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仰的力量|陈佳洱: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北大融媒体中心 北大发布 2022-03-23

北大发布——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官方发布平台




《信仰的力量》第14集

陈佳洱: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陈佳洱,1934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教授。195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55年来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任教,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


1934年,陈佳洱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之家。年少时期的他,一直生活在战乱年代。在残酷局势面前,少年陈佳洱深刻意识到:只有国家强盛,才有个人尊严和发展前程。


小学毕业时的陈佳洱


“我在上海的时候,因为八一三事变,上海就被日本人占领了,所以那时就感觉到我们中国人受了很大的屈辱。当时就想,再怎么样,我长大以后要为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奉献自己。”


新中国的成立,让陈佳洱有了展翅翱翔的平台和依靠。1950年,陈佳洱考上大学后,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王大珩、朱光亚,学习核物理。


朱光亚对陈佳洱进行口试


“我记得考大学的时候,我考的是工科。因为我觉得新中国成立以后,需要发达的工业,所以我学习也很努力,党支部书记把这一情况转到党委,我在1952年就被批准入党了。”


1955年1月,中央作出建立核工业、发展核武器、建立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决策,年轻的陈佳洱被调到北京大学,参加我国第一个原子核教育基地的建设。


“中国要和美国一样强大,我们要有自己的‘两弹一星’。当时周总理批示,北大要建全国第一个原子核科学的教育基地。”


1963年,中英双方互派访问科学家,陈佳洱被北京大学推荐到牛津大学和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在英国继续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


陈佳洱在英国卢瑟福高能物理实验室


“在卢瑟福实验室做研究实际上是对新中国培养的年轻科学家的一个考验。我觉得我一定要给中国人争口气,只要我们中国人不怕苦不怕难,励志攻坚就一定出真知。”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又让陈佳洱的科学生涯焕发了新的生机。


“科学大会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当时小平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讲科学技术人员是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我听了非常感动,听着听着就情不自禁地流眼泪,我的政治生涯恢复了,我的科学生涯也恢复了。”


投身科研事业的同时,党和国家也把更大的责任放到陈佳洱的肩上:1996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99年又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不断为我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1998年,陈佳洱在北大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言


时至今日,陈佳洱虽已退休,却依然初心不改,心系“国之大者”、关注北大发展。


“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个百年’,这第一个百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大国变成强国,所以我们学校在人才方面跟上去。北大要真正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且是在文化、科学、技术方面引领的世界一流大学,这才符合强国的要求。”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与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的《信仰的力量——北京大学老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专题片》于3月8日在北京大学电视台“博雅银龄”专栏开播,每周一集,并在各主要视频平台同步上线。


该系列历时3年,采访拍摄了100位老同志。通过老同志讲述个人成长故事、介绍为人治学经验、分享人生感悟心得,记录了北大老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程,展现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和爱国爱校、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相关阅读


信仰的力量 | 胡壮麟: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


信仰的力量 | 梁立基:从海外孤儿到民间大使


信仰的力量 | 王希祜:风雨多经志弥坚


信仰的力量 | 晏智杰:一名年轻的“老党员”


信仰的力量 | 汪劲武:学术为业 草木为乐


信仰的力量 | 马克垚: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信仰的力量 | 许渊冲:让世界倾听中华文化的声音


信仰的力量 | 王阳元:有国界的科学家


信仰的力量 | 杨芙清:爱国是本分 奋斗是幸福


信仰的力量 | 潘文石:守护绿水青山


信仰的力量 | 陈堃銶: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




视频/文字来源: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融媒体中心

推送责编:麦佳琦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文章《陈佳洱:勇攀核物理的高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