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米汽车专题分析报告:从0到1的重要机遇,新势力强势玩家登场(附下载)



需要下载本报告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圈,5万+份报告,3000+会员,高清原版,无限制下载,持续更新

(公众号资源有限,仅能展示部分少数报告,加入星球获取更多精选报告)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研究所)


1. 小米汽车发展过程梳理

1.1 小米汽车业务早期布局以投资新势力企业为主,21 年正式官宣造车

小米在汽车业务的早期布局以投资新势力企业为主,其接触电动汽车的时间早于大多数互联网 公司。2013 年,雷军两次拜访马斯克。作为初始投资人,雷军同李斌创办了蔚来。2015、2016 年,雷军创办的顺为资本分别参与了蔚来的 A、B 轮融资,2017 参投小鹏汽车的 A+轮融资, 2019 年小米集团参投小鹏汽车的 C 轮融资。作为供应商,小米向威马汽车提供米家生态系统, 以及理想 ONE 的全车智能语音交互系统。

2018 年,小米连续注册了小米车生活、米车、米车生活等商标,为正式造车做提前准备。

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宣布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正式官宣造车。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 100 亿美元,雷军将亲自带队,兼任智能电 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其表示小米汽车会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2021 年 9 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金 100 亿元人民币,雷军担任法 人代表。小米造车工厂落户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整车工厂,工厂累计年产量预计为 30 万 辆,一期、二期产能均为 15 万辆。

1.2 小米致力于自动驾驶领域中长期产业布局,大规模投入助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小米致力于自动驾驶领域的中长期产业链布局,投资了十余家自动驾驶领域上下游企业,涉及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核心执行器以及域控制器等方向。2021 年 8 月 25 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以约 7737 万美元的总交易金额收购自动驾驶公司 DeepMotionTech Limited(深动科技),为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增加砝码。此外,小米在自 动驾驶领域分别对纵目科技、禾赛科技、几何伙伴、黑芝麻芯片进行投资,涉及激光雷达、视 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等方面。

大规模投入持续助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23 年智能电动汽车等投入达 67 亿元。从 2022 年一 季度开始,小米开始披露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投入,2022 年小米在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上共 投入超 30 亿元。2023 年总投入达 67 亿元,其中 23Q4 投入达 24 亿元。

1.3 小米汽车的核心人才与管理架构

造车初期团队核心成员以小米元老居多,后续吸纳多方人才。小米官宣造车初期创始团队基本 都来自于小米集团的核心人物,随后不断从传统车企引入多名强将,并且吸收优秀的技术团队。

1.4 早期技术进展:自动驾驶将采取全栈自研技术布局,23 年底举行技术发布会

2022 年 8 月,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的第一期进展。小米自动驾驶技术采用全栈自研的技术布 局,项目进展超预期。第一期投入 33 亿研发费用,专属团队规模已超过 500 人,同时还有来 自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团队、手机部等多个协同团队的强力支撑。演讲现场雷军展示了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实拍视频,展示了城市内固定路线自动领航 的实际效果,具体功能包括自动驶入/驶出匝道,主动超车,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右转,自动 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自主代客泊车,机械臂自动充电等功能。

2023 年底召开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雷军介绍了小米汽车的五大核心技术:电驱、电池、大压 铸、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雷军表示“小米造车的出发点,是打造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从 2021 年 3 月正式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汽车团队,就下定决心,十倍投入,从底层核心技术 做起,认认真真做一辆好车,我们的目标是通过 15 到 20 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 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小米公布了电机 V6/V6s/V8s、CTB 一体化电池/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超级大压铸、 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智能座舱等技术进展。电机已量产 21000 转 V6 和 V6s 电机,已搭载于 SU7,第三款超级电机 V8s 转速达到 27200 转,同时也已经预研 35000 转超级电机技术。

小米自研 CTB 电池技术,实现 77.8%全球领先体积效率。小米自研了全新超级 800V 碳化硅 高压平台,最高电压高达 871V,800V 高压电池包采用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有效降低 了汽车的竖向高度,同时首创了电芯倒置技术,电芯、泄压阀倒置提升车内安全,同时也进一 步极限释放了车厢空间。

全栈自研大压铸、合金材料。小米定制了大压铸设备,还完成了大压铸全套流程及标准自研:包含 60 个设备,并能精密控制 433 个工艺参数。小米材料团队自研了多元材料 AI 仿真系统, 通过模拟仿真实验筛选出兼顾强度、韧性和稳定性的小米泰坦合金。成功打造 72 合 1 的一体 化压铸后地板,增加可拆卸溃缩区,降低维修成本。

小米智驾采用最新一代的底层算法: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并将大模型技术全面融入。小米在“变焦 BEV 技术”、“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以及“道路大模型技术”均实现了技术 突破。硬件层面搭载了两颗 NVIDIA DRIVE Orin 高算力芯片,综合算力达到 508TOPS。感知 硬件包括 1 颗激光雷达、11 颗高清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和 12 颗超声波雷达。

座舱层面小米汽车实现人车家全生态正式闭环。车机系统方面,SU7 搭载 16.1 英寸 3K 超清中控屏,超大 56 英寸 HUD,翻转仪表屏,搭载骁龙 8295 座舱芯片,可实现 3D 数字化车模 沉浸式交互体验。手机与车机跨端体验方面,手机与车机无感连接,手机导航、视频可在全屏 展示。小米澎湃 OS 可实现 1.49 秒疾速启动,座舱系统 OTA 整包升级只需约 3 分钟、全车整 包升级约 30 分钟。支持先进丰富的开放硬件生态,中控大屏、储物台、座椅后背等位置均支 持硬件拓展,支持苹果设备。

1.5 小米汽车自建工厂用于生产

工厂一期已开始批量生产,我们预计 24 年产量 8-10 万台。小米汽车工厂规划一期占地面积接 近 72 万平方米,2023 年 6 月竣工;二期计划 2025 年竣工。去年 12 月 26 日,雷军表示小米 SU7 已进入产能爬坡阶段,根据汽车之家消息,1 月 22 日已开始进行批量生产,3 月产量计划 4000 台左右,4 月底产能开始爬坡,6 月开始两班倒生产,我们预计 2024 年计划量产约 8-10 万台。

小米造车三年磨一剑,坚持“守正出奇”+“十倍投入”两大策略,打磨优秀产品。从 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官宣造车至今已有三年,雷军带头小米造车坚持两条造车策略,一是“守正出 奇”,就是尊重汽车行业发展规律,无论是团队的核心人员还是技术路线,小米汽车都选择成 熟的解决方案来造好第一辆车,在此基础上再谈创新。二是“十倍投入”。雷军透露一般车企 研发一台车,大概投入三四百人,外加 10-20 亿的研发经费。而小米的第一台车,投入了 3400 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了超 100 亿,其中关键技术智能驾驶的投入就高达 47 亿,专属团队 规模超过 1000 人。

2.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信息

2.1 小米 SU7 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小米首款汽车 SU7 正式发布,量产车型包含 3 个版本。3 月 28 日晚,小米首款汽车 SU7 正 式发布,新车定位 C 级豪华科技轿车,量产车型包含 SU7、SU7 Pro、SU7 Max 3 个版本,车 身尺寸 4997mm×1963mm×1455mm(Max 版本车高 1440mm),轴距 3000mm。三个版本 售价分别为 21.59 万、24.59 万、29.99 万。外观包括水滴大灯、光环尾灯、电动尾翼、涟漪曲 面和半隐藏式门把手等家族设计特征,共包含 4 大色系,9 款配色,具有 0.195 的低风阻系数。

SU7 定位后驱长续航智驾版轿车,售价 21.59 万元。三电性能方面,零百加速 5.28s,最高时 速 210km/h;搭载 73.6kWh 刀片电池,CLTC 续航达 700km,15 分钟补能 350km。智能驾驶 搭载 Xiaomi Pilot Pro。SU7 Pro 定位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版轿车,定价 24.59 万元。三电性能方面,零百加速 5.7s, 最高时速210km/h;搭载94.3kWh宁德时代神行电池,CLTC续航830km,15分钟补能350km。智能驾驶搭载 Xiaomi Pilot Max。SU7 Max 定位高性能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版,定价 29.99 万元。三电性能方面,双电机四 驱零百加速 2.78s,最高时速 265km/h;搭载 101kWh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 800km, 标配 871V 碳化硅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10km。标配小米智能底盘,搭载 Brembo 卡钳、空 气弹簧+CDC 阻尼可变减振器。智能驾驶搭载 Xiaomi Pilot Max。

2.2 小米 SU7 配置最大亮点:智能座舱联动小米生态、智驾硬件配置拉满

完整报告下载:因篇幅限制,本报告完整版PDF已分享到报告研究所知识星球,扫描图片中二维码进圈即可下载!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欢迎加入报告研究所知识星球社群,入圈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服务:

1、报告持续更新,分享最新、最专业、最深度的行业研究报告、投行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公司研报等。公众号发布的报告可同步下载;

2、海量研究报告均可下载PDF高清版,无限制;

3、会员可以提问方式获取具体报告需求;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星球


业务咨询、商务合作:136 3162 3664(同微信)

温馨提示




应广大粉丝要求,「报告研究所」成立了报告交流群,欢迎各位公司企业、投行、投资机构、政府机构、基金、创业者及金融资本圈朋友加入!


这里能且不限于:“行业交流、报告交流、信息交流、寻求合作等......”


入群方式:添加助理微信touzireport666,发送「个人纸质名片」或「电子名片」审核后即可入群。


关于我们

我们是报告专业研究机构及知识服务平台。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热点专题报告、调研分析报告、白皮书、蓝皮书等。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知名研究机构,覆盖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并涉及医药生物、金融、互联网+、医疗大健康等众多行业及细分领域。目前报告已累积近50000+,并持续更新。


报告涵盖但不限于:

1、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

2、互联网、新媒体、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

3、元宇宙、5G、区块链、人工智能;

4、房地产、金融、券商、保险、私募;

5、零售、快消品、餐饮、教育、医疗、化妆品、旅游酒店;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报告均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报告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