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刚,陈倩|解构与重构:元宇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

探索 探索杂志 2023-08-2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文刊载于《探索》2022年第3期。

引用格式:冯刚,陈倩.解构与重构:元宇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J].探索.2022(3):166-175.

冯 刚

 冯刚,1968年生,四川乐至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多项,出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德育新视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多部著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重要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和省(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多项。


摘要:作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进阶形态,元宇宙将引发人们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再次变革,也将重新定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元宇宙中的认知外包与虚拟分身、信息茧房与社交圈群、数字殖民和文明陷阱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层层挑战,同时,元宇宙也通过认证生态与数字创造、人机共育与智慧评价、境脉施教与具身受教环赋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到来的元宇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做好准备,力求将元宇宙这一最大变量化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作者:冯刚,男,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倩,女,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亿,人均上网时长为每周28.5小时,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作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进阶形态,元宇宙将对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带来巨大变革,甚至会重新定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之“网络”。因此,从思想政治工作视角出发,科学把握元宇宙的内涵及特征,深刻检视元宇宙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充分考量迎接元宇宙到来的准备与布局,对于推进元宇宙“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促进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确保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根本目标的贯彻落实,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元宇宙的内涵及特征

元宇宙的概念发端于1992年由尼尔。斯蒂芬森撰写的科幻小说《雪崩》,在近30年后飞速引爆资本市场和技术界域,随之在全社会领域获得热烈关注、泛起持续涟漪。以FacebookRob-lox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抱薪助火,全球数智技术迅猛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线上”工作与生活普及化、常态化,这些新情况共同推动元宇宙从文学设想概念渐趋衍变为社会发展现实。

1.1 元宇宙的内涵

2021年被媒体称为“元宇宙元年”。现今语境下的“元宇宙”内涵已然涵盖并超越小说《雪崩》中所描写的“超元域”:“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任何地方一样”,“他们还可以修造楼宇、公园、标志牌,以及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东西”。由此可见,沉浸体验、虚拟身份、仿真现实、自由创造是元宇宙的源初构想和基本要件,伴随着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渐成为现实。

目前,学界对元宇宙内涵的界定仍然言人殊。《中国元宇宙白皮书》将其定义为“基于互联网而生、与现实世界相互打通、平行存在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可以映射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这种观点得到较多认可。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将元宇宙同以往的虚拟世界进行辨析,指出元宇宙是虚拟现实的高阶发展产物,二者间的根本区别是元宇宙在更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更系统的技术整合下,具有强烈的交互色彩、沉浸色彩、人文色彩、社会色彩,即交融性和文明性是元宇宙的基本特征。有学者对其文明性进行深入思考,强调元宇宙不仅是“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充分改造和构建“人(生产力)、人的关系(生产关系)、社会生产资料、经济(交易体系)、法律关系和环境及技术生态体系”,进而形成虚实互通又独立运转的生产系统、经济系统、社交系统、文化系统,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未来样态。还有学者从传播学角度出发,认为元宇宙作为“集成与融合现在与未来全部数字技术于一体的终极数字媒介”,将掀起一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连接革命、传播权力回归人的身体革命。

事实上,元宇宙定义中的“属”无论是深度沉浸的虚拟空间、进化升级的网络时代,还是终极形态的传播媒介,抑或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之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都具有趋同的显著影响,本质表现为元宇宙将深刻改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特别是“网生代”青年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发生空间从平面的、补充现实的、与“人”隔着屏幕的离身性虚拟空间,升级为立体的、平行现实的、与“人”融为一体的具身性虚拟空间。

1.2 元宇宙的特征

特征是异于其他事物的独有之处。元宇宙是数字化生存的必然结果,也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阶段,可从技术支撑、沉浸体验、存在形式等方面把握其主要特征。

第一,数智技术的迭代聚合。元宇宙时代是对互联网时代的超越,而实现这种超越有赖于迭代发展的各项数智技术发生群聚效应。技术先进性和集成性是元宇宙的显著特征。具体而言,元宇宙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搭建经济体系,去中心化的星际文件系统(IPFS)取代高度集中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哈希算法及时间戳技术实现底层数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重塑社会信任机制等。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全息影像技术、脑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等交互技术从小众应用走向大众必需,助力元宇宙营造沉浸体验。由游戏引擎、3D建模、实时渲染组成的电子游戏技术能结成元宇宙社交关系,同时提供类似《我的世界》等先行试点。网络及运算技术包括6G通信技术、云计算、云储存等,能够加速物联网技术进行数字采集和数字孪生,降低数据传输和加工的成本,让元宇宙较之前互联网时代在信息采集上更全面、在数据容量上无上限、在进入操作时更简单、在虚实流转间接近零延迟,虚实割裂感和宕机即“崩了”的问题将不复存在。人工智能技术更加智能和拟人,既能丰富元宇宙场景,又能塑造虚拟人物同现实人们的虚拟分身共同生活。此外,同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样,元宇宙吸纳承载用户数量越多,对底层技术要求就越高,区别在于前两者对用户数量没有硬性要求,但现实世界所有人都在元宇宙中创建虚拟身份并融入日常生活是元宇宙完全成型的重要标志。高清晰和低延时、瘦终端和胖云端等交互需求不断升级,驱动各类数智技术永续更新。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元宇宙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相关技术支撑下已具雏形,如通信层面5G技术的应用成熟和6G技术的研发启动,但要走完这段路程还需一定时间去攻克脑机接口、“算法黑箱”等尖端技术难题。

第二,感官体验的全面联动。虚拟世界是元宇宙的核心,却并非元宇宙的专利。在元宇宙阶段,虚拟世界的发展以增强人的沉浸感为逻辑主线,主要具有三种形式。首先,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文字语言描摹的“可能”空间,即作家们尤其是科幻小说家们通过文字描绘、展示的想象世界。其次,图像语言架构的“他者”空间,特别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通过电视、电脑、手机在影视剧、电子游戏等里面实现视觉。听觉和部分触觉的沉浸体验,同虚拟空间产生一定程度的互动。例如在网络游戏《绝地求生》中,人们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操控虚拟分身完成跳伞、游泳、开车、射击等动作,在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的自由切换及高帧画面。真实声音和振动反馈的实时同步中生成沉浸感受。再次,元宇宙创造的新的虚拟世界,即数字语言打造的“具身”空间,人们佩戴轻便的组合式或一体式感官体验设备,通过现实身体做动作(根据用户设置可以是类似现阶段“触击按钮”等间接动作,也可以是真实对应的直接动作),实时操纵虚拟分身,并即时获得相应的视、听、触、嗅、味全感官刺激,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等到交互技术成熟到一定程度,脑机接口设备将取代极致便携的穿戴设备,它能解码、模拟、传导人类大脑的神经信号,实现人们用意念控制虚拟身体的行为实践,以及现实身体获取共时的、真实的、全部的感官刺激。因此,有学者提出未来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将加入网络觉、虚拟觉这类技术化感觉。也就是说元宇宙囊括并超越了以往的虚拟世界,使得人们在具身交互中完全沉浸、难辨虚实。

第三,虚拟与现实深度交织。这是元宇宙的基本特征。虚拟世界是元宇宙的核心,现实世界则是元宇宙的根基,元宇宙具有双重空间意义。从表面来看,元宇宙是基于人类想象从零起始的一整片虚拟“乐土”,人们在其中以虚拟分身自由地使用创造工具,开展虚拟实践,结成虚拟社群,形成虚拟文明,尽情迸发激情。施展智慧、加密或分享产品,真切体会时间旅行和空间瞬移,产生现实世界甚至前互联网时代都无法给予的趣味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故而更易不断用现实世界的“缺场”维系虚拟世界的“在场”,造成虚拟和现实的脱节。实质而言,这是元宇宙的现实补偿效应。同前互联网时代相比,元宇宙中的虚拟世界同现实世界愈发紧密相连。一方面,元宇宙由现实世界的数字复制品和虚拟世界的自由创造物构成,前者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加持下更加逼真且实时同步,其现实性不言自明,后者的现实性源自数字劳动的物质性。这就是说,即便在由肢体动作发展到思维意识控制虚拟实践的未来,现实的人的大脑及其运转仍是必要的客观条件。此外,复杂庞大的元宇宙运行需要消耗巨量现实能源。总之,元宇宙中的虚拟世界离不开现实世界。另一方面,元宇宙中人们的生产、社交、学习等行为实践是虚拟的,但知、情、意、信等心理活动是真实的,在强烈具身交互和真实境脉体验作用下,获取的知识、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的能力更加深刻而真实,若有意愿的话也能强身健体,甚至还会有独立循环的虚拟经济为现实产业发展提供资本,进而推动虚拟世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反哺。


2 元宇宙带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多重挑战

作为“升级版”的网络空间,元宇宙的发轫对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具有重大影响,将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挑战,既存在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破解某些困局的可能,也可能加大部分问题解决的难度,甚至产生新的问题。从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审思,元宇宙可能带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三重挑战。

2.1 认知外包与虚拟分身∶增加个体全面发展风险

元宇宙通过认知外包和虚拟分身深刻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难以规避的技术异化症候从个体发展方面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阻力。

元宇宙中的认知外包导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认知障碍的挑战。认知外包是指人们在元宇宙中极度膨胀的信息压力下,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人机协同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元宇宙中的人们使用外接智能装置完成信息的无限量储存、极速计算,大脑认知系统只需负责信息过滤和意义生成智能手机中搜索引擎的“扫一扫”功能就是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的初级认知外包形式元宇宙中成熟的认知外包借助稳定先进的智能设备和技术,一方面能够实现“所见即所知”,提升思维效率,捕捉隐藏关系,彻底消除前互联网时代存在的信息数量无限和信息处理能力有限的矛盾;另一方面却会加剧人自身的记忆能力退化、推理能力削弱和批判意识丧失等问题,助长养成一心多用、不求甚解的思考习惯,这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因承载并传递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道德规范、信息素养是抽象复杂的,故而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均有较高要求是相背离的特别要注意的是,作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教育对象,思维敏捷、善于纳新的青年是元宇宙的“拓荒”主力因为认知结构简单、知识储备不足,不成熟的内部认知系统会受到发达的外部认知设备反向宰制,所以青年可能更易掉入认知外包异化的圈套,导致认知主体性被逐渐消解

元宇宙中的虚拟分身进一步激化“虚拟的我”和“现实的我”的矛盾冲突,从人格分裂、虚拟成瘾、自我否定等方面加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虚拟分身是现实的人在网络空间的化身,在前互联网时代社交软件和电子游戏中早已广泛存在。譬如在致力打造“年轻人社交元宇宙”的soul应用中,用户可以对虚拟分身进行“3D捏脸”并贴上各类个性标签来开展社交活动网络的自由性和匿名性削弱了“法律的强制约束、传统习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及内心的道德自律”的作用,人们在形塑虚拟分身时往会忽视社会期待与行为规范,形成网络双重人格到元宇宙阶段,数字孪生技术消弭虚实场景的界限,第三人称视角下三维建模技术增加了对虚拟分身的细节描写,第一人称视角下具身交互技术强化现实身体对虚拟分身的感同身受,让用户们越过“恐怖谷效应”的临界点。以此在元宇宙中虚拟分身的活动时空进一步拓展,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再加上密码学技术推进隐私保护机制发展,其第二人格特质愈发显著,在相关法律制度跟进完善和新的道德伦理问题厘清以前,虚拟人格和本我人格的分裂甚至对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继续存在。此外,更加逼真的形象和更加真实的体验令人对具有美好外形、无限能力、所谓自由的虚拟分身更加着迷,从“沉浸”体验转变为“沉溺”体验,“现实的我”和“虚拟的我”之间的模仿关系发生反转。特别是在同现实世界压力的鲜明对比下,人的心理落差可能持续变大,容易否定现实世界的自己,进而否定整个现实世界。

2.2 信息茧房和社交圈群:阻碍社会价值共识凝聚

囿于教育对象身份隐匿、教育者权威式微和流通信息良莠不齐,社会价值建构是长期困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痛点、难点。在元宇宙中得到强化的信息茧房和社交圈群,进一步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此问题的难度系数。

信息茧房起初是学者凯斯·桑斯坦立足理性技术批判角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预见:“网络虽然能够带来更多的咨询选择和更便捷的信息搜索,但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信息和使自己愉悦的通信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信息茧房’之中。”质言之,信息茧房是指围绕网络用户的个性化选择形成的一个窄化的、迎合的、封闭的信息空间,一定意义上能够折射出用户的兴趣喜好、话语习惯和价值取向等个体特征。接着,基于协同过滤的算法匹配模式,拥有相似的同质化信息环境的个体或群体迅速聚拢,推动网络社交圈群化发展,即形成一种仅在特定圈层中传递交换信息的现象和趋势。归因于大数据技术、算法技术、交互技术等数智技术的进步,元宇宙用户同虚拟空间信息交互的程度加深、操作简单、频次更多、形式丰富,以及多线程虚拟分身的数据留痕。传输和汇集,人们在元宇宙中呈现出的是更具真实性、完整性、统一性的“本我”。换言之,元宇宙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活出全面自我的虚拟世界,不再仅是前互联网时代主要满足社交娱乐需求的展示片面自我的虚拟世界。此外,元宇宙对用户的个性化选择的搜集分析更为多维、科学,对用户的个性化信息的推送供给真正做到“直抵人心”,“你找信息”转为“信息找你”,“猜你喜欢”变成“保你喜欢”,进而构筑起完全成型且日益牢固的信息茧房和社交圈群,进一步阻碍主流价值的传播和价值共识的凝聚。

具体而言,教育对象对主流价值的知晓和接收是社会价值建构的前提。为增强用户黏性,智能算法呈现的是人们想要知道的信息,但不一定是应该知道的信息,因而相对严肃抽象的主流价值很难戳破过滤气泡进入人们的视野。元宇宙加强信息茧房的回音壁效应,长时间处于同质化信息空间会激起人们对固有价值观的认同偏执,并产生强烈的价值排他性。以朋友为“八大关键特征”之一的元宇宙在此基础上促使社交圈群极化发展,个体对圈群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向群体让渡价值判断权,将群体意见奉为圭臬,引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陷入“说的传不进”和“传进没人听”的困境。在元宇宙中,高同质化信息系统和高同类化社交关系既会造成圈群内价值取向不断趋同,但处于自我舒适的虚拟共同体中的人们也因缺乏必要的思想碰撞和价值交锋,“结果不是好的信息聚合而是坏的极化”;又致使圈群外价值区隔不断扩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不再是整体的受众,而是微粒化的个体或极端分化的群体,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迎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2.3 “数字殖民”与文明陷阱:危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确立什么制度、坚持什么理论的根本问题。元宇宙中的“数字殖民”与文明陷阱也会催生网络意识形态风险,进而危及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这些都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数字殖民”是资本和技术同谋的产物,在元宇宙中更加突出且呈现新样态。“技术的合理性展示出它的政治特性”,故而集所有先进数智技术之大成的元宇宙的“社会控制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霸元宇宙技术领域,试图抢占元宇宙这片数字沃土,企图推行新型“数字殖民”统治,将其作为掠夺财富、政治控制、文化入侵的有力手段然而我国在元宇宙底层技术发展方面的实力也不可小觑,有学者预言“未来将出现三大元宇宙应用集群,包括中国元宇宙、美国元宇宙及火星元宇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在元宇宙中仍旧存在,其具体表现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元宇宙中的国家意识形态角力将更趋复杂,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外源性风险迭生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攻击在元宇宙中演变为技术博弈,通过数字病毒投放、技术密钥出口等方式,打着数字自由、数字民主等口号,在信息跨境流动中全面“盗取”我国元宇宙用户的身份特征、内容特征、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而伪装融进信息茧房和社交圈群,设置负面舆论议题,营销包装所谓的“普世价值”,使得群体情绪产生极化倾向,在“人们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中消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元宇宙的资本增值逻辑驱使消费主义有针对性地刺激沉浸虚拟空间的享乐型需求,在琳琅满目的消费内容和方便简易的消费环节中攫取经济利益、助长泛娱乐化现象甚嚣尘上,不断让“空心化”的信息洪流侵扰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注目和认同

同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假借建构新型虚拟文明的幌子,在元宇宙中暗滋潜长,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里主要的内生性风险。元宇宙没有性别、种族、外貌等社会歧视,也没有疾病、战乱和天灾,其以共创、共治、共享为理念遵循,需要越来越多的现实的人化身为“造物主”从事数字化创造和开展社交实践,建构起一套完备的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决定了人们在开辟运行元宇宙的过程中,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由此设置文明陷阱,大肆鼓吹元宇宙才是真正的自由、平等、开放、安全的“桃花源”,仅强调元宇宙中虚拟文明系统的独立性,刻意忽视其起源于现实、依托于现实的事实,妄图用这一“数字想象共同体”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利用高度即时性和深度交互性所提供的感官体验的反复刺激,抽取我国人民关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共同价值观等集体记忆,致使人民对党和国家产生感情疏离和理想分异,危及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3 元宇宙赋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未来进路

正如马克思所言:“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对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元宇宙是一把双刃剑,既引发问题,又赋能提效对此,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推动自身传统优势与元宇宙深度融合,在充分发挥元宇宙对需求侧、供给侧及供需互动的正效应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3.1 认证生态与数字创造:激发教育对象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是受教育者主体性意识觉醒和功能释放的核心力量和持久力量,是以公共信息空间思想互动为实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元宇宙通过认证生态与数字创造激发教育对象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作用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与前互联网时代的各个子系统弱关联不同,元宇宙是脱胎于现实世界又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独立统一的虚拟空间系统,所有用户都是前台匿名而后台实名的处于不同子元宇宙里的多线程虚拟分身的数据彼此共时互通,且集体传输给中心的实时化身用户的主页面板上会聚合所有关键信息及详细内容的链接,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公开以及公开多少其他线程分身的信息,这是人们在元宇宙中的身份凭证。区块链技术和云储存技术实现元宇宙全部后台数据不可篡改、可供追溯,交互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算法技术丰富数据采集维度、拓展数据获取渠道,共同将信息网络转化为价值网络,可以形成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相匹配的认证生态。这种认证系统设置类似“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网络游戏等应用的分数系统、勋章系统和排行榜系统,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细化拆分、有机融入,对用户在元宇宙中的所有行为及时反馈和正面激励,并将全部认证结果显示在主页面板,既满足人们渴望“被认可、关注,获得地位和成就的需求”,又激发和培育人们向好发展的内在追求和内生动力。元宇宙中的认证生态不仅提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唤起教育对象的接受意愿,还能直接指向教育目标的达成。

元宇宙中的数字创造也是激发教育对象内生动力的重要来源。们在元宇宙中利用简单、易操作的创造工具,摆脱物理规律和自然资源的限制,面对无穷无尽的作为“原材料”的二进制“0”“1”代码,释放想象力,创造出具有强认同价值、弱劳动价值的数字产品,用户原创内容逐步取代专业生产内容成为数字空间的主要组成。这是元宇宙经济系统的基础,因而也是整个元宇宙的根基。数字创造要以人的知识为基础,本质上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放大内在精神价值、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知识转化活动。在高效率的生产、交换数字产品的过程中,人的认知系统在元宇宙中新陈代谢速度远高于现实世界和前互联网时代,因而人会始终存在知识缺口,长期保持对新知的渴望。智适应的知识资源库应需而生,并形成原生知识、动态知识与再生知识的高质量流转循环。总之,元宇宙中的数字创造丰富人的思维视阈,扩大人的认知范围,激发人的知识需求,对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积极意义:既擢升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使其具备接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储备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网络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实现。

3.2 人机共育与智慧评价。实现教育队伍优质供给

广义上,人都能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当网民有意识地传播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网络信息或主动接受正确价值引导时就可转化为教育主体;狭义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在网络空间专门发动、组织、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兼职人员,承担网络理论教育、网络文化育人、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任务。这里着重探讨后者。元宇宙技术赋权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可实现人机共育与智慧评价,增强教育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元宇宙多姿多彩的背后是巨量数据的聚合运算。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交互技术的联动作用下,元宇宙用户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组成、形成与发展、教育与引导,都能以可视化数据的形式实时呈现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熟的脑机交互技术甚至可以直接外显人的知、情、意、信,科学量化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程度。这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元宇宙中实行人机共育与智慧评价的前提性基础。也就是说,人机共育与智慧评价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完成从人际合作的经验组织到人机协作的数据驱动的转变。

元宇宙中的人机共育通过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有力疏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数量不够、技术不精、效果不好等问题。横向而言,“机”承担全部重复性、机械性工作且效率高、错误少以及部分简单的创造性、情感性工作,使人从传道、授业、解惑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和精力以聚焦于满足教育对象在元宇宙中被放大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纵向而言,人机共育首先表现为对每一位教育对象精准“画像”,广泛采集在线时长、关注领域、语言习惯、社交行为等虚拟日常生活信息,运用特定编码程序甄别内蕴的认知水平、思维模式、情感需求。价值取向等,做好周全的学情分析和教育准备,共建共享并实时更新教育对象信息资源库;其次是“靶标式”定制并实施教育方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时、度、效、在深度把握教育对象需求的基础上计算生成多套个性化方案,由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选出最优项,并使用智能创造工具“一键”开展。智慧评价是对人机共育的补充,有利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教育供给情况及时进行反思。控制和调整。依托于各项数智技术和海量储存空间,元宇宙中的智慧评价能够克服传统评价的各种缺陷,如主观评价掺杂主观价值判断、客观评价忽视长远效果、档案袋评价法工作量过大等,具有客观性。即时性、全程性、多维性、透明性等优点。人机共育的第三个环节便是根据智慧评价结果,提取对应的施教、受教、服务和管理多项共时数据,人机协同分析总结工作经验、记录储存“遗传算法”。

3.3 境脉施教与具身受教:增强教育过程实际效果

如前所述,元宇宙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最显著影响是将发生场域变为集多种感官体验于一身的具身性空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元宇宙中通过境脉施教与具身受教的良性双向互动,提升教育对象获得感,增强教育过程实效性。

境脉是情境脉络的意思。境脉施教是以境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任何真正的学习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在一定的境脉中彼此关联产生新的意义”,是有主题、含逻辑、延续性、动态化的情境教学。元宇宙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大数据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助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境脉施教,即教育者依据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创设一系列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内容相契合又可共同编辑的仿真情境,在调动教育对象的趣味感和参与感中完成有效施教。具身受教是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主张认知来自人的“行为、大脑、身体过程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反复、动态的互动”。元宇宙通过扩展现实技术、传感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具身受教,即将教育对象对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信息素养的理解内化植根于身体感觉运动系统,让身体同设计好的情境脉络进行深度交互,实现有效受教。由此可见,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元宇宙中的境脉施教和具身受教耦合,实现“11>2”,能够增强教育过程的实际效果。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元宇宙中的境脉施教和具身受教互动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应用场景:一是网络理论教育。到元宇宙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方式,“网课”不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补充存在。教育者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构建直观的教学情境脉络,让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化和生动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虚拟实时化身共时在场,现实身体获得完整真实的感官体验,双方均能产生“在场”感。保留敬畏感。增强获得感。此外,教育对象能够在设计好的实践类情境中直接进行外化检验,深化价值认同,形成良好行为。二是网络文化育人。红色文化情景脉络是主要类型。江西省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推出的HR全景系统就是初步的有益尝试。元宇宙中的红色文化情景脉络可从宏观上以某一段革命历史为主线,也可微观着眼于某一位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将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可视化、可感知、可体验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教育对象真正贯通起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伟的未来,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三是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动迅速地在元宇宙中“一比一”复制还原人们关注的舆情事件的情境脉络,全面、客观、准确地展示出事件的前因后果,畅通人们同舆情事件甚至当事人的感知交流渠道,规避“后真相”现象的出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情景脉络在元宇宙中并非孤立分布,而是可以通过“超链接”达成瞬时切换和资源共享。


4 结语

可以预见,元宇宙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重挑战又环环赋能支持。面对即将到来的元宇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提前布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第一,理念先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理论框架。元宇宙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是系统性和革命性的,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挖掘、主动预测、积极回应新问题,推动相应理论研究守正创新。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厘清并回答元宇宙引发的“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等哲学争议,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探究元宇宙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具体问题,如人在元宇宙中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元宇宙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等。第二,实践探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打造应用体验点。作为元宇宙重要的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算法技术等已经相对成熟,并逐步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应密切关注数智技术的最新成果,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一门或多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各项试验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第三,人才培养,以元宇宙素养为内容开展教育培训。既要开展元宇宙技术教育,让人们理解元宇宙运行规则和各项数智技术的作用机理,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于教学和自学中,又要进行元宇宙技术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技术为用、育人为本的价值立场。


end



往期精选


陈宗章 | “网络舆论反转”现象的思想分析与问题应对

张林|智能算法推荐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治理

陶利江|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思想文化引领功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