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告诉这位美国作家:中国没有“剩女”,也没有“剩男”!

2018-03-10 凤凰欧洲 凤凰欧洲

每逢过年都面临被催婚,当下年轻人“恋爱难”,“结婚难”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所谓的“剩女”现象在国外也被广为流传,甚至开辟出专有名词“leftover women”,这一社会问题甚至在美国被写成了一本书——《剩女的独白》(leftover women in China).

该书作者是箩丝安-莱克(Roseann Lake)。


书中主要探讨了中国日益增多的单身职场白领女性,表示这些女性越来越难的找到另一半,而在中国农村却有越来越多的男性找不到伴侣的现实问题。


并且声称:预计2020年的中国将会有3000万多的单身男性。



该书一出,中国读者就不乐意了。很多读者阅读该书之后表示不太赞同作者的角度和观点。


有评论者就表示“该书所描述的现象代表了大多数中国女性的经历,更多的是“片面的且主观的”,书中强调的所谓“剩女”的现象并没有深刻的阐述其背后的原因,表面上是为她们叫屈,实际上在贬低中国女性。”


也有读者看过该书表示“读完该书,觉得整本书都在重复着“好男人稀缺”的这个观念。”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述了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们来一览《剩女的独白》中“恐怖故事”:


  • 一位北京的公关圣手,30岁。在一个高档俱乐部策划了一场跨年晚会,她穿着火红的丝裙,像个蝴蝶一样周旋在派对的人群之间。这个活动的成功对她而言是事业的里程碑,但是她约会的对象却认为她“不安全”。


  • 一个来自哈尔滨的女孩儿,她春节回家的时候有两个选择:尽管她的经济能力可以负担坐飞机,但是她宁愿搭火车,这样到了哈尔滨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她的姐妹必须要开车越过结冰的道路来接她,但是这样她就可以避开邻居审视的眼睛,以及对于私人问题的迫切询问。

  • 靠着被男人包养而打下经济基础的艾维,认为中国的男人生活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面,他们心中的理想对象必须是:1. 美丽;2. 溺爱(老公)、有贤妻范儿;3. 勤奋; 4. 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缺乏数据佐证的情况下,《剩女的独白》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印象。难怪网友也纷纷站出来批判该书的内容了~

 

有网友称“竟然看完了。也许大众喜欢看故事,夸张的、戏剧性的、耸人听闻的更吸引人。而理性平和的更枯燥。我觉得失望的是,这一家在美国比较严肃的出版社竟然出版类似于文章内容毫无根据/扑风捉影的书,真让人失望。晚婚本不是问题,宣传多了就真成了所谓‘剩女’的问题。”



也有很多女性网友表示自己单身不是找不到,而是更为自己活!



还有网友表示“剩女”现象并非仅仅存在在中国。



其实纵观全球,西方30岁,40岁仍然单身的女性并不在少数。


而所谓的“剩女”在美国一样是一种社会现实,但却不会成为一个令人焦虑的话题,晚婚甚至不婚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世界新闻报》一名记者曾总结道:“我的美国朋友中,不是20岁出头就结婚生子,就是四五十岁仍孑然一身的。”



“我有一个朋友名叫妮可,她是名政府工作人员,32岁,和男友交往多年。当我问起她有无结婚打算时”,她说,“我佩服你的勇气和胆量,我还没有准备好”。我的另一位朋友玛丽安50多岁了,有一次她谈起退休计划,记者想当然地问道“孩子都上大学了吧”,玛丽安坦然地回答“我没有结婚”。


在欧美国家不仅百姓中的单身女性随处可见,名人中所谓的“剩女”也比比皆是。前劳工部长、首位华裔内阁成员赵小兰40岁才嫁给一位参议员;著名脱口秀主持人、亿万富姐奥普拉·温弗瑞和男友相处已经20多年。



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已经把自己的生活过入了“轻奢”阶段。大多数的女性非常享受着自己的生活,对生活充满期待,对爱情充满信心,而并非书中描述的那么不堪。



在最近中新网发布的《2017年中国单身女性调研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在社会大环境和传统观念变更的过程中,社会大众对女性的看法已经发生改变。


超七成的单身女性表示,现今女性最大的优势是“多才、多艺、有才华”,其次为“工作能力强、高收入”和“颜值高、身材好”。单身女性仍会理性地认为拼才华、学识与职业能力才是硬道理。



知乎上就有大龄单身女性在描述自己的生活时说到“回望过去的几年,在所谓最美好的年纪里,我活得随意,也活得淋漓。尤其是在意大利的时候,有时把一整天消磨在教堂、书店、广场、商场、菜市场。也有时上一上午课,逛一下午街,打一晚上牌,再熬夜做一宿作业。我喜欢这样的自己。”



此书一出,纽约时报也发表文章评论:大多数这些所谓的“剩女”都自愿选择了她们的生活方式,而莱克作为作者为什么没怎么深思这句话的含义?这太不符合她的故事了,她的叙事牢牢的把她笔下的对象刻画成了一个受害者,而非主动行动的人。



总之,单身与否在现今社会已经成为个人自由,年龄也无法成为拥有爱情的标尺,大多数的女性或男性也并不认同被冠以“剩女”,“剩男”的称呼。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因为年纪大了就用“剩”字去评价未免有失偏颇。



凤凰卫视欧洲台报道 



实习编辑:胡蕾

 责任编辑:李乐


精彩推荐

前俄罗斯双面间谍英国当街中毒 英国:我们不去俄罗斯世界杯
国内相亲节目被外媒嫌弃耿直粗暴,然鹅却意外圈粉无数

《国宝银行》邂逅奥斯卡最佳提名,揭开华人家庭抗争国家机器的故事

一场大雪,英国皇家空军都出动了...

揪心!英国失联女博士尸体已找到!还有两名留学生下落不明!
15岁华裔以美国军礼下葬后特朗普态度转变,此时是美国控枪拐点?
平昌冬奥会中国太憋屈:一个运动员有几个四年?

好好的澳洲豪华邮轮之旅变成了“地狱之旅”?

盗走兵马俑手指的美国人引起国际公愤了 外国网友:典型的美国巨婴

中国游客台风天私自出海被困:不送到指定地点就别救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