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志 | 不要做一个坏人

唐昭 跨性别生活 2022-06-15



生活志(10)

副刊(下)

——不要做一个坏人


“一个好人不窥视他人的污点,而是专注于追求自己的目标。”

——马可·奥勒留

 

想想下周开始每天都会跟大家见面,还是真是有点小激动啊。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大家每天都会看到生活志,但是生活志每一周的文章是一次性提交给编辑的。所以如果大家在提问中留言,很可能需要到下一周才收到相关的回应。唐某人尽量做到及时有效,但是……毕竟是人类啊……

 

接下来就是剩下的说教说完……不爱看咱们就下周见……关键是,偶尔你们也得让唐某人痛快痛快……其实与其说是“说教”吧,不如说是一种“共同勉励”吧。唐某人自己做的不到的地方,也经常需要自我鼓励和批评。


不要浪费生命

 

有一些人希望对自己的男性化追求是全方位事无巨细的,但又觉得自己没有钱也没有时间。目标和现实差很多的时候,唐某人往往反思两件事,是不是目标错了;是不是付出不够。人不可能什么事都得到,付出不一定能得到,但是不付出一定得不到,尤其是在必须付出钱或者时间的事情上。

 

没有钱怎么办,花时间去赚钱;没时间怎么办,花钱去买别人的时间。没钱也没时间,那就得反思了。人其实每天都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但可能自己感觉不到,只觉得自己是忙。举几个关于唐某人自己做得不好的例子来让大家看看,人其实不知不觉就把生命浪费了。

 

唐某人的老板问唐某人闲着的时候有什么爱好,玩什么东西。唐某人说,没闲着的时候,因为应了一个促进少数群体发展的差事,闲着的时候都在写东西,根本没时间玩。唐某人问老板闲着的时候干什么,老板说,那可多了,每天都陪孩子玩几个小时,每周还有固定时间去看比赛或者表演什么的。唐某人就问老板哪来的那么多时间。老板说,他早上两点钟起来锻炼身体,三点钟的时候把他老婆叫起来,他老婆就开始三小时的锻炼身体。他四点钟的时候锻炼完身体开始工作,因为早上没人打搅工作效率非常高,到六点钟的时候全家一起吃早饭。吃完饭他就上班,因为特别早所以也不堵车,一直工作到下午三点他就下班去接孩子,带孩子玩,享受家庭生活,等到晚上八九点孩子睡觉他也跟着一起睡觉,这样互相谁都不影响。他补充强调,他比较懒一周只锻炼五次身体,他老婆勤快一些,一周锻炼七次。

 

上面的这个例子可能有人不服气,可能会觉得老板可能工作时间短什么的,其实唐某人的老板是个非常努力并且辛苦的人……再举另外一个关于他和唐某人的例子,很多疑问在这个例子里有所解释。有一天,老板问唐某人,昨天下了班你还给我发邮件,你怎么回事。唐某人说,因为我昨天的工作没干完,加了一会儿班才干完的。老板问,你想没想过,别人都能干的完为什么你干不完。这其实是唐某人没想过或者说没意识到的问题,加班的员工不是一个好员工,因为他效率不如别人高。唐某人的公司有个特别好的制度,想加班要提前审批,如果认为你不需要加班、在公司是浪费时间的话,那是不会得到批准的。

 

其实不是说工作,生活也是一样,如果觉得自己很忙但是最终也没做什么事,那都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效率有问题;或者一种更常见的情况,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很忙,实际上做事的时候一面玩一面做,一会儿看看没用的网页、一会儿刷刷朋友圈,其实真正做事的时间很少。

 

再举一个唐某人的例子,这次唐某人终于可以以一个积极地形象出现了。微信刚有语音消息功能的时候,唐某人的妈特别激动,总给唐某人发语音消息。唐某人总是直接打电话回去。几次之后唐妈终于说,你不知道能回语音消息么。唐某人回答知道。唐妈问,那你为什么不给我发语音消息呢。唐某人说,你发过来你还得等着我听,还得等着我录音再发给你,你再听,来来回回不知道要说多少次才能说完一件事。打电话一分钟就说完了,能打电话就别扯这个了。很多人一天花费在社交软件上毫无意义的等待时间每天可能都有几小时,有这个时间做点什么不好呢。

 

很多人说自己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没有时间学习自己想学习的知识,比如外语、没有时间在买衣服的时候仔细挑选、没有时间把清洁工作做好。如果你觉得生活连给你一点品尝生活趣味的时间都没留下的话,你就应该反思你的生活状态了。

 

只给出问题不给答案,那不是咱们栏目的特点。对于“瞎忙”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法检查和克服的,现在手机都能下载“时间追踪”或者时间管理类的的软件,你只要记录下来你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事花了多少时间,几天之后它就会给你一个统计。做这种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如实,比如,我工作了五小时,但是我工作期间每隔十分钟玩三分钟手机,这件事也是要记录下来的。我下了班回家躺在床上发呆,什么也没干,这件事也是要记录下来的。很快很多人就会有一个惊人地发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时间只是被浪费掉了。

 

如果不想在手机上装软件来记录的话,也可以用笔记下来。拿张纸一天做的每一件事、每件事是从几点到几点,都记下来。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当你想玩手机的时候,你得先拿笔记下你开始玩手机的时间,几次之后你就会充满负罪感,不想玩手机了。

 

唐某人就是用这种方式发现了以前的生活方式每天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比如发呆,就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比如欣赏冰箱和食品储备,因为饿或者馋就走来走去,反反复复地欣赏自己的食物,又只能忍着不吃;比如跟编辑瞎扯,开始还是说工作,说着说着就开始扯淡了;比如懒得计划导致总是走冤枉路,下了班去健身房然后去超市买东西然后回家,这是个理想状态,但是唐某人总是下了班先回家发呆,想起来再去买东西,买了东西就不得不把东西送回家,回家了之后又发呆,等想起来去健身房的时候都过去了好几个小时了。

 

唐某人平均每天工作总计大约十个小时(包含周末和节假日),上下班路上大约一小时,做饭吃饭什么的平均一小时,锻炼身体以及前后的准备和善后工作大约两小时,睡觉六七个小时, 就算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零碎的事每天花一小时,这样统计下来之后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唐某人还是每天有两三个小时不知道在干什么。其实每天也有一些事情,填充了这些时间,比如发呆,比如跟朋友和家人闲聊,比如在网上乱转,但是这些时间都是可以被压缩的。如果有一个更重要的人生追求,必须要占用每天一两个小时,也是完全可以挤得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问那样的生活是不是太枯燥了。这取决于你为目标奋斗、想要达成目标的意愿有多强烈。没有强烈的意愿,人很难逼迫自己离开自己已经习惯了的舒适生活方式。另外很多事情人只是动用了身体,人的精神是自由的,这种时候唐某人都认为是一种放松,不能单纯认为是在劳动。比如,上下班的路上,比如运动的时候,比如打扫卫生的时候。另外一些维持人际关系和人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须满足的社交需要,也是可以跟其他一些事情重叠完成的,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与朋友和家人进行交谈,比如在上班路上使用社交软件,比如用在健身房骑自行车的时候给朋友打电话。

 

还有人说会说,我什么道理都懂,我就是什么都不想做,我觉得活得特别没劲,我看不到希望。那朋友啊,你这不是时间够用不够用的问题,你可能有心理方面的其他问题,你可能得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了。

 

有人会问,那些教授科学工作法、时间管理的书或者软件有没有用?有用没有用,这个是个人体会。唐某人觉得能学习固然好,但是主要还在于能不能应用。没有意志力克制自己想玩耍、想偷懒的心思的话,懂得再多道理也没用。

 

只有人骗人

功夫不骗人

 

人可以骗人,人也可以骗自己,但是人在很多方面的付出和收到回报是高度相关的。有句老话说,“功夫不亏人;功夫不饶人。”不下功夫就不能练出来功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不想去说付出等于回报,但是在锻炼身体、学习外语等吃功夫的方面,付出基本上就等于回报。

 

有人说我付出了没有回报啊。这就问问自己,你付出了多少,你是不是真付出了。人想自己骗自己是很容易的。唐某人也是一个人类,人类的惰性和自欺欺人的地方,唐某人见得太多了,而且也不单单是见得多,唐某人自己也这样。

 

唐某人一直觉得锻炼身体跟学习语言有相似性。锻炼身体可能锻炼了几个月,你也没觉得外貌有什么明显变化;就像你学一门语言学了几个月,也还是什么都听不懂一样。锻炼身体和学习语言这类东西,你可能一直都没有体会到明显的进步,但是你确实一直都在进步。人们总是忘了自己最初的水平有多么低。拿出你几年前的照片看看,你那时候可能觉得跑5000米还是天文数字呢;拿出你的第一本外语书,那个时候你连字母都不认识呢。你这么努力的付出,怎么可能一点进步的都没有呢。功夫是不骗人的,所以要坚持不要气馁。

 

锻炼身体和语言的相似性也表现在偷懒的相似性上。“我去了健身房一小时”但是大部分时间只是走来走去,喝水上厕所,跟人闲聊以及歇着;“我背了一个小时单词”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着书发呆,一会儿看一下朋友圈,一会儿看看表。人要骗自己很容易的,因为自己乐于接受这种欺骗。人的大脑和身体都倾向于做舒服的事情,舒服往往意味着什么也不做。有人说“我跑不了一小时”、“我看不了一小时书”,这都是很正常的,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但是没必要欺骗自己。“靠(熬)时间”,不但意味着自欺欺人,也意味着浪费生命,更可怕的是养成一种生命的惰性。

 

还有一种常见的影响人用功的因素,就是来自于内外的障碍。来自于内在的障碍包括一种自信的缺乏,常见的理由包括“我这么大岁数了”、“我基础这么差”;或者是拥有一种很强大地找借口的天赋,“我这么忙”、“今天都这么晚了”、“下周再说吧。”借口的问题,这个谁也帮不了你,自己不愿意那谁也没办法。但是缺乏自信的话,很多事情都可以影响,比如完成一个小的进步、实现一个小的目标,比如其他人的鼓励。就算没人鼓励你唐某人也会经常鼓励你的。

 

外界的阻碍往往是惊人强大的,尤其是对那些缺乏自信的人。很多人以为自己受到阻碍单纯是因为自己是跨性别者,或者单纯因为自己起点低。其实完全不是因为那些因素,你的努力受到周围人的阻碍,根本原因是周围的人跟你不是一类人,并且十分无知。

 

举个唐某人自己的例子吧,估计很少有人像唐某人这样,很大才开始学习自己的母语……这里说的母语,不是说第一语言,也不是说的最多的语言,就是母语……你祖宗说的,你民族的人说的语言……几乎所有唐某人认识的人包括家里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学这种语言毫无用处,因为完全用不到啊。其实大部分时候,一旦你的观念跟别人都不一样,并且做了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时候,很多人是会对你冷嘲热讽的,无论你做的这件事在道德上多么正确。当然了,在学习母语这件事情显然唐某人是受到了很多的讥讽的。“数典忘祖的人凭什么嘲笑我?”这个问题只要想起来也不免让人觉得气愤。比较幸运的是,唐某人收到了很多来自父母的鼓励,唐爸经常说两句话,“听蝲蝲蛄叫唤,还不种地了呢。”以及,“你要是听那帮人的,不就跟那帮人一样了么。”尽管到现在也没学成什么样,因为生活中确实完全用不到,而且确实付出不够……这么想想也是一种悲哀……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是唐某人不计任何利益也想做的事情,别人怎么看不重要。

 

不要去在意那些自己一身肥肉只是体重还没超标的、或者是天生一身排骨就自以为那是身材完美、或者一身肌肉却不知道尊重女性或者性别平等的人,嘲笑你胖、嘲笑你起点、嘲笑你去锻炼身体还没什么效果、或者嘲笑你女人要那么多肌肉干什么。这不关他们的事情,他们爱说什么你也管不了许多,你能做的就是专注做自己的事情。他们为什么嘲笑你,因为你跟他们不一样。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因为你根本就不想跟他们一样,你比他们优秀得多,你至少还有理想、还在奋斗。

 

这不限于锻炼身体,可以是任何方面。比如学英语的时候,不要在意那些嘲笑你英语口音不好的人,因为他们自己往往也不怎么样。他们如果母语是英语,但凡你会说英语他们都会说你说的好;你想想你听到一个外国人学汉语,你难道会说他发音不好?嘲笑你的人,往往自己水平也不怎么高,另外嘲笑那些努力的人显然是一种非常无知的表现。一个人连努力都要去嘲笑、连上进他都觉得可耻?这种世界观得扭曲成什么样了。

 

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只是因为短时间没看到结果就自怨自艾,也不要在意那些巴不得别人跟他们一样失败的人对你的劝说。人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努力去追求,这本身就是一种许多人一辈子不能企及的人生态度。优秀的人为什么优秀,因为他们跟普通人不一样,就这么简单。 

 

另外,人也不要太功利,有功利心就不免要急功近利。大家学英语的是多数,在中国这是一个非常有功利性的事情,很多人学不好英语也是因为自己不愿意学。有些人努力地瘦身,因为瘦更有社交优势,甚至不惜吃药脱水、在肚子里养蛔虫……急功近利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的收效,专注于收益就无法再过程中体会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不要为了自己的选择后悔。你愿意锻炼身体,唐某人就鼓励你锻炼身体,你不愿意锻炼身体,唐某人也会在文章前头就提醒你,这期跟你没什么关系不用浪费时间。

 

说到这,顺便问几句,今天你们吃了多少零食啊?有没有坐了一天都忘了站起来走一走啊?有没有喝饮料啊?有没有量腰围啊?木哈哈哈哈哈哈……唐某人只是痛快痛快嘴。


心怀善念


这两期副刊里连着引用了马可-奥勒留的名言。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是一个古罗马的皇帝,也是一个哲学家。哲学家中的皇帝,皇帝中的哲学家……他的生平在这个有搜索引擎的时代,大家有兴趣的话都可以自己去看看。这里要说的是他有一个著作《沉思录》尽管他当初完全没想要发表,只是记录了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这也导致很多人觉得看上去十分没意思),但是对很多人是非常有启发的。尤其是那些多管闲事的人、那些经常生气的人、那些对生命畏首畏尾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生活志》的确主要说的都是一些外在的东西,都是一些穿衣吃饭的事情。但这不是说唐某人认为一个人的价值都在于他的外表。人应该表里如一,如果非要说哪一方面简单的话,那当然是外表做起来更简单。唐某人是非常希望更好的外表能激发大家的自信心和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从而让大家能从内在的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优秀的人。

 

如果说一个内心善良但是外表一塌糊涂的读者和一个内心黑暗外表光鲜的读者,唐某人更希望看到哪一个?当然是前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其实是一种特别凄惨人生悲剧。唐某人也不希望有人利用《生活志》武装了自己的外表之后就瞧不起其他人,尤其是倾轧其他对如何打扮、如何健身的知之甚少跨性别者。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情况,也是唐某人一看到某些新闻就担忧的事情,就是一些跨性别者主动欺骗或者伤害他人。唐某人希望的是帮助跨性别男性成为自己希望的人,而不是帮助跨性别男性更成功地谎称自己是顺性别者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把某些读者包装得表面更光鲜,反而方便其危害他人的话,唐某人有罪啊。

 

有人可能问,说得这么好听,你就是圣人么?你难道什么地方都好么?唐某人当然不是圣人,唐某人只不过不是剩人而已。学人还不学点好么,难道还有人想学唐某人一身的毛病么。《生活志》很多时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一种追求,既不代表读者没达到,也不代表唐某人达到了。《生活志》是一种分享,一种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共同勉励。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唐某人说到自己的时候都是些积极的事,唐某人身边都是积极的人?唐某人觉得三方面吧,第一,什么人跟什么人在一起,那种整天就会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人,唐某人能跟他们相处么?第二,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努力去跟那些人在一起,跟这些人在一起是唐某人自己的选择。第三,不高兴的事跟你们说来说去的是为了什么呢?这个栏目不是来给大家添堵的。不高兴的事情说一百遍也变不成高兴的事。唐某人对这个世界是怀有一种美好的期待的,专注于不好的地方人就没有时间欣赏好的地方了。就像马可-奥勒留说的一样,好的人不专注于他人的污点,而追寻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生活过好了,比知道别人品德如何不好、或者生活过得如何不好重要得多。

 

假使真有读者说“我就根本没想往好了过,我也好不了,我也不打算有什么改变”之类的话……其实很难想象为什么有这种想法的人会看《生活志》……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也完全是可以的,唐某人也完全尊重。人只要对自己的人生选择能负全责就可以。不过有一点必须得说,人不想往好了过虽然完全可以,但是不能因为自己不想好了就去祸害别人。

 

因为自己不想锻炼身体,就去给别的锻炼身体的人泄气,说锻炼也练不出什么来,只有顺性别男性才能锻炼出来。甚至更可怕的就是说顺性别男性不用锻炼也可以如何如何,跨性别的男性就是不可以……这种人到底是什么心态……唐某人不想说恶毒,但是实在也找不出来好词。

 

因为自己挣不出去外国手术的钱,就到处跟别人说去外国手术不可能,外国手术也不好,外国手术语言不通如何如何,外国手术国内改不了证件如何如何……你可以不想手术,你可以不手术,你也可以没钱手术,但是你不可以伤害别人的理想。

 

跨性别者本来就不容易,在夹缝中生存能有点自尊心和自信心实属难得。那些自己根本就不想过得好的人,请不要伤害那些有理想、正在努力的人。十个鼓励的人,也比不上一个专门给别人泄气的。

 

心存善念,人要有容人之量,自己好不好放在一边,人要容得下别人过得好。唐某人也不想说一个男人要有怎么样的胸怀,做个善良的人这跟性别本就无有关系。唐某人的读者里显然也不都是男性,无论你们有什么用的性别认同,希望你们能发自内心地赞许别人的付出、欣赏别人的优点、祝福别人的幸福。就算有人真的看着别人好,自己心里就别扭,也请你高抬贵手,不要把你的不良情绪释放给他人。

 

心存善念更高的标准可能就是,自己存有善念,也愿意相信别人存有善念。以一种善良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自己心里也好受一点。希望大家一方面不要过于敏感,大可不必觉得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针对自己、所有的人都用有色眼镜看自己、自己跟别人不能相处都是因为自己是跨性别者。尽管有些人确实对跨性别者不怎么友善,但是要相信很多人是对跨性别者持一种友善态度的或者至少是无所谓态度的。

 

另一方面,希望大家也能体谅一点,很多人并不是坏人,他们只是无知。你花了多长时间了解你自己呢,你花了多久才意识到自己是跨性别者呢,又花了多久时间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病也并不需要妥协于顺性别者或社会偏见呢?如果你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请不要苛求其他人一听见“跨性别”这个词,他的思想就瞬间达到你的层次上来。你能因为一个小婴儿吃了你的东西,你就打他一顿么,你不能吧,因为你明白小婴儿根本不懂得道理。人都是这样的,容易从直观的肉体上认识他人,小婴儿的肉体很小,所以自然地会认为他什么也不懂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人很难原谅成年人什么都不懂,因为他都那么大人了,但是成年人也都在逐渐的学习,不管你多大年纪你还是会遇到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得名词,接触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

 

如果你也能原谅小孩儿不能原谅大人,你就应该理解肉体的形态对人的暗示究竟有多强烈。其他人也可能更倾向于基于肉体判断他人的性别,他们这么很可能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更多的性别的衡量标准。这并不是说你有义务教育其他成年人,或者跟任何无知的人解释你所知道的一切。但是这至少说明一点,很多人是可以原谅的,希望你也能原谅他们,这对你自己的释怀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希望大家首先不要做个负面的人,如果能更进一步就做个善良的人。这当然也是唐某人跟读者共勉的,唐某人也经常反思,之所以会有那些不友善的读者,是不是唐某人自己哪做的不好呢?

 

不管怎么说,反正下一期开始生活志就将与大家每天都见面了,有什么到与不到的地方,今后大家也多多包涵吧。

 

不要忘了下一期的内容是……鞋子的选择。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作者另外没有一家企业赞助唐某人,所以万一有读者认出来了某个品牌,绝不是唐某人的本意,这个是真的。

 

知道你们都看够了,但是还是要投放广告……再见…… 

基于更尊重事实和当事者意愿的目的,Jane 将不再于行文中使用“变性”、“变性人”、“变性手术”、“男变女”、“女变男”等令跨性别者普遍产生不适的词语。 “变性”将由“跨性”代替,“变性人”将由“跨性者”代替,“变性手术”将由“性别重塑/重分配手术”代替,“男变女(MtF)”将由“跨性别女性”代替,“女变男(FtM)”将由“跨性别男性”代替。这种选词的原因和考虑在往期《简-谈》中有所解释。希望支持这种改变的人能够跟 Jane 一起使用这些名词,这是Jane 作为社会中小小的一分子,对社会文化变革做出的卑微却不懈的努力,希望你能够参与进来或者表示支持。多谢。

欢迎大家去《起居注》围观妹纸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跨性别生活社立场。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15-2016 跨性别生活社

本文欢迎各界转发、转载,转载时请保留我机构名称、页眉、版权信息以及页尾二维码。

跨性别知识支持:info@trans-life.org

投稿、媒体合作:media@trans-life.org

机构发展:admin@trans-life.org

官方网站:www.trans-life.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