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创新撑起海淀发展“脊梁”

北京海淀 2024-03-31

今天,北京日报专版刊文

《科技创新撑起海淀发展“脊梁”——

奋力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聚焦海淀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海淀创新实践”


2023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万亿元,增长6.2%,成为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唯一过万亿的区,也是全国唯一过万亿的地市级区县。撑起这份成绩单的“脊梁”便是科技创新。海淀区充分发挥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激活发展新动能,开辟发展新赛道,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品质、文化文明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公共服务品质、人民生活品质,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海淀创新实践”。


▲北京四季青生命科技园


▲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


▲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一期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


实用“大招”

打好提振经济政策“组合拳”


2023年,海淀区立足区位优势,坚持创新发展,经济发展快速回升,科技创新多点突破,产业发展提质升级,城市品质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为北京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持续推进海淀区高质量发展,在2024年“新春第一会”上,海淀区又送上了提振经济发展的“组合拳”,放出实用“大招”,为新一年高质量发展注入政策动能。


海淀区发布支持高质量发展5大政策,推出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一期、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等16个重点园区、总建筑面积达385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从平台服务、人才、资金、空间等多维度、全方位助力企业行稳致远,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加速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做大、做优、做强,出台“海淀区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十五条措施”,诚邀全球优质科技项目汇聚海淀,助推中小企业高速成长,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创新企业集群。这项政策实施后,海淀区每年将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不少于500家中小企业,优质企业将获得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


为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级,破解要素和成本等阻碍企业成长的关键难题,出台“海淀区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十五条措施”,打通源头创新转化“第一公里”,织密科技服务要素网络,探索创新组织方式新路径,引领首都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后,海淀区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不少于30家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力争到2026年带动不少于100家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辐射不少于5万家初创科技企业,形成若干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


海淀区还出台了《海淀区关于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若干措施》,吸引要素聚集,引导投资重点产业,鼓励金融服务创新,促进企业上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建设金融强区。制定“海淀区支持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物研发、临床和授权转让,全覆盖支持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和应用推广全要素支持头部企业落地、引才和对外合作,推动海淀区医药健康产业突破发展。


同时,为进一步助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用人主体留住核心人才,同时完善人才梯次认定支持体系,升级“海英计划”。据介绍,升级的“海英计划”具有脉络清、链条全、覆盖广、联动紧、保障强五大特点,为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和配套服务等多方面扶持政策,帮助人才更好地扎根海淀、安心发展。


▲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立足前沿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一个实验室内,研究人员利用大模型技术将语意分析、视觉识别及动作抓取等多模态任务集中于一个机器狗平台,进行测试训练。在另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则利用大模型,训练生成图片、视频等。这便是当下科技行业热门的“大模型”诞生必不可少的一步。“多模态大模型就是希望它也跟我们人一样去接触到各种模态,同时能够创造出新的文本、新的图像、新的视频和音频。”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王鑫龙说。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海淀区大力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2020年10月,智源研究院将研究方向确定为人工智能的新机遇——大模型,很快聚集了由各学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为主组成的100人一流科研力量,仅花了5个月的时间,就训练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中文语言大模型,取名为“悟道”。2021年,又开始牵头国家立项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瞄准打造一个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


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道阻且长,离不开强有力的后盾。海淀区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在强化底层技术攻关和算力、数据等关键要素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中,海淀区主办的中关村开源生态论坛暨大模型智能应用技术大会,邀请海内外开源技术领袖与开源活跃贡献者齐聚海淀,助力开源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


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淀区政府、京能集团和智源研究院又共同签订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海淀区将持续在算力、数据、算法、评测、场景等多个核心要素上全面布局,加速国产基础大模型培育和垂直行业应用落地,打造新质生产力,会同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体系。


在海淀,像智源研究院这样的研发机构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海淀区目前拥有2个国家实验室、10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新型研发机构;驻有37所高校、96家国家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资源和基础优势为海淀区面向未来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注入了澎湃信心。


▲银河航天灵犀03星


聚焦未来

决胜人工智能新赛道


好项目要“有地可落”。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这一发展期盼做出了掷地有声的“回应”。会上,面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海淀区发布了385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涉及16个重点园区(楼宇),包括含温泉科技园二期、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上庄国际医谷、东升科技园二期、四季青生命科技园等备受关注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近年来,海淀区重点在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四大领域早布局、早投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海淀区产业基础扎实,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近千家,占全国1/6强。海淀区支持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悟道”系列大模型连创“中国首个+世界最大”纪录,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通用智能体平台,多技术路线布局通用人工智能,决胜人工智能赛道,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瞄准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海淀区加快建设以集聚产业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创新效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为核心功能的新型产业载体,相继建成35个高科技园区。这些园区产业定位明确,运营模式高效,发展成效显著,呈现出空间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创新硬核化、园区品牌化等特点。


目前,海淀区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园区21个、百万平方米以上园区4个;年收入规模100亿元以上的园区有9个;东升科技园、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壹号、金隅智造工场等5家园区成功申报北京市首批高品质园区,占全市比重50%。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双轮驱动

厚植新质生产力文化根基


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依托,是科技创新的土壤。2023年,海淀区三山五园成功通过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评审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六个地市、县之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文化根基更加厚重。


为建设文化强区,海淀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古都文化、创新文化“三大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海淀区形成生动实践。


2023年以来,一批文化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成、开放:清华园车站旧址向公众开放,连起进京“赶考之路”,成为红色文化新地标;建成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对外开放,计划设立“海淀历史文化展”和“沉浸式数字展”两个基本展览,与中关村国际交流中心、展示中心等联动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新地标;在北京卫星厂科技园打造“两弹一星”精神研学基地,成为党史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研学教育的重要阵地;推进曹雪芹文化博物馆选址策划,打造曹雪芹文化公园,筹备举办第十五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持续打造曹雪芹西山故里。


建设书香海淀,彰显城市温度。充分发挥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在商圈、园区、公园等空间建设高品质特色书店,鼓励“书店+”融合发展,对优秀示范书店予以重点奖励,让海淀区成为实体书店发展壮大的沃土;深化“旧书新知”品牌,立足“4·23世界读书日”、大学生毕业季等时间节点,策划举办旧书市集、读书分享会、图书漂流等主题活动,营造浓厚书香氛围。


科技创新也为海淀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创造新形态、开拓新空间,对文化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海淀区积极搭建智慧文旅场景应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同比增长19%,占全市比重达57%,区域文化软实力在积厚成势中明显增强。


▲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


优化服务

建设宜居宜业高品质城市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落脚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海淀区一手抓营商,一手暖民生,打造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硬实力与软实力相互赋能的宜居宜业高品质城市。


营商环境坚持首善标准。海淀区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打造创新“生态雨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升级创业孵化服务环境,建成以“集中办公区-众创空间-加速器-产业园区”为载体的服务链条,拥有标杆孵化器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181家,孵化总面积已超200万平方米。今年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正式揭牌。集聚区以资本服务为核心,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大企业投资平台、创新中心等头部服务机构,首批已经吸引九合创投、华山资本、长城资本、华泰创新、德勤中国等10家机构入驻,助推海淀软实力再攀新台阶。


民生服务彰显“海淀温度”。海淀区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集团化办学,2024年计划新增中小学学位8000个;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计划开工2200套,竣工5000套;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今年计划新开工小区170个,完工76个,基本实现“十四五”时期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目标;完善“接诉即办”机制,优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用好“大家商量着办”,推动“接诉即办”由“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向“共商共治、不诉自办”逐步深化。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启了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海淀区将牢记嘱托,继续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作示范,在文化赋能提质上作示范,在完善服务发展的制度机制上作示范,奋力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 · 阅读

·今天11时06分,海淀正式进入……

·风险警示!北京这些租房中介需警惕→

·海淀大悦城周边!这座科技园规划1365套青年公寓——

·颐和园,开航!今年新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