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宁宁:涉外律师的明星合伙人之路 | 律新社大咖来了(附视频)

2017-06-28 律新社


律新社主笔 | 王琼


编者按

 

6月24日全国律协在京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环境国别报告》,并宣布成立“一带一路”跨境律师人才库。在法律圈,“一带一路”的话题正在持续升温,跨境法律服务与涉外律师正迎来新机遇!

 

国浩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主任黄宁宁律师是一位资深的涉外法律服务专家,从1997年刚入职就开始从事涉外法律服务,早在2013年就入选了第一批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参与中国法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并担任格鲁吉亚法律制度编撰的国别协调人,被全国律协选拔成为全国参与国际律师组织相关活动的15名律师之一。他同时担任蓝迪国际智库项目官员、国浩律师事务所“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在跨境投融资、公司并购、金融服务创新、商务争议解决等业务领域表现优异,对保险、房地产、新兴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法律问题有深入研究。

 

同时,作为国浩上海办公室主任,他对律所管理也有自己的理解。国浩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作了哪些布局?涉外律师该怎样“迎风而起”?怎样突破律所管理瓶颈?怎样成为业内的明星合伙人……本期律新社大咖来了黄宁宁律师与您一一分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19atzklr&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说明:律新社CEO王凤梅专访国浩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主任黄宁宁,探讨涉外律师的明星合伙人之路。(律新社视频中心出品)

 


国浩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主任 黄宁宁


规格罕见的欧洲“双城记”


2017年5月初,黄宁宁律师随国浩律师事务所核心管理团队的三十多位成员飞赴欧洲,随即国浩在西班牙马德里和瑞典斯德哥尔摩两个城市,同时开展了两场“国际跨境投资并购论坛”。


马德里论坛的主题为“国际律师事务所在跨境投资并购中的合作”,斯德哥尔摩论坛主题为“中欧跨境投资并购新趋势”。应邀参加的嘉宾从当地政经要人,到国际律所同行,再到众多媒体机构,两场论坛的声势和影响都非同一般。

 

黄宁宁律师告诉律新社,虽然国浩举办过不少有影响力的系列论坛,但将所有核心管理人员不远万里之遥,全部拉到异域国度,并于同一天在两个不同的重要城市举办两场高规格的论坛,这在国浩历史上也属罕见。

 


“兴师动众”的两个原因,一是国浩聚齐了所有集团执委和各地办公室负责人等核心成员,赴英国剑桥大学集体进修“领导力培训”;二是“跨境投资”是近两年国内法律服务业的热门话题,国浩的布局一直在稳步推进。


这次同时上演“双城记”的马德里和斯德哥尔摩都是国浩国际布局中的两个重要城市,其中马德里办公室是2012年设立,斯德哥尔摩办公室则于2017年1月新近成立。

 

无论是核心团队的领导力培训,还是规格超高的双城跨境投资论坛,某种程度上都正好契合了黄宁宁律师目前最为关切的两个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的涉外法律服务和律所管理话题。



一带一路,涉外律师不能缺席


说起近几年越来越开放的投资环境,黄宁宁律师的兴奋溢于言表。中国的外商投资体系和境外投资体系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外商投资从审批制到备案制,金融改革试点从自贸区到进一步扩大开放,境外投资从井喷式发展,到2016年底加强监管,所有的趋势性的话题自然为大家所最为关注。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180.2亿美元,增长了14.7%,这是连续数年的快速增长,位居世界第三位。从吸引外资来看,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262.7亿美元,增长了5.6%,已连续24年居于发展中国家的首位。


而2016年数据仍然惊人,2016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DI)81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2016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ODI)同比增长44.1%,达到1701.1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且已超过同期实际使用外资(FDI)规模。


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跨境投资的发展代表了中国融入世界、成为世界大家庭一员的意愿和担当。可以说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上,不能没有成熟的中国涉外律师!随着2017年5月“一带一路”北京峰会的落幕,它对法律服务业的传导影响可能仅仅只是刚开了个头。

 

黄宁宁律师告诉律新社,法律服务业是与国家战略与经济发展特别密切的行业,在布局未来业务增长点时,始终密切关注并吻合国家大政方针,也是国浩律师事务所的一贯战略。


正因如此,最近几年国浩的业务迅速发展到世界各大洲,其从业人员中从事跨境并购与合作的比重持续上升,跨境并购业务量也持续上升。

 


律所“走出去”的竞争


在中国律所走出去的趋势中,其客户需求匹配、人才的储备和服务网络的构建是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国浩在过去的几年间,迅速在全球构建了一个强大的服务网络,目前已经拥有包括5个境外办公室在内的26个分支机构。

 

黄宁宁告诉律新社,国浩会在有实际资源配置下,继续有计划地加速国际化布局。


这首先表现在其足够的客户需求和匹配。作为国内证券和资本领域领先的律所之一,国浩在近20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上市公司客户,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是这些上市公司到境外投资,这是国浩快速推进国际化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其次,人才储备和网络布局保障了能提供相匹配的服务,因为在法律服务业,人的资源是最大的资源,服务网络的力量不可忽视。人际交往中有一个理论:任何两个陌生之间,只要通过6个人就能建立联系。


而依托国浩的服务网络,黄宁宁经常自豪地跟客户开玩笑:在地球仪上任意指一个城市,最多只要通过1个人就可以找到在那里认识的律师。

 

他还告诉律新社,国浩同时也在观察国内其他同行“走出去”的模式和发展情况。目前中国律所国际化布局不外乎三种方式:要么自身去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要么与当地事务所紧密的伙伴关系,又或采用第三方加盟方式。国浩的方式兼而有之,在不同的法域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虽然不可避免大家会出现新一轮的竞争态势,但所有的模式和探索都值得祝福。


黄宁宁律师接受律新社CEO王凤梅专访


跨境投资服务中的律师引领作用


黄宁宁律师从1997年刚入行时,就进了国浩上海(当时为上海万国律师事务所)涉外律师的小分队,他也是入选全国律协2013年第一批涉外律师领军人才计划的人选之一。二十年涉外法律服务经验,让他对行业的发展有诸多直观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比如,前十年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业务,后面的十年特别是最近五年,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更常见的情况是中国的企业来咨询境外投资项目,或境外工程承包项目怎么做。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逐步深入,客户对律师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他认为,中国的涉外律师正处在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与近几年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大趋势密切相关的是,涉外法律服务中的境外投资服务又成为一个最热门的领域。一个一般性的跨境并购,如果撇除跨境这个因素,其实就是一个并购项目。律师在并购类业务中最重要的职能,是作为买方律师帮助客户与卖家达成交易。

 

恰恰是跨境的这个因素,有时候会带来非常多的风险,因为在跨境交易中,双方的差异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主要是文化上的。比如在收购交易中,买一个企业后续出现的一系列像劳动、工会、环境、税务、知识产权等问题,律师都要考虑到,都要为客户去解决。


怎样将商业语言落到具体国家的文化语境中准确体现,将双方的商业意图清晰地传达给对方,这个过程中律师的引领性作用值得强调。



资本全球化下的跨境金融投资服务


在很多人眼中,涉外律师属于律师中较为“高大上”,甚至略带一点点神秘感的小众领域。但在黄宁宁律师心中,涉外法律服务是法律服务门类中一个“很干净、很纯粹、很简单的品种”


但是什么时候涉外法律服务真正成熟到进入下一个阶段呢?“那就是当大家不把涉外法律服务当成特殊的业务时,涉外律师不再被特意强调涉外标签时,它的成熟度就上来了。”

 

在谈到涉外法律服务的机遇时,黄宁宁还谈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即资本全球化带来的金融类跨境投资项目。


现在有很多并购基金,甚至上市公司在做跨境并购,主要看中的是项目境内外估值的巨大差异,这种项目很多情况下并非纯粹的“走出去”,而是利用商业模式——并购,通过境内外的估值差赚取利润。


这种并购,某种程度上已经并非简单的产业并购,而带有强烈的金融色彩。但相比非金融类项目,更有挑战的是金融类并购项目。


这类项目的跨境投资国别差异更小,更多带有国际标准化内容,但准入门槛高,资金需求量大,从项目完成的角度看,挑战很高。

 

对金融类跨境投资项目的兴趣和经验,也跟黄宁宁的工作背景有关。在2012年回到国浩之前,他曾任美国国际集团AIG及友邦保险AIA区域高管,用他的话说就是“长期漂在外面,在外资金融机构做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法律圈外的事情。”



管理关键是要调效能


这段“漂在外面”的经历,也让黄宁宁对跨国公司内部控制、治理结构等有了深入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为他回归律师执业,担任国浩上海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裨益。

 

从1997年加入国浩上海前身,到离开12年之后的再次回归,黄宁宁坦言,国浩是一个有情怀的品牌,对他始终有一种强大的回拽吸引力。


国浩全球目前有26个办公室,超过1500多名专业律师,仅国浩上海办公室就有超过400多人的规模。


在任职国浩上海办公室管理合伙人近4年后,他深有感触,律所以人合为基础,这样规模的机构管理不是简单有财务、人事等后台支撑就能管好,而是必须有成体系的管理制度。

 

最好的管理状态永远是制度在管机构,而不是人在管;但制度在管的同时,是人在运作制度。黄宁宁常挂在口边一句话: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把握一个原则、一个弹性,大概就能把效能发挥到更好。

 

国浩上海管委会现有5名成员,他们上任之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分工和管理机制做了梳理,避免有些工作在人员分工上有重叠,另外一些又出现管理空白的情况,通过梳理机制来实现“调效能”的目标。


这就好比我们开车,同一台发动机调校得好坏,它发挥出的功率大不一样,甚至什么都不添加,仅仅是调调机制,就调出效果来。

 

传统上,国浩内部证券业务一直属于一枝独秀的领先状态,这种优势的另一面,则是其他业务种类占比较小。黄宁宁本人的业务强项并非国浩传统优势的证券业务,而是涉外业务,这样的背景也给国浩上海在业务板块上的均衡拽拉,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虽然一直很谦虚地强调律所的发展是全体合伙人的功劳,但说到国浩上海2016年入选上海市静安区利税贡献百强企业,是法律服务业里的第一名时,他仍然掩饰不住一份自豪。



做业内明星合伙人


繁重的管理工作不可避免会占用他大部分时间,做业务的精力自然会受到影响,但他认为管理给他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思维和收获,尤其是在国浩这样的大所管理岗位上,人在一起才叫合伙,才是人合,管理者所看到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式不同于普通的合伙人。因此,他也很庆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来从事这份工作。

 

长期从事涉外服务项目,让黄宁宁律师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他一年中大部分时候在出差、倒时差,辛苦自是不言而喻。他也经常自嘲:涉外律师不能把自己当人。


他甚至经常告诉新人:想要工作和生活平衡,就不要选择做律师。因为律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挑战、自我驱动的职业,也只有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才有可能成业内优秀者。

 

不想做合伙人的律师不是好律师。虽然外人看来,黄宁宁律师无论是在自己的业务领域,还是在律所管理岗位上,都已有所成就,令人羡慕。但他自己却非常谦虚,声称离目标还很远,他希望自己真正能成为一位明星合伙人!

 

在黄宁宁的构想中,国浩上海下一步将在继续扩大证券、资本服务优势同时,做大、做强涉外法律服务及争议解决业务服务。他也希望随着国浩不断做大做强跨境投资的战略,自己早日成为明星合伙人。


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跨境投资法律服务将迎来一轮新的市场需求,所有有志于此的中国律师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关阅读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制图:李瑶 编辑:戴梦平


请戳“阅读原文”查看

黄宁宁律师头条名片

获取更多法律服务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