逼迫还是你自己都认为有必要,并且不会伤害双方关系的话,那简直是太理想了……

 

甚至一度,本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一等奴隶、三流自由人,有人拿鞭子抽就能办大事,没人管就什么都做不到。现在,要是想做一番大事业,也就只能等着找个能鞭打自己的配偶了……这么想想真遗憾……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起居注》写不出来么……

 

唐昭:……就是你把鞭子递给别人,谁又真敢打你么……

 

命运


命运这种东西是难以捉摸的。你可能在你的大学里会遇到你最好的朋友,最爱的人,最提携你的师长,然后你就被拴在大学所在的这个城市里了。尽管“拴”听起来很痛苦,但是很多时候一个地方你确实也没觉得有多好,却又因为很多原因走不了。

 

别的不说,校园恋情这事很多人就免不了。如果这个城市不怎么好,你们谁都不想留下的话,毕了业要分手的几率就极大的提高了。跨性别者找个合适的不那么好找,找是都能找到,特别合适的反正是不太好找。要是因为城市不喜欢、待不下去就分手了,总觉得有点可惜。当然,真是因为城市一毕业就分手了,可能也不算是什么合适的爱情……生活目标都不一致,能算是合适么?

 

不是所有的学校友谊都纯洁,但是如果一个人内心真诚而纯洁,有极大的几率能碰到纯洁的校园友谊。肯定有人不相信纯洁或者嗤之以鼻……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纯洁、理想、信任好像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可耻的,都是羞于出口的词……不吐槽了。有很多学生时代的友谊是能保持一生的,尤其是在这些朋友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情况下。

 

吴献:本人就特别……起码可以说是单纯。所以生活在一个单纯的城市里很重要。

 

不是说为了人际关系就一定要继续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但是人都是好人,可惜城市不是好城市,大家不得不撤离的话……所以挑个好城市开始人际关系,可以避免悲剧或者遗憾的发生。

 

吴献:如果在一个城市生活四五年,一个人命运很多时候就跟这个城市紧紧相连了。甚至有时候是荣辱与共的,能借到城市的“光”最后发光发热,人生风生水起的人不在少数。更何况,朋友相帮这事是谁也免不了的。能跟朋友尤其是乐意帮助你的朋友,生活得近一些总是有好处。

 

健康


唐某人上学的时候,基本上每年甚至每学期都能遇到学校里说谁谁谁得绝症了,让大家捐钱……倒不是说这个城市有什么不好吧……就是这种事情谁也预料不到啊。

 

那种看着就污染特别严重的城市,要去的话,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挺得住啊。城市再好也得有命活着啊。很多时候,当时年轻还没觉得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了才发现做了病了。很多污染在人体内是累积的,一辈子也清除不出去。

 

吴献:本人有个朋友,可能是体内缺乏一种酶,具体表现就是消化不了面食。开始他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他是吃米饭长大的。直到去了某地方生活,那地方只有面食。他吃了一个星期面食,最后在吃面条的时候昏倒在拉面馆里了……送去抢救,发现是饿昏的……才知道自己是这种情况。健康这个东西有时候也挺奇妙的。

 

宗教和习俗


如果你有某些宗教信仰或者某些生活习惯对你非常重要的话,你可能在考虑地点上得特别慎重。因为……就比如说,涉及到饮食习惯的话,去了一些城市可能吃饭都不好解决,尽管一般学校里吃的可能挺丰富的,但是如果你在一个地区特别小众的话,学校食堂的标准也就马马虎虎了……大家都懂,就不用说那么明白了吧……

 

如果你没有什么宗教信仰,深入某种信仰的信众集聚地的时候……可能活得也不那么自在。有时候会发生你时刻都得尊重别人的习惯,但是从来没有人尊重你的习惯的情况。尽管我们都说尊重是相互的,但是大众压迫少数这种事世界各地都存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也没处说理去。

 

唐某人可能属于少数民族里的奇葩,汉族人或者其他民族的人吃什么干什么,就算当着唐某人的面,唐某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敬的,因为唐某人认为本民族的习俗只能约束本民族的人。但是如果你去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生活,你又不是那种少数民族的话,你可能就会发现持有唐某人这种观点的人真的是个“奇葩”。

 

我们这里说的不是民族矛盾不可避免,或者不可调和。说的是,对这种事还是得有点心理准备。很多地方听着不错,甚至去旅游的时候都觉得不错,可真住在那就有点不自在。而且,某些民族政策本身也可能让你有不舒服或者不公平的地方……想知道详细的,去网上发帖问问……我们这个栏目还得干下去呢,你们懂得的。

 

吴献:本人也遇到过一种情况,孩子去了这种地区父母好担心,倒不是担心遇到宗教矛盾,而是担心孩子就“皈依”了这种宗教,以后跟父母不好相处了……

 

当然,宗教信仰是人的自由,这种事情担心不担心也没用,顺其自然是唯一的出路。人们能做的也就是做好点心理准备。

 

……另外,民族似乎还不能自选吧……要是能的话,或许这些父母又得担心更多了……担心也没用,跨性别者的父母最好能想开点,想不开的话生活就会太多“惊喜”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娶媳妇啊?”“我现在就想给人当媳妇啊。”……太有惊喜了……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其实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唐某人自己觉得这事不算个事。唐某人更注重精神世界,物质方面唐某人是个挺吃苦耐劳的人。

 

很多人选择大学的时候没有考虑自然环境,或者理解自然环境有误,导致大学生活中过得特别痛苦。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常见的情况包括,“这都零度了,没有暖气啊。”“四十多度都没有空调的啊,宿舍也不让自己装空调啊。”“衣服都发霉了啊,什么时候能出太阳啊。”“鼻血就没断过啊,怎么这么干燥啊。”等等……

 

如果你忍耐力不强,或者根本就不想在某些问题上忍耐的话呢。认真了解一下当地自然环境你能否满意。

 

吴献:气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是几乎没有人提到过的……海拔。本人曾经去过一个海拔比较高的城市生活,但是它又不像世界屋脊那种每个人都会提醒你海拔高,可是平地上上去的人确实受不了……因为完全没料到也没有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去了之后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间头都是晕的,人基本上就属于半残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走路都上不来气。

 

对于一般人来讲,某些自然条件或许能很快适应,但是对有某些身体问题或者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遗传问题人,很多自然条件甚至是致命的。去环境严苛的地方生活,还是多做一些功课为好,包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总的来说……


总的来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认真考虑一下城市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也应该提高一下城市在影响你选择的时候的比重。

 

往小了说,这事关系到你未来四年活得开心不开心,舒服不舒服。往大了说,你可能选的是你这辈子的归宿。这个地方能不能托起你的人生梦想,安抚你的精神,遇到你的知己,达成你的事业,这都是看你自己的选择。请务必慎重,而且要多听别人的经验,但是不要让他人替你做决断。

 

你可能会遇到,你的选择你的家人都不支持的情况……其实一般的父母对国内的城市也都只是听说,还不知道是从哪听说的。他们之所以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相信你的判断,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你也是瞎猜的,因为那些城市他们都没去过,你怎么可能会了解呢?如果你能讲出具体的道理,相信还是能说服父母的。如果你的父母对那个城市一无所知,但是你讲道理还说不服他们的话……那就是他们根本就不讲道理。你不可能用讲道理的方法说服不讲道理的人,这个时候就得采取讲道理之外的办法了。晓之以理不行,就动之以情吧,毕竟这是你的生活,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抉择,建议你不要轻易妥协或者放弃。

 

不只是因为这个决定影响你生活多深远,也是因为这是一种跟父母交流的对等方式的建立。从小就没主意的人,什么事情最后都听父母的了,如果你出柜,父母很可能也会觉得能给你吓唬住。在高考报志愿之类的,社会普遍认为“没有原则错误”的事情上,先把你一个成年、自主、不退让的形象立住了,对你的人生是有好处的。但是,另一方面,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任,后悔啊,痛苦啊,就算不能自己扛住了,也别回头抱怨父母“你们当初怎么不拦着我”。他们怎么不拦着你呢,他们也觉得应该下次注意一点,于是你出柜的时候……嗯……

 

吴献:大家都喜欢的城市,你自己不一定喜欢。听着多好,或者实际上也不错,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适应那种城市、那种生活的人,还是会觉得活得不自在。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怀揣着梦想来到某个地方,最后梦想也破灭了,带着一种遗憾离开。

 

当然,如果作为一个未成年人或者刚刚成年的人,你很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甚至也没想过这个问题。花点时间好好想想是有必要的。因为选择一个城市上大学,也确实意味着着你要在这个城市的人际交往和理解文化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如果不能继续在这里生活,就意味着这些精力就白费了,还要花精力重新开始。

 

别人描述他们梦寐以求的城市,或者文学影视作品里呈现的城市,也许都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城市,当你设身处地的去那个城市生活的时候或许会有很不同的感受。比如说,纽约,对世界上的很多人包括很多美国人来说,都是梦想的城市,追求要去那里生活或者干一番事业。但是本人每次去纽约都是咬着牙去的,能不去就不去,因为本人天生对秩序混乱、人多、环境差有抵触。别人的故事再美,也未必会适合你。

 

想知道一个城市你是不是喜欢,与其去了解这个城市有什么优点,不如看看外地人怎么黑这个地方。如果你觉得所有的黑点都不算什么,而优点你又都喜欢的话。这个城市很可能就是你要找的城市。

 

更多有关高考志愿选择的内容,欢迎关注明天的内容。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作者。另外,没有一家企业赞助唐某人,所以万一有读者认出来了某个品牌,那绝不是唐某人的本意。

 

要加油…… 

基于更尊重事实和当事者意愿的目的,Jane 将不再于行文中使用“变性”、“变性人”、“变性手术”、“男变女”、“女变男”等令跨性别者普遍产生不适的词语。 “变性”将由“跨性”代替,“变性人”将由“跨性者”代替,“变性手术”将由“性别重塑/重分配手术”代替,“男变女(MtF)”将由“跨性别女性”代替,“女变男(FtM)”将由“跨性别男性”代替。这种选词的原因和考虑在往期《简-谈》中有所解释。希望支持这种改变的人能够跟 Jane 一起使用这些名词,这是Jane 作为社会中小小的一分子,对社会文化变革做出的卑微却不懈的努力,希望你能够参与进来或者表示支持。多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跨性别生活社立场。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15-2016 跨性别生活社

本文欢迎各界转发、转载,转载时请保留我机构名称、页眉、版权信息以及页尾二维码。

跨性别咨询QQ:3357885676

跨性别知识支持:info@trans-life.org

投稿、媒体合作:media@trans-life.org

机构发展:admin@trans-life.org

官方网站:www.trans-life.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